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钢的转型发展之路

2011-02-16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1年12期
关键词:太钢绿色企业

山西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太钢)是一个老企业,前身为1934年建设的西北炼钢厂,全国解放后为新中国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曾经一度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老大难”。

改革开放后,太钢从改革体制、转换机制着手,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逐步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太钢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内在动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受金融危机严重冲击、钢材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连续4年保持营业收入千亿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大幅度跃升,利润增幅、吨钢收入和吨钢利润居行业前列。

钢铁行业是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太钢是山西省最大的工业企业,地处省会城市。太钢认识到,只有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加快向绿色低碳企业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厂,才能实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 以生态理念为先导,确立循环经济路线图

随着太原市的发展,太钢已被日益扩大的城区所包围,而太钢生产规模的扩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则引起市民的关注,甚至有人提议太钢搬迁。钢厂是城市发展的“异体”,还是与城市和谐发展的“共同体”?太钢如何转变传统的“高耗能、高污染”发展方式,走出一条与城市和谐发展之路?这些年来,从李双良治理碴山开始,太钢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理念上、路径上努力破解这一难题。

太钢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发展的基础,企业与城市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企业应当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发展观,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企业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作为绿色转型的内在动力。为此,太钢认真借鉴发达国家钢铁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瞄准世界上最好的钢厂,运用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以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为主要路径,以工艺装备绿色化、制造过程绿色化、产品应用绿色化、厂容环境绿色化为基本载体,持续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治理,努力实现与城市的功能互补、和谐共融,成为创造价值、富有责任、备受尊重、绿色发展的都市型钢厂。

太钢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中,已逐步建立起“1124”绿色发展模式,即树立一个理念(企业与城市是和谐发展的共同体理念)、确立一个目标(建设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示范工厂)、依靠“两个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拓展四大功能(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化处理、绿化美化),从而走出一条内陆型钢厂与中心城市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2 以自主创新为驱动,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

太钢以国内外优秀钢厂为标杆,建立起绿色发展对标体系,始终瞄准世界一流水平,加快推进工艺、技术、装备的集成创新和升级换代。“十一五”期间,太钢淘汰落后炼焦能力130万t、烧结能力500万t、炼铁能力60万t、炼钢能力100万t,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工艺装备水平最高的不锈钢生产线,实现了全流程工艺技术升级和主体装备的大型、高效和节能环保。为提高循环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社会引领力,太钢还投资82亿元,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实施了87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率先在国内应用推广世界最先进的循环经济工艺技术,形成了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的固态、液态、气态废弃物循环经济产业链,每年增加产值24亿元,增加效益9亿元。

太钢积极推进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将绿色发展指标逐级分解落实,纳入对各单位、各岗位的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与全工序、全员经济利益挂钩。并且建立起与政府环保部门联网的远程在线监测系统、能耗环境质量信息定期公报制度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邀请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外媒体、专家学者、院校师生到厂区视察、体验,实现了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与自我约束的有机结合。

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太钢绿色发展硕果累累。

在固态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太钢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富氧竖炉新技术实施冶金除尘灰资源化项目,每年处理含铁尘泥45万t、回收金属32万t;建成不锈钢渣处理线和普通钢渣处理线,年产30万m3的粉煤灰混凝土砌块和2亿块蒸压粉煤灰标砖生产线,以及100万t高炉渣超细粉生产线,实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百分之百循环利用,每年增加产值14.3亿元,增加效益2.6亿元。

在液态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太钢采用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建成膜法水处理、焦炉废水处理、中水深度处理工程,对废水实现百分之百循环利用,2010年与2000年相比,吨钢新水消耗由21.1 t下降到1.9 t,吨钢化学需氧量由2.47 kg下降到0.03 kg;建成了废酸再生工程,实现了盐酸、硝酸、氢氟酸的再生利用,每年增加产值2.8亿元,增加效益1.1亿元。

在气态废弃物循环利用方面,太钢建成了焦炉煤气脱硫脱氰制酸、焦炉干熄焦发电、烧结烟气脱硫脱硝制酸、烧结烟气余热回收发电、高炉煤气余压发电、高炉煤气联合循环发电、饱和蒸汽发电等项目,使吨钢二氧化硫排放由2000年的8.7 kg下降到了2010年的0.8 kg;二次能源年回收230万t标煤,占总能耗的48%;余热余压年发电量13亿kW·h,占总用电量的28%;每年增加产值7亿元,增加效益5.4亿元。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太钢的各项节能环保指标在我国钢铁行业已经处于领先水平。“十一五”期间,太钢的吨钢综合能耗下降了21.2%,吨钢耗新水下降了73.4%,吨钢化学需氧量下降了92.6%,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了94.3%,吨钢烟粉尘排放降了75.6%。太钢的变化,为省城环境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以功能拓展为依托,创建循环经济新模式

太钢在打造企业内部3个循环产业链的同时,不断拓展企业在高能效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废弃物消化处理、先进循环技术输出、绿化美化等方面的功能,加快推进由企业自身的小循环向城市的大循环转变,提升钢厂与城市的和谐发展水平。

在高能效产品制造方面,太钢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形成了以不锈钢为核心,包括冷轧硅钢、高强韧系列钢材在内的高效、节能、长寿型产品集群,一大批新型钢铁材料有效支撑了我国石油、化工、造船、集装箱、铁路、汽车、核电等重点领域和新兴行业的发展。初步测算,这些高能效钢材的应用,可帮助社会每年减排二氧化碳300万t以上。

在能源转换方面,太钢回收生产余热,为太原市城区800万m2居民住宅提供冬季取暖热源,可取代该区域所有燃煤小锅炉,每年减排二氧化硫7 000 t以上,为太原市打造“蓝天白云之城、青山绿水之城”做出了积极贡献;将回收的煤气并入城市管网,缓解了城市居民用气紧张状况,在节日保供、故障保供、峰谷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城市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城市废弃物处理方面,太钢采用高新技术,率先对太原城北地区居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日处理量达5.5万t,年减少城市COD排放2 000 t;积极开展城市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废旧机动车拆解再利用业务已初具规模,对城市生活垃圾及废旧轮胎、塑料、电池等的综合利用也在逐步实施,力争为城市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绿化美化方面,太钢搬走碴山,采取“拆旧建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措施,在企业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使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形成“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景观,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昔日灰头土脸的破旧厂区,已变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园林化工厂。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太钢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坚持将信息化与技术改造、流程优化、管理进步、产品升级、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企业管理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4 坚持两化融合,打造数字化太钢

作为国家特大型钢铁企业,太钢坚持将信息化与企业管理现代化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具有钢铁企业特色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企业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太钢坚持集中一贯、一体化和整体优化的原则,在信息化过程中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实现生产计划一体化和集中采购,在组织机构、技术规范、管理制度等方面推进了企业管理改革。同时,依托信息化系统,对生产全过程进行全面管控,利用实时数据,进行分析改进,实现精益化生产,迅速提升企业经营管控水平、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资源消耗,减少了环境污染,从而大大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2008年,德国SAP公司派出专业顾问对太钢信息化收益进行了评估:资产利用率提高5%~10%,运营利润提升10%~20%,财务效率提高30%~40%,减少设备维修成本5%~10%,原材料和废钢库存降低10%~20%,备品备件库存降低10%~20%。目前,太钢已经做到销售订单交货周期(热卷)由21天减少到18天;热轧普卷制造周期由10天减少到8.5天;不锈冷板制造周期由27天减少到23天;质量追溯速度由1天以上缩短到单个批次几十秒,全过程3 h之内;采购计划传递时间由一周缩短到2天;财务由月结7天、年结20天全部缩短至1.5天。

“十二五”期间,太钢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抓住山西省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省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坚持做强主业、延伸发展、多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到2015年营业收入达到2 000亿元以上,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大型企业集团。

猜你喜欢

太钢绿色企业
绿色低碳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太钢6项成果获冶金科学技术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基于战略层面的环境业绩评价——以太钢为例
太钢生产出国产首套CAP1000核电站用不锈钢
贺太钢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