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2011-02-17葛海明青岛市崂山区第九中学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9期
关键词:建构科学探究

葛海明 青岛市崂山区第九中学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模式创新

葛海明 青岛市崂山区第九中学

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社会的不断变革要求教育也不断变革。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深度、广度、难度和复杂性都是有所未有的,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在课程改革中,各国都想抓住带常规性的东西,都想抓住要害和根本,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应如此。把“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适应社会。

在当今科学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必须转移到“大众教育”上来,强调科学为人人,人人都要懂科学技术知识。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做到四能:一能理解科学;二能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三能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即注意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技术等教学内容;四能解释或解决问题。未来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给学习者坚实的知识,它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所以,在安排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学科教育传统目标层次的颠倒形式,表现突出态度、价值和行为培养的新趋势,即新的三级层次:1.态度、价值、观念和行为;2.能力;3.知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是国家统一规定的必修课程,它不随学生、家长、学校的意志为转移。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主要目的,是科学教育的重要领域。

2002日全国推出新课程,新课程以全新的结构,多彩的插图、绚丽的语言,给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整个生态系统的世界之窗,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生物世界的一分子,必须树立“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并逐渐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教材设计了很多插图、活动资料等,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获取与利用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与综合,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与创新,动手操作实验,亲自感受真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了对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在新课程的推进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而自主、合作与探究是新课程标准中的核心要义。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态度,代之而来的要成为“积极的旁观者”;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的单一媒体传授为多方位、多角度、多媒体的展现;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生由以往的旁观者、配角、被动接受者变为承担者、主角和主动探究者;由接纳科学理论的学习变为批判思维,亲自实践的学习,由独立学习为合作性学习;单一能力发展为多方面能力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评价、学习的主人。

1.创设情境,激发参与。思维自惊喜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

2.质疑问难、探索参与。教师精心创造情景,设法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逐步会问好问题。

3.自主探究,积极参与。爱因斯坦曾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励学生实际行动”。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课堂上各小组成员之间先交流,然后每组小组长向全班同学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相同的结论,达成共识,效果很好,整个过程教师没有直接介入小组的操作过程中,而是适时指点。

4.合作交流,竞争参与。交流与合作是新课标倡导的“主旋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学们争论得越激烈,对问题分析得也越透彻、到位,小组之间相互纠错,相互补充,取长补短,效果比教师“苦口婆心”的重复说教要好得多。

5.建构知识,能动参与。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构建。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点的理解和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进一步让学生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达到最佳效果。

6.拓展运用,创造参与。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构架,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悟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创新能力在自学的实践中逐步得到发展与加强,而这正是我们教学的主旨所在。

7.反思归纳,提高参与。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识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在现行的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几个方面的课程目标,并取得良好的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在认知上、实践上的飞跃。首先,在学生方面,要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充分运用课外资料探究生物知识;布置探究性课外作业,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其次要在教学方面下工夫,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备好材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亲自驾驭课堂,同时把合作学习融入课堂;另外,教师借用多媒体材料,最后导出(展示课件或其他形式)新课中每个知识点。再者,综合方面要指导学生归纳新课内容,讨论课前设疑,得出答案。最后进行新课小结(展示课件等形式),并把情感教育融入课堂。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种学习理论,都以学生活动为主轴,以学生有效地参与教学全过程为核心,较好地适应了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其亲自体验,获取切身的感知,最后达到“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的境界。成功了,让他们感受自己努力实践后成功的喜悦,更好地理解验证课本内容;如果失败了,让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到差距,最后弄清其中应注意的事项。由此大大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

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在传统“授受型”教学向“多元化”课堂教学转变中,营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立体空间,努力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我们任重而道远!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9.156

猜你喜欢

建构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建构游戏玩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