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02-17张家义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山东费县273400
张家义 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山东 费县 273400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张家义 临沂大学费县分校,山东 费县 273400
本文以个人的教学实践,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创新能力;培养;潜能;思维
早在2003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就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并反复强调:“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应当成为时代教学的主旋律,必须从小学开始。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题教学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开展学生创新力的主阵地。为充分发挥其“两主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
1.1 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
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着的创新教育因素,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有关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时,结合新教材精神,应给学生补充有关生物领域内的尖端成果和研究动向。比如向学生介绍克隆技术、脑白金体和人类基因计划等,并展开问题讨论。学生一旦了解了这些知识,便会提出一些大胆的设想。这样做就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不仅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和兴趣。
1.2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留下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大胆探索诱导,特别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打破教学上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于思维、敢于怀疑、敢于异想天开,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拘泥于名家结论,提倡不耻下问。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求异,善于多思维、多想象,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摆脱习惯性认识的束缚,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如在讲授自然选择学说时,可结合本地红铃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从而造成棉花减产的生产实际,向学生提出:“怎样消灭红铃虫?”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各种治虫的方法:人工捉、大剂量农药杀、红铃虫的天敌、性外激素干预成虫交尾等。使学生思维充分发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治虫方法的优缺点,从中找出最佳方法,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1.3 课堂练习题要精心设计,突出练习的多变性和创造性
在练习内容“精而实”的基础上,强调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有效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实验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创新能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在实验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例如:如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时,实验的第一步是制备淀粉糊,取一克干淀粉加水100m l后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煮沸。这个过程在一节实验课中要占用很长时间,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缩短这步实验的过程和时间呢?不妨就在此问题上引导学生大胆创新。于是有些学生把干淀粉放在100m l温水中调和均匀后不是把全部淀粉加热,而是取了很少一部分加热(该实验用5m l足够),这样很快便制成了淀粉糊,并且冷却也很快,从而加快了实验操作进度,有效地缩短了实验操作时间。教师对此给予充分肯定,然后推广给其他学生。此举不但使学生在实验中敢于大胆创新,而且还大大地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该实验教材中只设置了一组对照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1号和2号,向1号试管内加入2m l淀粉糊和温水,实验结果得出淀粉是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无论什么条件下唾液淀粉酶都能消化淀粉。为了打破学生的这一认识误区,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一实验加以改进。在教材实验基础上,又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为3号、4号、5号和6号,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 l淀粉糊和唾液,然后在3号试管中加入1m l稀盐酸,4号试管中加入1m l氢氧化钠溶液,把它们置于37度的温水中,把5号、6号试管分别置于0度和80度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书本知识,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创新能力。
2.2 要培养学生在现有视野基础上自行设计创新实验
能自行设计实验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己掌握的知识设计创新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做完观察和解剖青蛙的实验后,学生已经明确了青蛙在陆地上以肺呼吸为主,皮肤辅助呼吸,然后进一步向学生提出启发性问题:青蛙在水中是如何呼吸的?然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结果学生分别把青蛙放进池塘水、蒸馏水并采用封住嘴巴和鼻孔、将皮肤涂上凡士林等方法,从不同角度验证青蛙的水下呼吸问题。实验结果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开发起来,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了。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些学生把萝卜挖一个小坑,有的放入食盐、有的放入白糖,结果萝卜都变软;有些学生用土豆作材料、有些学生用黄瓜作材料等,学生不照本宣科而是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灵活利用身边材料创造性设计实验,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3 适度引导,分析综合,归纳提高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保障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应是教师完全放开手脚让学生独立去探索。教师不管不问看似加强学生的独立探索创造能力,实际上有很多盲目行为,甚至根本不知如何去做。这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也无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在学生自我探索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引导,使学生少走弯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没有对问题的细致分析,认识就不能深入;没有对知识的综合,认识就得不到提高,也就无从谈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而且更突出的落实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活动课,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而且能激励学生创新。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自主的发展。因此,活动课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和教师的适当指导。让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活动中去观察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生命现象,去体会课内教学无法看到的道道,去探索课堂教学所来不及领悟的奥秘,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指导学生搞一些模型和标本制作,通过这些生物模型和标本制作,既能让学生多动脑又能让学生锻炼动手能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号召学生开展家庭小种植、小饲养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实践的机会。通过动手种植和饲养,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又增加家庭收入,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范围的生态环境调查活动,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工厂,居民区农村等地搞实际考察活动,让学生对周围环境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活动课,可以使学生尽可能地多动手、多动脑、多问善思,并从中得到启发,产生联想和灵感,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不论教学的那一环节,只要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一定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