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MBA20年 经受市场规律检验的20年

2011-02-18邴春光

中国新时代 2011年11期
关键词:商学院案例院校

| 文 · 邴春光

作者为中国MBA北京联盟主席

MBA教育项目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创立,至今已经有103年的历史。我国则是从1983年开始,对培养经济管理人才的方式进行了探讨与尝试,在经历了合作办学与海外考察的过程后,于1991年开始了MBA的试点办学。至1997年首次MBA全国联考招生时,已确立了稳固、统一的MBA教育模式,并在这二十年中逐渐成长为备受社会瞩目的学位制度。

MBA与传统的学术型硕士有明显不同,它以培养企业管理人才为目标,推出应用型人才,所以在教学方式上有其自身特点,例如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推崇案例教学,存在脱产学习与在职学习两种就读方式,要求报考学员拥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一点在今年有了较大变化),且价格较为高昂等。但是作为国家统一招收研究生的一部分,MBA研究生也需要符合一般研究生的质量标准,如英语要求、学分要求、学位论文要求等。

我国设有MBA教学的专门指导机构,既“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所有商学院开设的核心课程有着统一的规定及考核标准,而选修课程则由各院校自行拟定。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各校通常都会根据自身资源的不同,设立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使得国内的MBA教育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办学格局,也令考生择校时有了较高的针对性,如果在报考阶段已具备较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则会对未来的学习与职场发展带来不小的便利。

20 年来的经验与教训

前面提到过,MBA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案例教学形式,这一形式在国际知名高校商学院评价和商学院认证指标体系中也占据着较大的权重。但是我国MBA教育起步较晚,教学中使用的“经典案例”多是由美国商学院编写的,学员们熟记“哈佛、沃顿”,说起话来大有言必称苏格拉底的趋势。

这种环境造就的矛盾自不必说。中、美国情不同、体制不同、价值观不同,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不同。这使得我国的案例教学质量大打折扣,MBA毕业生的竞争力也面临贬值。市场的反应是最迅速的,我国的MBA教育者很快意识到这一矛盾的存在,明确了MBA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本土企业,而本土也并不缺乏经典案例。

为此,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在2007年设立了“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并举办百篇优秀案例的评选活动,进一步推动了工商管理学科案例研究和MBA案例教学,鼓励各MBA院校基于中国制度与文化背景,联系本地区实际,积极开发中国企业管理案例,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MBA教育已呈现鲜明的本土化特征

1996年,中国MBA的第一个自治组织——北京大学MBA联合会在王璞的发起下宣告成立,之后,所有中国MBA院校都效仿北大成立了联合会,并按照地域分布组成了八大区域联盟(北京联盟、津冀联盟、华东联盟、华南联盟、西南联盟、西北联盟、中部联盟、东北联盟)。后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中国MBA联盟”,形成了严密的学生自治团体网络。

多年来,联盟通过组织各类交流和互动,不断促进MBA群体之间知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以实现其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高宗旨。联盟、联合会的诞生,形成了中国MBA圈子中独特的政治生态,具有丰富的含义。

具体问题的具体解决

要看清当前面临的问题,首先要了解MBA在中国的定位。我国MBA教育由国外引进,目前虽有大批院校,但仍处在摸索阶段,没有形成足够清晰的定位。实际上,欧美的商学院教育也同样在近期遭遇了质疑声与反思潮,如今正是MBA教育界重新定位的历史时期。

具体而言,国内MBA教育尚存体制缺陷。在很多院校中,MBA教育是独立于其它学院的,没有固定的师资力量,任课教师与论文导师都需要从其他部门邀请,或是临时聘任。最近,上海财经大学率先提出了“建设商学创新平台”的概念,或许会成为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

同时,针对MBA毕业生就业趋势的变化,各校也都在以积极的态度应对挑战。其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MBA教育中引入“职业发展导师制度”,建立了双导师培养模式,帮助学员构筑完善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教学创新上做出了有益尝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创办了“星实创业联盟”,通过以创业促就业的理念,推出了创业资源平台,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国内MBA正呈现年轻化、员工化、专业背景多极化的特征,这是由社会就业结构变化所决定的,应视之为现象而非问题。但近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布消息称,“将开通少量本校应届毕业生就读MBA的报名通道”,正式跨过了国内MBA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底线,引来圈内舆论的一片哗然。这一举动是否会将我国MBA教育引向良性发展尚未可知,但至少能代表国内商学院求新、求变的发展理念。

正如前述,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全世界的MBA教育都受到了舆论的质疑,著名管理学家明茨伯格曾说:“金融危机的实质是管理危机,而商学院的教育是其帮凶。”这种观点在我国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而MBA作为经济体系的主要参与者,确实难辞其咎。对此,我国教育者曾呼吁MBA回到原点——对教育而言,人文情怀和道德操守就是原点。面对后危机时代的新要求,我国商学院纷纷给予了正面应对,在MBA教育方针中,商业伦理课及相关培养环节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主办的“中国MBA商业伦理辩论大赛”也获得了各大MBA院校的热烈响应。职业经理人的道德自律与传统价值观的回归正在中国商学院中形成共识。

发展方向

随着近几年经济、金融形势的剧烈变化,常有人问:MBA的发展方向是否会有调整?其实我们从来不存在“是否”的疑惑,因为中国MBA教育创立至今,一直是在动态调整的平衡下发展的。目前,国内每一所MBA院校的课程构成都不相同;同一所院校,两届之间开设的课程也会有区别;甚至同一届不同班级的选课方案都不一样(我们的MBA教育者很早就意识到,脱产班与在职班学生间不同的课程需求)。这里的差异,其实就是市场需求主导的教学变革,哪一所院校的调整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方向,市场很快就会给出答案,这将是一个非常直接的反馈过程。

在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与变革后,中国的商学院在面授经济运行规律的同时,也在背后经受着市场规律的检验,这种回旋衔接的∞(无穷)形,正适合代表我国MBA教育未来的前景与可能性。

猜你喜欢

商学院案例院校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巴黎高等商学院荣登《金融时报》欧洲商学院排名榜首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商学院撞上新媒体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湖南商学院学人简介八十二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互联网+”与商学院教育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