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研究述评

2011-02-17齐伟琴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15期
关键词:代词语音理论

齐伟琴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教务科,安阳市455000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研究述评

齐伟琴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教务科,安阳市455000

这篇论文试图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研究成果做一些理论性的综述,并介绍了国内外的新的研究发展;目的是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更多的方向,并能使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学习受益于这些研究成果。

儿童;第一语言习得

1、介绍

一个正常的儿童六岁时就可以在没有经过任何特殊训练的条件下,毫无困难地完全掌握母语。但是,第二语言习得可能花费儿童10多年的时间,其结果仍可能令人不满意。因此,对儿童如何习得第一语言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可能会为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铺设出一条更有效途径。这篇论文首先总结了第一语言习得理论,然后介绍国内外新的研究发展。

2、关于语言发展的重大理论

2.1 纵向查看

有关语言是如何习得的问题,有一个“培育”与“天赋”的争论。语言是学习的产物,还是先天的呢?

1924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语言是模仿的产物;儿童是通过模仿成年人的语言来习得第一语言的。

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学家斯金纳在他的《言语行为》(1957)一书中认为语言是一种操作条件反射过程的产物,例如强化,消失,一般化。

先天学习理论:

诺姆乔姆斯基1959年批判性地评论了斯金纳的书,并通过提出语言的潜能是天生的或固有的智能成功地反驳了斯金纳书中的假设。他争辩说儿童语言习得的模式太过于系统化以至于不能成为父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产物。乔姆斯基认为婴儿通过一个内置的语言习得装置(LAD)具有习得语言的先天倾向.

认知理论:

认知论者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普通的能力,它是在其他一般认知能力的背景下产生的。儿童必须先认知世界,然后才能学会词汇。其代表皮亚杰(1954)认为语言不是一个单独的技能,而是几个认知能力中的一种;语言结构随着认知结构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学家认为孩子是通过与成年人和较大儿童密切互动来习得语言的。语言结构是因语言的社会和交际功能的需要而产生出的。布伦纳在1983年提出了语言习得支撑体系,并认为文化在儿童语言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他的观点:

勒纳伯格兴建了关键期假说。他认为人的大脑中有一种生物时间表,在生物时间表里某一时间之前,语言可以很容易地习得,而在这之后语言的习得就会有加倍的难度。

20世纪80年代渥克部分地证实了语言习得装置假说与关键期假说。

2.2 横向查看

语言学有语音,词法,句法,语义四个分支机构,我们将从上述领域来总结一下理论.

语音学与音系学:

新出生的婴儿是伴随着拥有听力这一能力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有证据可以证明新生儿具有在妈妈子宫里所听到的东西的记忆。(库尔,1 9 8 7年)

雅各布森提出了非连续性假说,并宣称婴儿的咿呀声是非言语性的。然而D e Boyssorrbardies则认为婴儿发声带有其母语的某些特征。

雅各布森(1968)对音位系统的习得提出了“不可逆性结合定律”。他认为儿童语音中的音位对立是按固定次序出现的。

洛克(1983)提出的“发育成长过程理论”,其中强调了生物因素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婴幼儿可以察觉部分非母语中的语音对比。举例来说,说英语的婴幼儿可以区分法语中的原音对比而非他们的母语英语中的(Trehub,1976)。

李和汤普森指出儿童语言的音调习得甚至要早于辅音和元音习得。

句法学:

关于句法结构的习得,布莱恩认为句法学的概念是从语义学发展而来的,而平克则认为句法结构一开始就在儿童的语法中存在。

当涉及儿童是如何习得复合句的这一问题时,一些学者(谢尔登1974;毕弗1970年;乔姆斯基1969)认为,儿童无法分析这些复合句的结构,是因为在他们的语法里还未存在如此复杂的结构呢。而另一些学者(Goodluck﹠Tavakolian1982)认为儿童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定语从句在于这些句子的语用因素和复杂性。一旦消除这些干扰因素,儿童将会充分了解定语从句。

平克(1987)提出了“语义引导”,这种观点认为儿童首先使用实义词来表达世界,并通过一些适当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方法获取词序然后加入虚词,最后组成一个句子。

形态学:

Naigles(1990,1995; Naigles& Hoff-Ginsberg1998年)已经提议,语法结构知识是用来通过“句法引导”学习新动词的。也就是说,孩子们是通过使用特定语言的固有信息或者通过感知说话人所看的东西来解决映射(被表明的信物)问题的。

Wexler﹠Chien的研究表明,说英语的儿童在6岁便可清楚分辨代词和反身代词,并且知道是先行词统辖反身代词的。

恰特指出儿童单数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习得要早于第三人称代词。

3、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

3.1 在国外的发展

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虽然短暂,但研究已硕果累累,特别是在最近二十年中。例如,代表作有:《语言本能》(平克,1994年);《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语言习得》(海伦古德勒克,2 0 0 0年);《语言,逻辑与概念》(杰肯道夫)等等。在先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粗略地概括起来有三个新的发展。

3.1.1 优选论

优选理论是由Prince和Smolensky于1993年提出的。该理论是根据以下三个理论提出的:在儿童语言和成年人语言中都存在一套相同的制约条件;儿童语言和成人语言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语言制约条件排列等级不同;由于制约条件是可以违反的,所以儿童语言可以发展为成人语言。

3.1.2 双语儿童的习得

之前有关双语习得的研究主要基于单一系统假说(Volterra and Taeschner)。叶彩燕则证实实际上双语习得者的心智中有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系统(Paradise﹠Genesee1996;Bosch﹠Sebastian2001; Meisel2001年)。双语儿童可以明确区分两种语言中的语音,词序和句法结构。所以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哪种语言才是双语儿童的第一语言呢?

3.1.3 以短语为基础的语法

心理学家如刘易斯进行了多次的纵向研究并且他的实验表明句法规则不是儿童语法结构的中心,特定动词才是儿童语法结构的中心。他们认为儿童把大量的短语作为凝固单位来对待,并以凝固词组为基础,通过归纳逐步得出语法规则。这个观点的提出无疑对乔姆斯基的天赋论是一个巨大挑战。

3.2 在中国的发展

一般而言,中国对语言习得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李宇明,1998年),但成就仍相当的可观。

3.2.1 理论研究

尽管中国学者没有提出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并且学者们更多的时候是引入国外的理论,但他们仍进行实验来验证或证伪一个理论。一个突出的理论倾向是儿童语言是在认知发展基础上发展的。朱曼殊(1982年),和唐建(1984)比较研究了聋哑儿童,盲童,弱智儿童和正常儿童,他们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认知发展是语言习得的基础。

吴金枝(1979)通过进行选择性模仿和学习的实验来证实和支持儿童语言发展是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观点。

许政援(1994年)研究了0~3岁婴幼儿语言的发展,并表示婴儿的语言发展依赖于他们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在儿童发展过程是相互作用的。

3.2.2 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

在中国,《儿童语言的发展》(李宇明,1995年)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儿童语言发展的书,这在国内语言学界和心理学界的发展中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语音:

在20世纪后50年,对语音习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前语言阶段的发音描述和发音准确度的描述。例如,李宇明(1995)研究了年龄在1~1 2 0天的婴儿发声。吴天敏与许政援(1979)研究了年龄在1~3岁儿童语言发展.

在20世纪初,李嵬和姜涛(2000年)将129个儿童的口语材料作为他们的研究数据,总结出了音位习得顺序和音位习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是国内首次有关语音习得的全面研究。

司玉英(2006)以她自己女儿为实验总结出说普通话的孩子首先习得的是语言的语调,然后习得的是汉语的韵母,最后是声母。并且她还认为影响语音习得的因素可能与语言形式的复杂性,儿童认知的复杂程度和生理器官发育有关。

刘春燕(2007)研究了年龄介乎18至23个月讲普通话儿童的口语资料,发现语音习得的顺序是:单个韵母—声母—复合韵母。

一般来说,比起语法结构和词汇习得研究,语音习得研究相对缺乏。

词汇:

有许多有关词汇习得的研究。最早开始汉语词汇研究的是陈鹤琴(1925年)和李行德(1 9 8 2)。

周国光的研究表明儿童表现出对高、长、大的物体的倾向。他还指出对于时间概念的习得,孩子首先学会的是动态助词,像“了”和“过”,然后是时间副词像“马上”、“在”,接着是时间名词像“现在”、“明天”,最后是时间序词“以前”、“以后”。

杨晓璐经过研究并总结出4~6岁孩子不能区分“才”与“就”,但他们几乎是在同一阶段习得这两个词的。

陈鹤琴(1925年)和李行德首次研究了儿童否定词的习得。范莉总结到儿童在两岁之前就会使用诸如“没”、“不”、“没有”、“别”之类的主要否定词。并且“没”和“不要”的习得要早于“没有”和“别”。

朱曼殊,陈国鹏和张仁俊(1986)进行了一项年龄在2.5~5.5岁儿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儿童理解代词“我”理解的最好,“你”次之,然后是“他”。当涉及代词的指称意义时,儿童却不能根据语言环境的变化使用正确的代词。

许政援和闵瑞芳(1992)指出,儿童在四岁时就可以充分的理解代词。

吴昊雯(2006)描述了中度智力落后儿童的代词能力,并从心理学和代词角度给出了一些原因。

句法:

朱曼殊(1979)得到一个结论即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儿童的语法结构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完善。

周国光指出儿童习得句法结构的方式有模仿,替换,扩展,关联和句法同化。

王永德认为儿童最初掌握的是述宾结构和主谓结构,其次是述补结构和偏正结构。儿童语言发展中,句法发展滞后于语用和语义发展。

4、结论

如上文所述,本文首先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总结了第一语言习得的各种理论,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上述概括可能并不全面,但我们仍然可以对学者提出的理论和取得的研究成果有一个概念。对第一语言习得的研究可以启发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学习。布朗(2001)曾经指出,成年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往往是儿童第一语言的学习时所犯的错误。斯特恩(2001年)在第一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之上,总结了7种第二语言教学方法。在学者们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之上,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第一语言习得的问题,并对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使越来越多的人受益于所取得的成就,而且使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学习变得更加容易。

[1]Bever, T.G. The Cognitive Basis for Linguistic Structures [A]. In Hayes, J.R.(ed). Cogni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C].New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1970

[2] 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3]Pinker, S. The Bootstrapping Problem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A]. In MacWhinny, B. (ed) Mechanism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C]. Hillsdale, N.J.:Erblaum, 1987

[4] Prince, A and Smolensky, Optimality: From Neural Networks to Universal [J].Science, 1997 (275)

[5] 陈前瑞.中国儿童语言学的成长之作--读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J].语言文应用. 1996(3): 37-44

[6]范莉.儿童对普通话中否定词的早期获得[J].现代外语.2007(2)

[7]李行德.语言发展理论和汉语儿童语言[J].现代汉语.1997(4)

[8] 李宇明.儿童语言的发展[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9] 姜涛.汉语儿童的语音意识特点及阅读能力高低读者的差异[J].心理学.1999 (1)

[10] 李嵬.说普通话儿童的语音习得[J].心理学报.2000(2)

[11]刘春燕.18-23个月儿童普通话的语音发展(上海地区)[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5)

[12]皮亚杰英海尔德;吴福元译.儿童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司玉英.普通话儿童语音习得的个案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6(1)

[14]唐建.儿童对汉语主动句、被动句转换理解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报.1984(2)

[15]王永德.基于认知发展的儿童汉语句法习得[J].宁波大学学报.1999(3)

[16]王永德.汉语语法学习异同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4(28)

[17]吴昊雯.中度智力落后儿童代词能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4)

[18]许政援,闵瑞芳.汉语儿童人称代词的获得[J].心理学报.1992(4)

[19]许政援.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4(4)

[2 0]杨晓璐.现代汉语“才”与“就”的母语习得[J].现代汉语. 2000(4)

[21]叶彩燕.粤英双语儿童早期的语法发展[J].当代语言学. 2004 (1/6)

[22]周国光.儿童语言习得理论的若干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9(3)

[23]周国光.儿童习得副词的偏向性特点[J].汉语学习. 2000(4)

[24]周国光.汉语言时间系统习得状况的考察[J].语言文字应用.2004(4)

[25]周晓红.第一语言习得研究概况[J].语言文字.2008(5)

[26]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7]朱曼殊,陈国鹏,张仁俊. 幼儿对人称代词的理解.心理学报.1986(4)

10.3969/j.issn.1001-8972.2011.15.135

齐伟琴,本科,助理讲师。

猜你喜欢

代词语音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代词(一)
代词(二)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魔力语音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