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立我国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思考

2011-02-18邓大胜何光喜张文霞赵延东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4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志愿志愿者

邓大胜,何光喜,张文霞,赵延东,王 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关于建立我国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思考

邓大胜,何光喜,张文霞,赵延东,王 元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38)

科技志愿服务是现代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趋势。本文介绍了科技志愿服务的基本含义,分析了当前发展科技志愿服务的社会环境和机遇,指出在我国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强调应从人员构成、动力机制、经费来源、运行方式、组织管理模式、服务范围、活动内容等多个方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

科技;志愿服务;志愿者;科技志愿服务体系

科技志愿服务是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获取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以体力、智力、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和帮助的公益性活动。它具有自愿、无偿、公益和慈善等显著特征[1]。志愿服务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形式,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单一、总体投资不足和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领域发挥补充作用[2],尤其是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3]。国家在对全体公民提供基础性的社会服务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却往往由于效率低下和灵活性、针对性不强而受到批评;市场利用竞争机制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经济繁荣,却往往带来贫富差距加剧和社会动荡的后果。志愿服务以社会自组织为主,弘扬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尤其在政府效率不高、市场覆盖不到的领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科技志愿服务是指运用系统性的科学技术知识为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的志愿服务;提供科技志愿服务的人员,称之为科技志愿者。与传统志愿服务相比,科技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专业技术要求更高,其服务内容一般是专业性强的任务,比如灾害紧急救援[4];其市场价值通常是传统志愿服务的两倍乃至更高。科技志愿者主要包括掌握了系统科技知识的专业科技工作者和经过培训掌握了特定技能的志愿人员。可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社会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科学技术普及、农技推广、专业技术服务、紧急救援与防灾减灾、人口健康,社区养老,环境生态保护,节水节能,低碳生活,广告中虚假科技信息评估,等等。

1 开展科技志愿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科技志愿服务是现代志愿服务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产生、发展和壮大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结果。

1.1 科技志愿服务在科技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科技志愿服务是科技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只有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力量和优势,才能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其中,志愿服务对我国的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支持功能[5]。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大方向是市场化、社会化,将原先由政府承担的一部分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地转变由市场和社会来提供。总体来看,市场化进程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社会化进程则较为迟缓,缺乏成熟有效的运作模式,这不利于形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良好环境,也制约着科技工作者积极性的发挥。而科技志愿服务可以有效地动员社会力量,将科技与社会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科技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科技志愿服务有助于科技工作者自身的成长发展。

开展有组织、有规划的科技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科技工作者成长发展。科技志愿服务可以为科技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才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一方面,参与志愿服务可作为有效提升志愿者素质和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过程,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实践机会,接触和了解社会,掌握社会需求,并到实践中检验真理,提升志愿者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科技工作者在志愿活动中可以充分展现自己的奉献精神,促进自我完善,有利于科技工作者自身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

(3)科技志愿服务有助于加深公众对科技的理解。

科技志愿服务有助于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塑造全民创新的社会氛围,推动科技进步。公众理解科学是技术经济的基础之一,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是促进国家繁荣、提高公共决策和私人决策的质量、丰富个人生活的重要因素。科技志愿服务鼓励全民参与,是人们认识科学、利用科技手段参与社会实践的有效途径,这有助于营造全民参与科技创新的氛围。

1.2 推进科技志愿服务符合志愿服务专业化、制度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1)现代志愿服务日趋专业化为科技志愿服务指明了发展方向。

志愿服务的专业化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志愿服务内容的专业化,纯粹以慈善或体力劳动为主的活动比例越来越少,代之以专业技术比较强的各种活动,比如教授外语、心理辅导、法律援助、农业技术指导、灾害救援等等;其次是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有一批持续参与活动的稳定人群,把志愿服务当作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价值的重要途径;最后是志愿活动组织的专业化,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成熟的运作模式,能够为社会提供常规性的服务,也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地开展志愿服务。科技志愿服务的发展,完全符合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趋势和要求。

(2)现代志愿服务逐步制度化为科技志愿服务提供了发展基础。

志愿服务最早是社会公众的自发行为,但随着志愿服务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相关法律,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以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保障志愿者的利益。比如美国有《国内志愿服务修正法》、《国家和社区服务法案》、《志愿者保护法》,德国有 《奖励志愿社会年法》和《奖励志愿生态年法》,日本有《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等。这种制度性保障极大地鼓励了社会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但截至目前,也已经有18个省市、11个地级市完成了《志愿服务条例》或《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工作。从目前阶段看,我国的志愿服务既有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又有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为志愿服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条件,也是建设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最佳时机。

(3)现代志愿服务走向国际化为科技志愿服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全球化的时代,志愿服务的国际化趋势也日益凸显。冷战结束后,欧洲志愿者组织的国内服务职能逐渐萎缩,而把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人道主义灾难等国际性问题逐渐作为服务主题,进一步地发挥志愿服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影响力。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开始向境外派遣志愿者,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提供知识和技术援助。总体来看,向国外派志愿者是国际上一个通行的做法,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都有大量的志愿者在海外从事志愿服务,如美国的“和平队”、日本的“海外协力队”、英国的海外服务社等。

我国于2002年5月起开始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尤其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技术支援服务得到了高度评价。这些国际化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一般都与科技相关,比如推广沼气、节水灌溉等农村农业实用技术,为贫困人口免费提供医疗服务,参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国际救援。海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增进民间交流,提升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我国是积极参与制定和承诺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之一,向海外派出科技志愿者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应尽的义务。

1.3 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我国科技志愿服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公众积极参与是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华民族素有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20世纪60年代全国范围内开始的“学雷锋”活动更使乐于奉献、学做好人好事的精神深入人心。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志愿服务的理念被社会广泛接受,人们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也日益高涨。仅在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等一系列事件中,就有数以百万计的志愿者参与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表明当代中国的志愿事业已进入了全民参与的新阶段[6]。

科技志愿者是志愿者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由中宣部、科技部、农业部等14部委联合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已经成为服务“三农”的品牌项目。由科技系统内部组织开展的每年一度的科技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中别具特色的组成部分。2008年汶川地震后,民间自发组织的科技志愿服务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民众志愿组织开展的搜救、医疗、心理援助活动成为抗震救灾中的亮点。玉树地震期间出现的北京蓝天志愿救援队、玄奘之路志愿救援队等民间组织,表明此类民间科技志愿活动已经开始走向专业化和组织化。

(2)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保证了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

志愿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因此志愿服务必须有另外的经费来源。现代志愿服务起源于社会慈善,在我国实践中两者也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社会慈善机构经常借助志愿服务的手段来开展活动,包括招募志愿者从事慈善募捐、救助和各类公益服务活动,比如慈善总会、红十字会以及民间慈善组织都成立了相应的志愿者队伍。另一方面,一部分志愿者组织通过类似慈善捐助的办法接受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部分地区甚至专门成立了促进志愿事业发展的基金。

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多样,主要包括政府支持、社会组织捐助和个人捐赠等。为保证志愿服务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和管理的规范性,相关部门和省市还设立了志愿服务基金。基金分为公募基金(可面向公众募集资金)和非公募基金两大类,目前已经成立并运作的基金大部分是公募型基金,比如民政部批准成立的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属于全国性公募基金,而北京志愿服务基金、重庆市青年志愿服务基金、贵州省青年志愿服务基金等属于地方性公募基金。在广东等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每年设立志愿服务专项资金用于作为种子基金划拨给志愿者基金会,鼓励和促进志愿活动的开展。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为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基础。

2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

2.1 我国科技志愿活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科技志愿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有效的发展体系,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1)缺乏统一、系统的发展规划。现有的各类科技志愿服务只是作为志愿服务、扶贫或救灾活动的一部分,而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门类规划发展,难以突出科技志愿服务的特点。

(2)政府和民间的科技志愿服务还处于相互分离的阶段。政府组织的科技志愿服务仅限于体制内人员,不能充分调动民间的志愿力量;而民间自发的科技志愿服务又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足够的资源支持,难以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持续性。

(3)缺乏制度保障和长效发展机制建设。目前,无论是科技志愿人员的动员、培训、服务、协调和激励,还是科技志愿服务项目的资助、运作和管理,都还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政策制度和组织体系。这使得现有的多数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表现出临时性、短期化和形式化的特点,难以真正持续发展。

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

科技志愿服务发展的时代需要和存在的上述问题,要求在我国尽快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这个体系既要参考世界上其他国家志愿服务体系的经验和一般特点,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具体国情。

(1)从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人员构成看,参与科技志愿服务的主体应当是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和经过专门培训的普通志愿者。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是科技志愿服务的理想人选和天然主力军,但他们的人数毕竟有限,难以完全满足社会的巨大需求。因此,科技志愿服务还应积极吸纳具备较高教育水平的普通志愿者,并根据特定科技志愿服务的具体要求为其提供适当的培训,使其掌握特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合格的科技志愿者。

(2)从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动力机制看,科技志愿服务应当由崇高的志愿服务精神和适当的激励措施共同推动。以自由意志与兴趣为基础,不求私利地帮助他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应当作为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根本驱动力和价值体系基础。但志愿服务不求私利,并不意味着不应获得回报。世界各国的经验也表明,单纯依靠志愿精神难以保证志愿服务的持久性。因此,科技志愿服务体系除大力弘扬崇高的志愿服务精神外,还应通过具体的制度建设,为志愿者提供适当的精神和物质激励,从而为科技志愿服务提供更为持久的推动力。

(3)从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经费来源看,科技志愿服务应坚持财政投入和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原则。志愿服务是公益活动,必须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完善的保障体系。国际上志愿服务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两种渠道: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二是通过设立专门志愿服务基金会来募集社会资金。尽管目前我国志愿服务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多样化,但财政投入少、社会捐助渠道窄的问题仍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因此,建设科技志愿服务体系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也要依法建立可以募集社会捐助的渠道。

(4)从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的运行方式看,科技志愿服务应当遵循志愿者的个体性参与和制度化的系统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志愿者的个体性参与是现代志愿服务的运行基础。同时,现代志愿服务体系又是以针对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基础的管理系统。这种制度化的系统性管理通过把零散的志愿者个体有效地组织起来,不仅能够提供单个志愿者个体无法提供的志愿服务,还能保证志愿服务的提供不因某些志愿者个体的退出而中断,从而具备更高的可持续性。

(5)从科技志愿服务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看,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应当是社会组织运作与政府支持引导相结合的产物。现代志愿服务本质上具有社会互助的属性,理应由社会自行组织运作。社会化的组织运作能够有效避免政府直接管理的官僚主义弊端,保证志愿服务的灵活高效,因而成为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的基本组织模式和普遍经验。但单纯的社会化运作也有明显的缺点,最突出的就是缺乏足够的和持续的资源支持,从而出现“志愿失灵”。因此,现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普遍特点和趋势是把社会组织运作与政府的支持引导结合起来,打造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合作关系。科技志愿服务由于为社会提供了部分本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对其理应积极支持。考虑到我国政府部门力量强大而民间社会组织发育不足的现状,政府的支持引导尤为必要。

(6)从科技志愿服务的服务对象和资源调动机制上看,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应当充分结合地方性实践与全球化视野。社区是现代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服务对象和资源调动单位。因此,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充分重视社区的作用,把以社区基础的地方性实践作为科技志愿服务的起始点和落脚点。同时也要看到,现代志愿服务体系已经融入全球化的大潮,走出社区,面向更远、更大的范围调集资源,开展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因此,科技志愿服务体系也应兼具两种视野,在做好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起更大范围内的服务和资源调动网络。

(7)从科技志愿服务的活动内容上看,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应当兼顾常规服务和应急动员。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的时代,各种灾害、风险的出现几乎成为一种社会常态。这种时代特征要求社会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以政府、社会和公民共同协调的行动去应对“风险社会”的种种后果。科技志愿服务体系是这一社会组织管理方式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志愿服务是应对风险社会的重要手段和机制。因此,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除了着眼于各种常规性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能力外,还应特别注意加强应对各种风险灾害的紧急组织动员能力的建设。

3 政策建议

3.1 把推动科技志愿服务作为我国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

科技志愿服务工作是促进我国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科技服务社会、支撑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缓解公共科技资源紧张的有效手段,理应成为我国政府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科技主管部门应把促进科技志愿服务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把积极参加科技志愿服务作为对每个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职业要求,并把促进科技志愿服务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志愿服务体系纳入未来的科技发展规划制订工作之中。

3.2 选择重点领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试点工作

建议围绕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而公共服务力量又相对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领域,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试点工作。例如,在农业科技推广领域,除以科技特派员模式为代表的市场导向和以重建基层推广机构为方向的政府导向的探索外,也可以进行社会导向的科技志愿服务模式的探索。在应急救灾领域,通过建立科技志愿服务网络,及时有效地调动大批训练有素的临床医生、心理辅导员、教师、灾害救援专家等科技志愿者投入一线开展工作,将有助于大大提高救灾重建的成效。

3.3 依托多种政策手段,加快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尽快确定科技志愿服务的政府管理体系。在现有的政府科技管理体系中,设置专门机构承担科技志愿服务管理和科技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如条件不具备,也可在现有的相关机构职能内增设这一职能。

二是加强科技志愿服务的组织体系建设。在政府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现有的学会、科技协会建立各级科技志愿者协会,形成科技志愿服务的基本组织框架。同时,通过政策支持、项目资助等手段,积极鼓励致力于科技志愿服务的民间组织的建设与发展。

三是加快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以现有的科技工作者队伍为基本依托,充分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并通过专业培训的方式,提高愿意致力于科技志愿服务的普通公众的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我国的科技志愿者队伍。通过建立科技志愿者登记信息平台,整合全国的科技志愿者资源。

四是通过项目资助、政府采购的方式促进科技志愿服务的发展。可在财政科技经费中增设相关预算,由各科技志愿服务组织申请,用于培训科技志愿者、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还可考虑依法设立公募性质的科技志愿服务基金会。

五是加强制度建设,促进科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建立对科技志愿者的激励制度建设。在各类科技项目计划的管理制度中,增加对科技志愿服务的相关要求等。

[1]于海.志愿运动、志愿行为和志愿组织[J].学术月刊,1998,(11).

[2]贾康,孙洁.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提供机制的研究[J].管理世界,2006,(12).

[3]李迎生.志愿服务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J].教学与研究,2005,(3).

[4]陈江驰.城市基本组织体系需要高素质应急志愿者队伍[J].城市与减灾,2005,(6).

[5]谭建光.社会转型时期的志愿服务与人文精神[J].社会科学,2000,(5).

[6]谭建光,周宏峰.中国志愿者:从青年到全民——改革开放30年志愿服务发展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9,(1).

(责任编辑 张九庆)

Establish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in China

Deng Dasheng,He Guangxi,Zhang Wenxia,Zhao Yandong,Wang Yua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Beijing 100038,China)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basic meaning of S&T volunteer service,analyze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the S&T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and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onstructing the S&T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in China.Moreover,the paper give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o establish S&T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including the issues of staff recruitment,motivation mechanism,funding source,operation mode,organization management,service field,volunteering activities and other aspec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unteer service; volunteer; S&T volunteer service system

G316

A

国家软科学计划(2009GXS1K135)。

2010-12-01

邓大胜(1979-),男,福建连城人,助理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共同体与科技政策。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我志愿……
我是志愿者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