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MBA第一人 王淳奇

2011-02-18冯嘉雪除署名外均由清华经管学院提供

中国新时代 2011年11期
关键词:仪征化纤清华

| 文 · 本刊记者 冯嘉雪 | 图· 除署名外均由清华经管学院提供

2011年9月,深秋的北京,一个周末的夜晚,作为一名投资人,王淳奇难得能有自己的时间。很多知道他来北京的同学都纷纷联系他,但为了准备第二天的MBA面试工作,王淳奇谢绝了不少朋友的邀请,一个人在清华大学内散步。“我希望明天能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考生。”王淳奇说,自从几年前接受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邀请,担任MBA面试官以来,他每年都能有几次机会回到母校,“今天走在校园里,依然有一种单纯、神圣的感觉。”

漫步在经管学院门前的林荫道上,王淳奇总不禁回忆起二十年前的一幕:他作为一名国企技术骨干,第一次走入清华大学,起初只是抱着继续深造的简单想法,他没有想到MBA的学习竟会对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此相似,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干掉高考这个BOSS以后,武功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每个人的斗志也因此消磨许多。所以,我们不妨试着将这四年的大学时光,当作是一段特殊的“闭关修炼”,修身养性,格物致知,潜心修炼内功和外功。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抵御绑定了潜在风险的外来诱惑。

最让王淳奇难忘的,还是老师们生动的课堂教学。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当年经管学院时常从其他高校邀请知名教师为学生授课。在管理学、会计学课堂上,老师经常会将当时国内一些企业改革的案例拿出来组织大家讨论。

王淳奇将他们第一届MBA比作“铺路人”,当年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到毕业论文的答辩,一切都处于摸索状态。由于当时全国MBA教育没有统一标准,清华经管学院制定了严格的毕业标准:必须修满72个学分、论文时间不少于一年。

1993年,第一届清华MBA毕业生中,只有10人拿到MBA文凭。这之中,王淳奇是一个特例。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当年被特批提前半年毕业,并顺利完成了论文答辩。王淳奇的MBA证书编号为“001”,他也因此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MBA第一人”。

重返校园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企业掀起了股份制改造的热潮,仪征化纤成为被政府批准赴海外上市的首批企业。无论是企业改组,还是筹备上市,仪征化纤面临着众多待解的难题。1993年,王淳奇尚未毕业,就被仪征化纤的领导召回,他们希望王淳奇能利用自己的所学,尽快参与到公司的改组上市工作中来。

1981年,王淳奇毕业后被分配到江苏仪征化纤工作。彼时的仪征化纤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项目之一。但是,当王淳奇满怀希望地来到仪征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没有想象中的现代化厂房,而是一片荒凉的稻田。一度想要退却的王淳奇在朋友们的劝说下留了下来,他准备先接受分配,来年再考研究生。

尽管当时的大学生是稀缺人才,但国家为了支持仪征化纤的建设,第一年就为那里输送了500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正是和这些同龄人一起,王淳奇见证了仪征化纤的成长。

“直到今天,中央控制室的地线埋在哪里我都记得很清楚,因为这些小事都是我们亲手做的。”王淳奇回忆,新厂建设之初,他每天都和工人们一起在路边巡检,新设备运到后,他们又要亲手安装、调试。

当时,仪征化纤被特批引入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计算机系统。“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根本没有机会碰到这样的系统。”王淳奇说,为了掌握这套系统,他每天都要阅读大量英文资料。此外,他还经常被派到国外学习和参加培训。

医院门诊就诊排队时间较长,增加了患者的就医时间[1]。在长时间的就诊等待过程中大多数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2],患者到医院就诊多认为自己的病情较严重,希望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3-4]。

过滤是污水深度处理工艺中最为重要的一道工序,用以除去原水经沉淀后的残留絮体和杂质。目前常用的池型有V型滤池、高效纤维束滤池、滤布滤池、深床砂滤池和膜过滤等。

几年后,王淳奇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对于经常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他都能驾轻就熟地处理。因此,考研、出国的火苗又再度在他心头燃烧。领导当然不希望这个难得的技术人才流失,因此当1991年国内九所高校开始试点推出MBA教育时,王淳奇就被企业推荐参加了考试。

将螺栓完全拧紧(指采用采用转角法拧紧螺栓时,拧紧螺栓的装配的扭矩达到上限,螺栓不再产生转角)[19-20],并给电机通电,上位机测得曲线与相位差如图8所示,两曲线严格同步,所得相位差均小于0.1π,较为稳定。判定所得系统状态为正常工作,符合实验条件。

“在国内考研,我肯定要念最好的。”王淳奇说,他心目中的最佳选择就是清华。由于数学基础扎实,再加上英语一直没有被丢下,因此他顺利通过了当年的入学考试,和70多名经济类研究生一起走进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课堂。

摄影:张晶

王淳奇的专业方向是金融与贸易,导师是著名教授赵家和。“当时只是觉得金融与贸易不错,就选了这个方向。今天看来,我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WatersBEHC18柱(1.7 μm,2.1 mm×100 mm)为分离柱,VanGuard Pre-Column(1.7μm,2.1mm×5mm)为保护柱;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梯度洗脱条件为:0~5 min:55→63(A),5~9 min:63→70(A);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0℃;理论塔板数按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7 000。

再次回到象牙塔,王淳奇难掩兴奋之情,但已经远离课堂十年的他很快就发现,MBA学习的压力远不比本科时轻松。按照当时清华的规定,他们必须在两年之内修满75个学分——这是今天MBA学生所修学分的两倍之多。

那段时间,王淳奇每天白天要上4-5门课,每到夜晚来临,还要一一消化白天的课程。“十点熄灯后,我们很多同学都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这恐怕是今天MBA学生难以想象的。”

今天的王淳奇已是一名“金领”——在香港第一东方投资集团担任副总裁。身材颀长、西装革履的他和当年那个身材消瘦、衣着朴素的白面书生判若两人。但在他身上始终未变的是清华学子踏实、稳健的作风。

随着栽培年限的增加,我国一些猕猴桃老产区、老果园相继出现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不足、土壤盐碱化程度加剧、老树烂根、幼树重茬栽培成活率低等诸多问题,这些严重制约产业升级和果品提质增效,亟需综合配套技术解决。其中,培育应用耐瘠薄、耐盐碱、抗重茬、耐水涝优良品种和砧木是有效措施之一。

由于班内同学们专业方向、工作背景不同,例如有的同学之前在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有的在跨国公司就职,也有像王淳奇这样从国企走出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大家看问题的角度迥异,观点也各不相同。正是这种火花四溅的讨论,让王淳奇受益匪浅。

彼时国内正处于改革开放之初,经济改革中的种种问题就时常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焦点。“今天看来,当年我的很多同学做的关于基金、公司法、证券法等方面的研究,都是非常超前的。”王淳奇说,总之,他们的课堂讨论都是围绕当时国内经济形势展开的,既有一定的超前性,又不脱离实际。

在接受MBA教育之前,最让王淳奇踌躇满志的就是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在经管学院学习之后,他才意识到,技术只是企业生产中的一部分,而一个企业要实现良好的运作,生产只是企业链条中的最前端,后面的市场、销售等环节也同样重要。

试验组共检查出52个关节病变,对照组共检查出40个关节病变;试验组患者双轮廓征、点状结晶、痛风石表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侵蚀、腱鞘炎表现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

“以前我只会从技术这个比较单一的角度来看问题,念过MBA之后,就逐渐具备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王淳奇说,所有这些,都是他在后来的工作中慢慢体会到的。

新的天地

王淳奇是幸运的。尽管经历了动荡的文革,但在1977年恢复高考时,王淳奇刚好高中毕业,没有经受太多波折,他就顺利走进了大学校门,学习自动控制专业。

“对我而言,做投资最大的挑战不在于技术,而是思想、意识的改变。”王淳奇说,工科生出身的他在做数据分析、逻辑推理时不是问题,但对于一个投资人来说,如何从战略角度来审视一个项目,与地方政府官员、企业经营者进行沟通,如何快速应对各种政策性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我突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他经常会向清华的老师和同学求助,在他们的协助下,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由于论文报道的仅仅是研究工作的阶段内容,样本量为N=6,结构特征参数M=19,还无法构建构效关系模型,但可以进行初步分析:

此时,王淳奇发现自己攻读MBA期间的所学正好能发挥作用。“念书时,我的导师曾给过我一份全英文的外国企业上市的招股说明书,让我做学习参考。”为了弄懂那份招股说明书,王淳奇查阅了大量资料。当他真的开始为仪征化纤的上市做准备时,一切都不再陌生。

2004年,王淳奇受清华经管学院之邀,担任MBA面试官。从那之后,每当接到学校的通知,王淳奇都会提前将各种事务安排好,确保准时参加。

就这样,王淳奇参与了仪征化纤H股上市的融资、路演全程,并负责了招股说明书的撰写。在与国外会计师事务所、投行、券商接触时,对方深感仪征化纤人水平之高,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

“其实不仅是我,其他人也都十分珍惜做清华MBA面试官的机会。”王淳奇说,他既将这视作一种荣誉,也把它当成是加强和学校联系的纽带。每次回北京,他都会探望老师、联络同学们,顺便了解清华经管学院的最新动态。

1993年上半年,王淳奇经有关部门特批,提前做了论文答辩。由于毕业论文与实际结合紧密,在答辩过程中,王淳奇的所有解答都是依照仪征化纤的实际操作展开的。最终,他的论文得到了评审委员会的一致认可。王淳奇也成为清华大学第一届MBA毕业生中首个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

1993年6月,王淳奇参加了应届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并拿到了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他又拿到了全国MBA教育委员会的一封信,大意是由于他提前毕业,而MBA学位尚未设计完毕,因此请他凭此信于当年年底换取MBA学位。

由于当年国家对于MBA毕业生的条件有众多限制,再加上考试的严格,因此王淳奇的同学中只有10人顺利按时拿到了MBA学位。1993年底,王淳奇二度返回清华,拿到了第“001”号MBA学位证书。

“读MBA对我最大的帮助,首先是打开了从事管理工作的大门。”王淳奇说,读MBA之前,他是一名从事技术工作的科级干部,但当他获得MBA学位回到企业时,就被调任到仪征化纤股权办公室任副主任,开始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在帮助企业顺利完成H股上市后,王淳奇又参与了仪征化纤的A股上市工作,随着他的能力被逐渐认可,后来升至集团资产管理部副经理,并参与了当时国内最大的企业并购——仪征化纤15亿元并购佛山化纤一案。

既懂技术,又熟悉资本运作,王淳奇成为当时国内不可多得的复合型人才。几年之后,王淳奇在导师的引荐下,结识了第一东方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席诸立力,在诸的邀请下,他在1997年进入了投资这个全新的领域。这也是王淳奇人生中唯一的一次跳槽。

第一东方投资集团创建于1988年,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直接投资集团。该集团是香港地区最大和最早从事中国大陆直接投资的集团之一,业务领域涉及企业财务、合并收购、证券买卖、上市承销、基金管理及金融咨询。

加入第一东方之后,王淳奇开始了全新的职业生涯。他的眼光不再局限于一家企业之中,而是在中国各地奔波,寻找优秀的投资项目。王淳奇投资过的领域众多,既有金融行业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也有环保产业的污水处理公司,还有制造业的造纸企业等。

王淳奇向学校提出申请:一边参加公司的上市筹备,一边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得到批准后,他返回企业,参与到仪征化纤的海外融资工作之中。

基金项目体现了某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前沿,图4为2004—2018年移动阅读研究论文的基金资助文献量,2009年开始出现基金资助论文,2013年达到顶峰44篇。2014—2016年虽然数量上略有下降,但仍保持了较强的支持力度,2017年基金资助论文回升到39篇。数据源541篇论文中包含基金资助论文228篇,占42.1%。228篇基金资助论文中,国家级课题72篇、教育部课题23篇、省市级课题82篇、校级课题35篇、其他课题16篇① 标注两个及以上基金资助的论文,本文仅统计最高级别课题。。国家级课题资助的论文数量占比较大,说明国家层面对移动阅读研究的关注促进了学者们的深入研究。

渠道输水运行时,渠道水位日变幅应控制在20 cm范围内,应特别注意水位降落值控制,当渠道输水水位下降、衬砌地下水水位高于渠内水位时,渠道水位的日降幅与开始降落时渠道内外水位差之和不应超过20 cm,以避免破坏渠道衬砌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王淳奇结合自己在企业的实践经验,完成了MBA毕业论文《仪征化纤股份制改造的若干问题的研究》。

从2010年起,清华经管学院对MBA招生做了重大改革,一改过去先笔试、再面试的方式,转而实行面试在前、笔试在后的方式。根据新规,凡是通过申请资料评审和面试评审的考生,即获得条件录取资格。之后,考生只需通过全国联考的国家线并且政治考试合格即可获得入学资格。

对于这种改革,王淳奇表示认同,“以前很多人为了准备考试,花费了大量时间,如果考试分数合格后在面试环节被刷掉,难免让人感到有些不近人情。”王淳奇说,而将面试环节放在前面,就可提前剔除那些不适合读MBA的人。

然而,要在半小时内对一个考生的职业作风、领导才能、工作成就、职业抱负等多方面做全面了解并给予评分,对考官无疑是不小的挑战。

尽管学校会对一些项目的考核做出硬性的分数规定,但王淳奇也十分相信自己的感觉,“毕竟我工作了这么多年,阅人无数,所以面试时总会有一种直觉在告诉我,眼前这个人是否适合从事管理工作。”

例如一个人是否有抱负,只要问上几个问题,答案就十分明了。“我不希望学生来清华读MBA只是出于换个工作或是薪酬的考虑。”王淳奇很忌讳破过去传统的思维模式,能灵活应对各种问题。”

成为投资人后,王淳奇在攻读MBA期间学习的金融、财务知识也得以充分发挥。“当一个项目投资成功时,内心会有一种强烈的满足感。”王淳奇说,尽管投资工作的压力很大,但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他能通过资本的力量帮助中国企业更快地成长,成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见证人,感到无比自豪。

心系母校

在王淳奇眼中,MBA对他职业生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让他有机会走上管理岗位,“更重要的是,MBA 的学习让我开阔了视野,掌握了分析问题的方法。尤其我后来从事投资工作,很多问题都要边看边学。”

离开清华后,王淳奇和老师、同学一直保持着联络。而清华丰富的校友资源也助推了他事业的发展。

加入第一东方后,王淳奇在各地做项目调查的考生给出这种短视的答案,有时他甚至会在面试现场启发考生,希望他们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得更高一些。“年轻人的视野一定要宽。没有高目标,今后很难闯出一片天地。”

每次面试前,王淳奇都会和同组评委达成共识:不要让学生因为压力而不能良好发挥。他希望每个考生都能把握住这短短半小时,充分地表现。

但对于如今的MBA面试,王淳奇认为,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考生毕业院校以及工作背景的打分就过于“指标化”。“这样定量后,面试官能把握的范围就变小了。毕竟对人的考察是要由考官的主观判断做出的,如果做过多的限制,考官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了。当然,如果考官的作用过大,就涉及到标准能否统一和客观性的问题。所以这个度的把握还有待商榷。”

胡萝卜 性凉、味甘,具有养血排毒、健脾和胃等功效。胡萝卜是有效的解毒食物,它所富含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果胶可与汞离子结合,从而使人体血液中的汞离子浓度降低,加速其排出。

尽管还有种种不足,但王淳奇相信,随着MBA考试改革的推进,今后的甄选工作会不断完善,“其实每个人的性格、能力不同,有的人的确只适合某种专项工作,而MBA也并非是唯一的路!”

除了长期担任清华MBA面试官,王淳奇还担任过清华MBA2008P2班的“企业家班主任”。尽管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有限,但王淳奇还是尽量抽出时间为学生们做讲座,将他在投资领域的心得分享给MBA学生。

在此基础上对此结构进行Adams动力学仿真,输入参数同第2.2节,仿真结果如图 7所示。可以看出在无转向工况下,平均行进阻力与原机构相近;但在转向工况下,其数值降低至约±600 N(回转支承的转向速度与原梯形机构一致,即2 °/s)。故通过回转支承实现架车转向的方式显著提高了设备的可操作性,优于原梯形转向机构。

一些学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将投资选为事业的新起点。在2008P2班的毕业生中,有几人选择了创业,王淳奇则将自己多年投资的经验与学生们分享,希望能对他们的事业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尽管没能实现当年出国留学的愿望,但王淳奇说,今天的他没有任何遗憾。相反,他坚信在未来的十年中,中国将是经济发展最有希望的国家。“在欧洲、北美的很多国家,人们的生活几乎是一成不变的。但在中国,哪怕是一个小县城,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的。真正沸腾的生活,是在中国!”

同时,王淳奇怀着一个小小的愿望:“将来有机会能在大学开一门投资实务方面的课程,将我的投资经验系统地传授给更多的MBA学生。”

猜你喜欢

仪征化纤清华
仪征化纤:做可降解新材料品牌开路先锋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化纤联盟持续发挥技术创新链优势
扬州仪征十二圩:三步骤画好基层统战最大同心圆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CTA 中纺院+ 化纤联盟 强强联合 科技共振
清华,北大,我来啦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