APP下载

全球化与中国的“一国两制”

2011-02-18黄易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一国两制全球化改革开放

黄易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理论探索·

全球化与中国的“一国两制”

黄易宇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迅速融入世界经济轨道的过程是与提出并实现“一国两制”方针同步完成的。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两个重要决策;“一国两制”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实现新时期三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给全球化作出了新贡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保证。

全球化;一国两制;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迅速融入世界经济轨道的过程是与中国提出并实现“一国两制”方针同步完成的。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保持了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以上的优异成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0美元上升到4000美元。中国经济的迅速提升,得益于全球化过程,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化过程的推动下,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成为“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政策先导,“一国两制”为改革开放、港澳地区和内地的繁荣稳定提供了制度性保证,港澳地区和港澳同胞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是中国实现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两个重要决策

(一)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既是由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现实和历史文化传统所决定的,同时,也必然受到所处时代发展大势的影响

全球化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改变了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全球化进程,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不同社会阵营变成利益共同体。让不同社会阵营的人们有可能跨越地域空间、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沟通和理解,进而达成共识和形成共同行动。正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把世界各种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发展程度国家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结束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冷战和对峙,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不同社会制度与发展模式共存、竞争与合作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发展的主流。“一球两制”成为当代世界的主要特征,也成为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外部环境。

(二)港澳地区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成为党中央下定决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的直接动因,并影响了中国进入全球化的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主客观等方面的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直是在一种封闭的、不正常状态下进行的。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与此同时,在全世界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科学技术促使生产力正呈爆炸式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了整个世界。随着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佳配置,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封闭的状态直接导致了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港澳地区是中国大陆了解和观察世界最直接的窗口。20世纪70年代,广东省人均年收入为134元,福建省人均年收入为140多元,而香港的人均年收入则达到了1.32万元左右。香港和宝安边境两边各有一个罗芳村,它们同出一脉,但是,村民的收入却相差100倍。因为收入和生活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广东、福建两省曾出现过两次大的逃往港澳的风潮。习仲勋主政广东时经过大量的走访,亲身感受到当地居民对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并向到广东视察的邓小平汇报了逃港情况。对此,邓小平指出:“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当时,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向中央建议,在内地临近港澳的地区划出一块地方向港澳开放,以此来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民众的生活。这一建议得到邓小平的赞成,并将实行这一经济模式的地区命名为“特区”。以上这些情况成为促使中国加快实行改革开放和实行经济特区政策的重要动因。在庆祝深圳特区成立10周年时,习仲勋向前来采访的同志说:“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是没有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投票。”这说明,解放30年后,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没有一个大的改变,他们就不会跟着共产党走。中国内地与港澳地区的巨大生活差距以及尊重民众对这种现实的选择成为促使党的领导人决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的直接动因。

2011年第4期〖〗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黄易宇:全球化与中国的“一国两制”〖〗2011年第4期(三)经济特区的设立成为两种社会制度的接合部和实验田

1978年初,国家主要经济部门和主管经济的一些领导开始走出国门,组织了对港澳地区及日本、西欧等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国家的考察,考察团成员深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繁荣所震撼。中央领导开始认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确实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和这些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改革开放初期,国门刚刚打开,中共领导人看到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认为中国再不作改变,将被开除球籍。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运行机制、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对社会矛盾的处理,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这些国家由于资金过剩,技术要找市场,商品要找出路,因此,都非常重视与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发展经济贸易交往。在发展对外经济交往中,有许多国际上通行的办法,如卖方信贷、买方信贷、补偿贸易、中外合作生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我们都可以选择采用,以加速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港澳地区在既无耕地又无原料资源的情况下,就是靠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资金,很快得到了发展。我们为什么不能学习香港?祖国大陆和港澳地区巨大的经济反差引起人们的深刻思考。1978年4月,国家计委、外贸部在《港澳经济考察报告》中提出,中国大陆应该学习香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资金,以获得快速发展。中国大陆可以利用比邻港澳的地利之便,利用港澳地区的资金、技术、设备,迅速发展沿海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的思想雏形。邓小平在这个时期对新加坡、日本和美国所进行的考察,进一步坚定了这一决心。以上这些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策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和实行“一国两制”两者相辅相成,发挥了重要作用。邓小平曾经说,1984年他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城市;另一件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问题。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设立的经济特区,主要吸收的是来自港澳台的资金、技术、设备、人才和管理经验,这种特殊政策的实施,使中国稳步、快速地进入经济发展的正常轨道,为世界500强进入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经济特区是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最早接触外部世界的地方,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认识了解世界的窗口、带动内地发展的示范区和“一国两制”的衔接部。1984年,中国和英国政府按照“一国两制”、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构想正式开始谈判。按照这一构想,港澳地区回归祖国后,长期保持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制度不变、法律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不变。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在一国之中并存,这是一种创造,要保障两种制度的和谐共处、良好运作,还需要在两种制度间存在一个过渡和接合的区域,经济特区的适时出现,就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港澳同胞的投资在这一区域很好地受到保护,并逐步发展到整个中国内地,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合作始发于经济特区,这种合作还在口岸管理、城市功能、产业配置、交通通讯等领域作出有益的尝试。现在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合作模式由经济特区逐步拓展到中国的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并探索了深海加工区和横琴合作区等深度合作的方式,透过这些经济合作,逐步跨越了两地、两制造成的障碍,形成了一些新的模式,两地、两制间的关系结合得更加紧密。

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年来,通过不断发展,极大地缩小了港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差距,出现了港澳同胞回到内地生活和消费,深圳人到香港买酱油、手纸等廉价日用品的倒挂现象。事实证明,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和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抉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两地经济一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二、“一国两制”是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实现新时期三大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必然结果

港澳地区在国家统一、民族振兴和国际斗争的大局中,在实现我国本世纪初的发展战略中始终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港澳地区发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作用。天时,一是1979年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为香港新界99年即将到期的租约可能带来的后续问题访问了中国,香港回归祖国的问题正式提到了议事日程。国际社会冷战时代的结束和英国在香港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是可以通过外交谈判、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外部环境的。二是此时中国大地上刚刚进行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运动。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借鉴资本主义的有益东西来发展自己,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基本共识,并轰轰烈烈地进行了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革命,这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奠定了思想上、政治上的基础。基于全球化带来冷战思维的结束、“一球两制”存在多年的事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长期和平竞争、共处互补、共同发展、包容共赢,也可以在“一国”范围内体现。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用和平方式解决祖国统一问题的思路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香港问题这个具有开创性的理论,完全是从实际出发,充分照顾到香港的历史和现状,也考虑到中国和英国的实际情况,是三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因此,针对台湾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被适时地应用在解决港澳问题上,成为实现祖国统一的可行性模式。三是要把香港问题与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执政规律、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加以认识。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还需要时间,中国实行“一国两制”是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入全球化进程、提升全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在本世纪前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总体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对外开放有利于发展和壮大社会主义经济,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要更加开放,还要在内地再造几个“香港”。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港澳问题,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在小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有利于两地繁荣稳定、和谐共处、共同发展,有利于两种制度相互促进、共同繁荣。保持“一国两制”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不变,不仅是为了安定香港人民的人心,而且是考虑到香港的繁荣与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实行“一国两制”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一政策五十年不变,是与中国计划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同步设计的。地利,是因为港澳地区毗邻中国的内陆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同、语言相通,两地经济始终存在着互补性。历史上香港就是被帝国主义封锁而处于封闭和半封闭中国大陆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和窗口,广大的中国内陆资源也为港澳地区六十年代的经济起飞和日常生活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资源。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在14个沿海城市建立了经济特区,就是为了方便向港澳人士吸纳资金,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借助港澳地区这个平台使中国走向国际。期间,中国引进的资金近 90%来自港澳地区,直到现在仍占50%左右。中国的改革开放也让一向以内地为发展腹地的港澳同胞找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港澳地区大量企业北移,实现生产结构向服务型社会的转变,让更多的港澳同胞在中国的改革开放中找到了商机,实现了发展。港澳地区与内地相连的地缘之利,也方便了港澳同胞来祖国内地投资和管理自己的事业。正是港澳地区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党中央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从当时政治、经济、外交的需要出发,为港澳地区制定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在外交斗争中,利用英美的矛盾,打破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利用港澳地区的特殊环境和各方面的有利条件,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开展了对台、对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国际性的广泛统一战线工作。香港回归之后,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总体上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保持了其在亚太地区的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不变。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商贸的大都会,继续发挥着中国通往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把香港地区的资本主义管理好、维护好、发展好,不仅有利于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而且也有利于巩固内地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和西方敌对势力政治较量的平台,我们保持资本主义的香港繁荣与稳定,对于突破意识形态界限、给台湾的一个示范、让世界了解和理解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对于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来发展自己,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否则,我们收回香港和澳门无非是中国又多了一个深圳和上海。因此,“一国两制”在港澳地区能否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港澳,而且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促进世界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最根本的是事关国家发展战略这个大局。人和,由于中国有几千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资源。中国历来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的三大任务”,成为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让港澳同胞的爱国情怀和他们的事业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使港澳同胞获益的同时,也使他们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三、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新变化,同时,中国的发展也给全球化作出了新贡献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席卷了世界各个角落,为各国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球化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就要融入这个世界,必须对外开放,吸收、借鉴世界各个国家的先进文化成果。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意味着对国家产品有选择的输入。中国领导人把全球化视为重建中国的独特机遇,考察了不同社会力量的社会反映和试图参与的不同方式,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摒弃了姓“资”、姓“社”的命题和分野,付出巨大的努力去确立一种与变动的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的新政治秩序。经济发展了,经济基础变化了,上层建筑就必须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由此,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内容:一是改革开放,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合理成分以及管理经验和方式、资金、技术等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加以吸收。改革开放把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际接轨和全球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力。加入世贸组织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速了中国融入世界体系的速度,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快速晋升为世界大国,中国成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国。加入世贸组织这十年中,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从1万美元提高到5.8万美元,迅速超越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排名从世界第七提升到世界第二,提高了世界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关注度。二是在以社会主义为主体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开创了“一国两制”的制度模式。中国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国家,而香港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作为世界性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这使得香港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香港回归有利于中国全球化的实现,“一国两制”以港澳地区为桥梁,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港澳地区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体系接轨、吸取全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及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通过港澳地区,内地学习了市场经济运作、法制人文精神、经济管理模式。因此,“一国两制”下的港澳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特区,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国两制”通过法律形式,使资本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在中国的部分地区合法化。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是中国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两个层面上对自身进行的调整,表现出非凡的灵活性,重新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这个崭新的中国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这一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的奇迹并非仅仅是中国的奇迹,而是全球化的成果。中国领导人顺应了这一潮流,创造了这一局面。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一国两制”方针的根本保证

全球化背景下,冷战结束,原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但是,并没有结束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文化的竞争。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并加入到全球化的大潮中来,都不会只局限在经济领域,而必然会受到西方的生活方式、政治体制、文化模式与价值观念的全面影响。西方敌对势力从骨子里不愿看到中国的和平崛起、实现完全统一和“一国两制”在香港取得成功,他们的既定方针是在香港推行西方民主,以此对内地进行影响和渗透,进而动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颠覆社会主义的国家政权。所以,改革开放政策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不仅在经济发展上为我国带来新的机遇,而且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给我们党提出新的挑战。中国过去没有走全盘“苏化”的道路,现在也不可能走全盘西化的道路。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国两制”是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创造性科学构想,这一科学构想也是在“国家主体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制定的,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样的胆识,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中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执政党,而且长期处于领导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提出和制定“一国两制”的方针,才可以允许两种制度的长期存在。所以,“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根本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并不是要“用社会主义来统一”,保持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维护香港的长期繁荣与稳定,有利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因此,要保持香港的五十年繁荣和稳定,五十年以后也要繁荣与稳定,一方面,要保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主体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另一方面,要在香港搞真正的资本主义,这才是“一国两制”成功的根本要义。但是,变与不变是相对的、辩证的。“一国两制”就是适应时代变化和要求的创新成果。在“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的大框架下,对许多事物的认识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国际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正如邓小平所说:“这个政策变与不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中国现在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如果改了,中国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就要下降,我们就会丧失人心。我们的路走对了,人民赞成,就变不了。”

全球化给20世纪下半叶的世界带来了无可估量的变化,但是,并没有使世界同质化,而是让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善于学习借鉴人类世界共同的文明成果,坚持走自己的路,从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秀红

Globalization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in China

HUANG Yi yu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 Beijing, 100081

The reform & opening up and“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re important parts of the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rocess of China’s reform & opening up and rapid integration into the world economic track is completed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initiation and achievement of“One Country Two Systems”. The reform & opening up and“One Country Two Systems”are two essential decisions made by China to achieve globalization. “One Country Two Systems”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China to complete its three major tasks in the new stage under the globalized circumstance, and also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new changes to China,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has made new contributions to globalization. Persisting in the socialist sys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for us to implement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and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guidelines.

globalization;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reform and opening up; socialism with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618

A

1002-0519(2011)04-0071-05

2011年8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Aug,2011第4期(总第172期)〖〗JOURNAL OF THE CENTRAL INSTITUTE OF SOCIALISM〖〗NO.4(Gel.172)

2011-05-16

黄易宇,女,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一国两制全球化改革开放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全球化陷阱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