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救高层建筑火灾几个关键问题思考
2011-02-18张俊杰
●张俊杰,刘 哲
(淄博市消防支队,山东 淄博 255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量越来越多,高度越来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多样化。在高层建筑逐渐成为城市独特景观的同时,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大量建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使高层建筑潜在的火灾危险性不断增大,给火灾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仅2011年以来,全国就先后发生了“1·17”辽宁沈阳皇朝万鑫国际大厦B座公寓楼火灾、“3·26”新疆乌鲁木齐国贸大厦火灾等影响较大的火灾。为此,积极探索火灾发展变化的特点和火灾扑救的难点,搞好高层建筑消防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高层建筑火灾的第一出动问题
为减少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公安部对火灾扑救工作提出了“五个第一时间”的理念,即“第一时间调集足够警力和有效装备、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第一时间展开战斗、第一时间救人、第一时间控制火势”。第一时间到场的兵力对火灾控制能力强弱直接影响着整个灭火战斗的成败。笔者认为高层建筑火灾第一出动应立足于能够满足控制火灾发展蔓延和适应立体作战的需要,要着重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一)出警时限问题
经笔者对国内高层建筑火灾出警情况统计,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到工作人员确认火灾并报警,至消防第一出动力量到场,约需15min。但高层建筑在起火后5~7min内,室内温度可达60~700℃,加之高层建筑由于密闭性能好,发生“轰燃”的概率极高。受出警时限限制,在消防第一力量到达现场后,高层建筑可能已经形成立体燃烧,此时再展开一系列战斗行动,其难度和强度可想而知。
(二)第一力量调集问题
快速集中优势兵力于火场,是成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前提条件。考虑高层建筑火灾易形成立体燃烧,扑救火灾主要依靠使用高层建筑内固定消防设施等因素,同时考虑高层建筑火灾人员疏散和灭火的需求,第一出动力量除调集责任区执勤中队和周边普通执勤中队外,还应一次性调派特勤中队协调处置。同时全勤指挥部应按照高层建筑火灾级别制定力量编成立即出动。
(三)首战力量控制问题
首战力量战斗展开快慢决定火灾扑救的成败。高层建筑火灾没有形成立体燃烧时,到场首战中队官兵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应立即携带灭火器材装备,乘消防电梯进入着火层,并分兵进入着火层上一层及下一层,按照战术要求利用固定设施展开战斗,同时组织人员疏散。至于供水、向水泵结合器供水加压等后续工作都应该由增援力量来完成。
二、高层建筑火灾的火情侦查问题
正确进行高层建筑火情侦察,详细了解燃烧物质理化性质,准确确定着火层和被困人员的位置,快速查找疏散通道和高层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周边消防水源情况,为总体灭火方案提供决策支持,是成功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关键。实施火情侦察的主要方法是外部观察和内部侦察。
(一)外部观察
即依据开口冒烟情况判断着火层及其燃烧范围,一般情况是在多层冒烟的烟气下部位置可判断为着火层。从窗口冒烟的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出现中性平面层,即下半部进气,上半部冒出烟火,可以判断室内没有其他开口部或虽有开口部是呈关闭状态。如果窗口全部冒烟,这就说明着火的周围有敞开的开口处,需采取必要的对策。
(二)内部侦察
内部侦察应由首先到场的中队指挥员组织实施,以火灾可能波及的范围为重点,组成多路侦察力量,从着火层开始逐层检查,必须安排侦查人员占据消防控制中心,和消防控制室人员配合,迅速查明火灾情况,并及时向火场指挥部或调度中心报告,利于火场总(副)指挥综合分析,正确判断,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战斗指挥。在高层建筑火灾中内部侦查难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侦察人员进不去。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登高是一个最大的难题。目前我们所采取的登高手段主要是借助内外楼梯、消防电梯、天井窗口、外墙窗口、登高车等。但在实际火灾中,高层建筑的封闭性及烟囱效应造成楼内温度高、烟雾浓,上下通道往往被切断,直接从内楼梯、电梯上到着火层以上的楼层,难度相当大。
2.侦察人员看不见。发生火灾的高层建筑内,通常情况下内部到处充满烟雾,能见度极低,同时燃烧产生的热量因散发不出致使燃烧区域及烟雾蔓延区温度很高,给火情侦查带来很大困难。
三、高层建筑火灾的人员疏散问题
高层建筑起火,要使人员迅速疏散到地面或建筑物内部不受火灾威胁的安全部位,难度十分大。根据调查,50层的建筑发生火灾后,按照15m·min-1疏散速度计算,人员疏散完毕大约需要11min。而且在人员疏散的问题上,要面对两个矛盾:
(一)疏散方向与火势蔓延的矛盾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灼热烟气和有毒气体迅速向上蔓延流动,而人员向下疏散与烟火蔓延的方向相反。在火灾情况下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会由于精神的高度紧张而下降,表现为在疏散过程中惊慌失措,加之受到不同程度的烟气、高温、火焰的威胁和侵扰,很难在疏散时形成稳定有序的人员流动。
(二)进攻与外撤的矛盾
防烟、封闭楼梯间,作为疏散通道的重要构成,为火灾时最大限度的延缓烟气流动的速度,保护人员安全疏散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保障。同时,疏散通道也是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实施内部进攻的“必由之路”,这就必然导致了消防员进攻与人员外撤的矛盾。疏散过程中,通道内部往往较为拥挤、嘈杂和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消防员携带器材装备由通道逆向行进,并且要铺设水带等,不仅是困难的,而且会对人员向下疏散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导致人流拥堵、践踏,引发更大的混乱。
四、高层建筑火灾的消防员登高问题
消防员在保存行动能力的前提下,迅速到达着火点,是灭火救援行动开始和成功的前提。据测定,健康的消防队员负重登高8层楼(24m是负重登高一般良性体能极限高度,超过24m则体能会骤然下降)。因此,必须根据消防人员的生理素质科学区分不同高度的高层建筑火灾的灭火力量部署安排。以50m 以下、50m ~100m,100m ~200m、200m 以上四种高度为例:50m以下高度的建筑,消防队员徒手登楼即可迅速到达指定位置,而且可以保存较为充足的体力用于灭火救援工作的快速展开;50m~100m高度的建筑,消防队员徒手登楼较为困难,到达指定位置需要消耗大部分体力,但利用单位内部消火栓出水灭火和沿建筑外墙铺设水带灭火还可以较为顺利的展开;100m~200m高度的建筑,尚能组织消防官兵登楼作战或组织移动设施供水,消防队员必须经过艰难攀登才能到达指定位置,而且用于攀登的这段时间极易造成火灾快速蔓延;200m以上高度的建筑,仅靠人力高不可攀,因此主要依靠内部固定灭火设施起作用。
五、高层建筑火灾的火场供水问题
能否保证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及时、不间断供应灭火剂,将直接关系灭火救援成败。按照高层建筑火场供水“以固为主,固移结合”战术原则,一旦高层建筑发生火灾,首先要使用室内消防给水设备供水,当火场消防用水量超过建筑物内部消防给水设备的供水能力时,利用移动式消防给水装备(消防车泵、移动式手抬泵)加强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最后才采取移动式消防给水装备(消防水罐车、泵浦车、云梯车、曲臂车等)直接出水增援火场供水。在高层建筑火灾火场供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扑救高层建筑物火灾,消防队员使用的直流水枪口径不宜小于19mm。水枪的有效射程不宜小于13m,水枪流量宜为5.7L·s-1或以上流量。二是在使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供水时,一定要弄清该水泵接合器是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还是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的;是高区的,还是低区的,防止误接。消防车水泵和固定消防泵出口压力应基本匹配。
六、高层建筑火灾的战斗保障问题
为加快灭火战斗进程,提高灭火效率,保障参战人员的安全,还必须切实搞好以下几项保障:
(一)火灾现场安全保障
火灾现场安全包括被困人员安全、消防员自身安全、外围人员安全三个方面。由于烟雾和热流扩散迅速,在烟雾中常会有大量有毒气体。因此火灾现场必须设置火场安全员,进入火场的救援人员必须做好充分的个人防护,对被困人员也必须在确保其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救援。同样,地面人员安全保障也应高度重视,特别是超高层建筑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极易爆裂坠落,这些“飞行尖刀”对地面人员威胁巨大,极易造成人身伤害。
(二)火场通讯保障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必须建立火场无线通信网和图像、语音、数据实时传输网络,保证信息通信畅通。要充分利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固定电话或架设专线电话,保证火场指挥部、前沿指挥所及战斗阵地之间的联络。使用规范的旗语、灯光、手势及扩音器等设备,保证楼层救人、举高消防车操作、火场供水等战斗行动的顺利进行。注意利用消防控制室的应急广播系统,确保疏散、救人等各项事宜的有序开展。
(三)战勤保障
高层建筑火灾延续时间较长,一般3~4h居多,1~2h次之,少数有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因而在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面前,参战人员体力消耗大,容易疲劳,危险因素增多。必须发挥战勤保障大队的作用,切实搞好油料的补充、灭火器材的供应、饮料和食品供给,确保灭火战斗取得最后胜利。
[1]公安部政治部.灭火战术[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4.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4]公安部消防局.高层建筑灭火对策研究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