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2011-02-17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320管理中心副主任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320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 蓉
关于加快国家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的建议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320管理中心副主任 李 蓉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六方面问题:
1.食品体系分散。中国的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和消费链条十分复杂,存在着多源头、小规模等问题。生产初级农畜产品的,是2亿多小农户,而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有40多万家,其中90%是中小企业,很多还是个体小作坊。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仍很落后,粗放经营、小规模、落后的技术手段仍是食品生产和经营的主要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食品体系仍将保持这种高度分散、差别极大的复杂状态。
2.食品安全法规标准还不够完善。尽管《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违法“假一罚十”、违法行为处罚标准提高到10-20倍等,2月25日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处罚起刑点从“拘役”提高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总体来说,仍未体现出对消费者生命健康足够的尊重,仍不能震慑食品造假者,执法成本仍远远高于违法成本。
3.检验检测服务还不够高效。食品安全监管相关的各部委局均设有自己的检验检测机构,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企业负担增加,不利于食品行业发展。检验成本较高,小农经济特有的分散种植养殖户和小作坊式加工企业难以承受。
4.缺乏系统监测与评估资料。缺乏系统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则难以根据监测结果发布预警信息,不利于科学地制(修)订食品安全标准、法规和监管策略;不利于基于风险分析原则进行科学、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
5.食品安全信息在监管部门机构、专家和社会间的共享及交流还很不充分。
6.对社会和全行业的食品安全意识、法制观念及诚信自律的教育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技术的指导和培训还远远不够。广泛、深入的食品安全教育才可使国民具有食品安全意识,使安全防范成为企业责任自律、消费者自我保护、管理者监督管理的自觉行动。
为进一步加快中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建议:
1.在激励小生产者和小企业有效壮大的同时,研究解决小生产者和小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食品安全技术改造,如何掌握适当的质量安全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和良好操作规范。
2.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调节品种布局和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转变对农业和食品产业投入方式,增加公共财政对“三农”和小规模食品企业升级改造的投入,着力形成多元化制度化的投入机制。
4.建立制假贩假有奖举报机制,鼓励全民参与、社会治理、降低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力和快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加大整治、严打、处罚力度,重铸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5.按行政区划,整合各部门检验资源,建立公共检验服务平台,面向社会,服务行业,指导行业内规范性自检和人员培训。国家统筹规划品种、环节、区域检验检测策略与方案。
6.强化国家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的政府性质,加大对“两网”建设的投入,使“两网”能够在国家食品风险评估、管理、交流中切实发挥作用。
7.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设,切实实施基于风险分析的科学监管。
8.建立以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分析、跟踪、溯源、预警、信息发布和信息咨询服务等为主要构成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系统,为政府监管、企业生产经营和公众消费提供信息服务。
9.大力普及食品安全基本知识和法律常识,努力使食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成为食品安全的支持者、维护者和创造者,促进依法生产、规范经营、科学消费。深入研究层次分明、针对性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系,提高行业内的自律性和诚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