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2011-02-17刘树杰李丽新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新乡453000
刘树杰 李丽 新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刘树杰 李丽 新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学校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本文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特点,提出优化教学、增加课程设计、重视实验环节的观点,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符合该课程的培养特点,并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教学环节;考核方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毕业后无论是在机械制造行业从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作,还是进行相关的设计工作,都必须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中,具备确定生产图样上的技术要求以及产品常规检测的初步技能。然而,本课程存在术语定义多、抽象概念多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概念混淆、理解不透彻等问题。因此,作为讲授本课程的专业课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际体验,对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谈点体会和想法。
1.优化教学内容,重视概念的讲解
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 然而,随着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缩减课堂理论教学时间, 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成为教学改革方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理论教学课时的减少,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在有限的课堂理论教学时间内,优化教学内容[1],确定本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要重视概念的讲解、合理安排讲授顺序,注意概念间的联系。如在讲授“尺寸”的术语及定义时[2],要考虑到与“尺寸”相关的其他术语及定义就有多个,因此学生容易产生概念混淆、理解不透、记忆不牢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抓住主线,由浅入深的进行讲解。如首先对“尺寸”这个基本术语重点讲解,使学生搞清楚什么叫尺寸后,由设计引出“基本尺寸”,再由测量引出“实际尺寸”等的教学顺序。这样围绕主线开展讲解,使学生能够理解大量繁杂抽象的概念,并且清晰地知道各个概念的区别及联系。
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定义概念多且抽象,采用传统的板书授课,学生很难理解。利用多媒体教学可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可视的图形或动画,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3]。同时,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入多媒体教学对实验教学环节也有很大帮助,能够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往实验课学生只是单纯地做实验, 对实验仪器性能原理了解不够透彻。引入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整个实验流程的视频图像,对实验项目、设备、原理以及操作规程等有全面的了解, 以便做实验时操作规范、思路清晰。同时,对于一些国内外先进的仪器设备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予以展示,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先进技术, 开阔眼界, 积累先进的科学知识。
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也存在其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利用多媒体教学容易导致讲授速度快,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将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授课方式相结合,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以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内容。
3.重视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公差配合部分侧重于理论应用,而技术测量部分则侧重于实际操作。认识并正确使用常用测量器具,学会处理基本的测量数据,这都是工程人员必备的素质[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组织好实验、实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采用理论与实验结合的教学模式,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验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明显提高。
然而,通过指导本课程的实验,发现通过传统公差实验教学环节学生的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分析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认为,传统公差实验课属于验证试验,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实验指导,课上听老师讲解仪器、原理及实验步骤,然后按规定的实验步骤操作,最后获得结果。这样的实验方式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不利于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应该在重视实验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对实验内容及方式进行改进,通过设计一些综合型实验,使学生在设计实验内容、拟订方案以及处理数据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更好的实现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4.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对大多数工科专业来说,课程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教学手段应与一般的教学手段不同,由于时间和内容的关系,大多数教学只能采取教师讲课,学生被动式的获取知识,这种教学手段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然而知识的应用则要通过学生自己的摸索来实现[4]。课程设计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是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学以致用”的有效措施。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到课本上没有讲到的知识,使课内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得到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
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结束后,应增加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搜索资料、组织讨论,完成老师指定的某典型零件的精度设计,给出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并进行答辩[5]。通过课程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改革考核方式,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考核我们采取的是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与传统的卷面考核的方式相比较为合理。但是《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际操作能力是本课程的重要培养目标,因此就要求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改革,能够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为了全面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将考核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试题库的抽取试题进行卷面考核,第二部分是实际操作考核,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第三部分则是对学生课程设计环节的考核评定。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消除了传统的卷面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科学、合理地评定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更好地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以上是我结合教学和实践对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质量进行的一些思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冲破教材的束缚,注重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重视实验环节,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革不合理的考核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能够实现新形势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目标,培养出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
[1]王经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4):29-30
[2]曾淑畅.《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法初探[J].平原大学学报.1995;(2): 38-39
[3]陈兵.关于高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方面的几点思考[J].科技向导.2011;(5):82-114
[4]王义卿.关于课程设计的几点思考[J].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论丛.2009;8 (2):18-20
[5]吴红兵,张学昌,张旭,等.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11):12-13
刘树杰 1981.11 助教 硕士研究生 复合材料研究方向。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