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的思考

2011-02-16

中国矿业 2011年4期
关键词:资源型国际化经营

苏 文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矿业国家,但由于人口众多的基数影响,矿产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很低。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矿产资源供应的瓶

1 我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及特点

1.1 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投资概况

自1993年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资源型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2007年底至今,我国企业境外矿产资源 (非油气类)勘查、开采及并购等直接间接投资项目800余例,涉及主体300多个,分布在70多个国家,涉及金额500多亿美元(实际投资额+无法取得实际投资额的协议投资额)。其中,勘查开发项目700余例,涉及金额200亿美元;直接收购股权的案例60个,涉及金额300亿美元。

从项目数量上来看,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投资最热门的目标矿种是铜、铁和黄金,项目数量均占到了总项目数的20%左右;其次是铅锌、铝、镍和铀矿。非金属项目中,主要以煤炭和钾盐项目居多,其他如宝石等所占比重不大。

从项目金额上来看,投资以铁矿山为主,涉及金额200多亿美元,占全部投资金额的近50%;投向铜矿100多亿美元,占总金额20%;投向金矿47亿美元,占总金额的近8%;投向铝矿和铅锌矿20多亿美元,分别占总金额的3%;投向铀矿7.8亿美元以上;其他金属投资总金额60多亿美元,约占8%。非金属矿投资金额约30亿美元,约占总金额的6%左右。其中煤炭投资25亿美元;其次是钾盐5.3亿美元;其他是宝石等的投资。

从项目地区上来看,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投资的资源国,首先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有200多亿美元,占境外总投资金额的45%;其次是中南美洲,金额约100亿美元,占境外总投资的16%;第三是亚洲地区,金额约为80多亿美元,占境外总投资的13%以上;第四是非洲地区,金额约70多亿美元,占境外总投资的12%;第五是欧洲,约占总投资的6%,其中在俄罗斯投资超过35亿美元,占境外总投资的5%以上;第六是北美洲地区,金额超过30亿美元,占境外总投资的5%。

1.2 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特点和业绩

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有以下特点:首先是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其次是投资方式更加成熟多样,在上下游产业均有参与;再次是勘查投资与矿业并购投资呈现两极分化;最后是勘查投资主要在我周边国家及南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并购投资则主要针对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矿业企业。

中国资源型企业在成矿有利、潜力较大的国家,自主或通过合资合作参股等方式拥有了一批矿业权。参与国际化经营的中国资源型企业,从国有控股公司到私营企业,从矿业企业到专业投资集团等,其融资渠道非常广泛。其中海外并购以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国黄金、中钢、武钢、鞍钢、中国神华、云南锡业、中金岭南、金川集团、紫金集团、湖南华菱、山东鲁能等上市公司为主。

中国资源型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方式更加成熟多样。勘查经营方式是在国外注册独资公司,或以中方控股为主与资源目标国的企业组成合资公司申请探矿权。从整体看,不论是并购还是开发投资都较为活跃[2]。中国资源型企业多年来坚持国际化经营实践,积累了很多“走出去”的发展经验,培养出了一些熟悉和掌握全球运作规则的人才,增强了对境外矿业投资环境的了解,拉动了国内物资出口等产业的发展,为资源国提供了矿业基础数据和提高了地质资料水平。

1.3 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业绩,但同时也面临内外部的不利环境。内部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实际协调水平低,企业整体实力较弱,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和企业之间不协调,企业和企业之间不协调,配套支撑体系不完善等。外部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在开发投资和并购过程中,面临来自资源国从政府、企业、民众到媒体的各种压力,面临实力雄厚的他国跨国矿业企业,尤其是来自日本、印度等资源需求国强烈的竞争威胁。

总体来看,我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还比较低。主要问题体现在:首先是缺乏科学的海外资源战略部署;其次是缺乏对企业提供有效外部服务的保障体系;最后是缺乏具有真正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矿业公司。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西方国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国资源型企业进行围堵打压。因此,必须对我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从战略部署、内部机制和配套措施多个方面进行系统规划。

2 建立国际化经营的内部支撑体系,制订长期资源战略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面对强大的资源供应压力时,应从国家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鼓励资源型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资源配置竞争[3]。为实现整体利益和效果最大化目标,国家应建立统一专门的政府机构,统驭“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统筹信息搜集与处理、勘探及项目评估、开发、审批、协调、管理等各项海外资源获取工作。如今,许多国家都设有促进和管理国际经营的政府机构,如日本的贸易振兴会、泰国的海外投资局、丹麦的IFU、意大利的MOND IM PRESA、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等。这类政府的专门机构,除了负责推行促进计划外,还帮助企业分析市场机会和资源国本土政策、指导项目可行性研究、组织商务交流、协助商业谈判等。这些机构能从政策层面,如提供境外地质矿产情况和矿业法律法规及矿产开发的技术信息,高效地应对各种可能的经营风险。该机构还能在控制投资总量、结构和方向,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及建立市场保障机制方面起到良好作用。该机构可通过积极运作,有效避免多头对外、过度集中、内部竞争、自相压价的情况。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整合国内企业优势,实施联合竞标,实行企业分享,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确保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最优化[4]。

该政府部门负责或牵头制订并不断完善国际矿产资源配置的长期战略规划。该战略规划包括资源地、矿种和外交等配套政策。在国家和地区选择上,要充分利用我国的经济金融优势和地缘政治优势。要以矿产资源丰富且政局相对稳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周边和非洲国家为重点,坚决争夺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东、中亚地区,逐步加强渗透拉丁美洲,尤其是南美洲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实现我国矿产资源的全球化优化配置。要充分利用国际贸易发展与国际经济交流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利好投资政策,制订我国国际资源开发的长、中、短期战略。如尼日利亚、苏丹、巴西、秘鲁和哥伦比亚等,在稳定连续地放宽外资进入领域。秘鲁政府采取了对外积极开放的政策,通过放宽外商的准入限制来吸引投资。对于与我国外交和经贸关系仍需改善、或被西方大国严密控制封锁、或社会和政局不稳定、投资条件尚不成熟的资源国,要加强双边关系、搜集信息、研究对策、创造条件适时介入,如印度和伊拉克等。在矿种选择上,以我国资源短缺的或缺少国际竞争力的大宗战略性矿产以及新矿物原料为重点,兼顾其他矿产;对我国稀有矿产资源,应在充分遴选的基础上,制订科学的国际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排序,从而使我国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的更加明确。如石油、富铁矿、铜矿、钾盐、金刚石等在国外储量丰富的资源,应尽快尽多获取;对一些目前虽不急缺、但国内保证程度不高的战略矿种,应适时逢机开发和储备。

围绕我国资源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还应尽快建立整体对外的协调机制,围绕重点地区积极开展资源外交,确保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最大化。当今世界,资源外交是一个大国要充分保护本国利益的重要手段[5],我国勘探投资集中于东南亚与非洲国家,这些国家与我国政治有一定的利益共同点,巩固和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对我国长期资源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从我国现阶段资源安全角度看,中东、中亚、非洲、南美四大地区,应是我国开展资源外交工作的重点范围。同时,在地缘外交上,应更加重视周边资源国家,提高资源供应的可靠性程度。在矿产资源问题上,建立与西方国家的高层对话与沟通机制,减少发达国家对我国与非洲、南美洲等国家合作的担心[6]。加强与欧美国家各种形式的交流,建立高规格的双边和多边对话机制,将其列入外交攻防的重要议程;对一些超大型资源类项目,应在所在国使领馆设立专职商务官员,利用外交平台解决一些涉及面宽和意义重大的实际问题。为减轻资源输出国的戒备心理,驻外使领馆应努力营造互利双赢的和谐氛围,完善争端解决机制,为保护企业的经营利益创造条件。

3 构建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保障体系

我国的资源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也符合金融危机后期望世界经济复苏的全球主流利益。利用政策性金融,支持资源型企业“走出去”配置国际资源,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应支持建立海外资源开发类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资源型企业在境外开发合作项目;搭建国际化经营的金融、财政支持平台,通过政府指导、市场化运作,引导国内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在确保基金投向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的资金[7],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

鼓励国内各商业银行对资源型企业海外资源开发项目,提供更加优惠的贷款支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由国家财政为银行提供低贴息补偿,进而使银行相应降低贷款利率;扩大优惠贷款的规模,取消对承包工程保函风险专项资金的上限,对银行承办的国内急需的海外资源项目贷款,可适当提高银行坏帐准备金率;在资本金比例和存贷比例设置上,适度考虑商业银行支持资源型企业的因素;适当放松对资源型企业的金融管制和外汇管制[8];支持国内商业银行建立为资源型企业提供全面服务的海外银行机构网络,并设计适应资源型企业金融需求的服务产品。

建立健全对外投资保险体系。保险机构在支付了赔偿金后,即取得代位求偿权,以主权国家身份与投资对象国进行交涉。由于保险公司对投资对象国的情况比较了解,不仅使争端容易得到解决,而且因保险公司的赔偿机制,能够使得企业迅速获得赔偿,进而保证了企业的权益,对实施海外资源开发战略有着重要支撑意义。目前,国内这类海外投资信用类保险审批程序繁琐,且费率较高,应从国家海外资源开发战略和方便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角度,对相关的保险体系进行改革。除通常的出口信用保险外,我国还是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缔约国,该机构可向跨国直接投资者承保外汇冻结险、资产征用险、合同中止险、武装冲突和市民暴动险。一旦资源国发生这类风险,资源型企业即可依据程序迅速获得赔偿。

国家应在税收等方面支持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新加坡规定,可免除某些海外企业的收入、红利、管理费的税收,企业为在海外发展业务可享受10年免缴所得税、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可享受双重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马来西亚规定,从1995年起取消了对外投资企业的海外汇回利润所得税;智利规定,海外投资利润已纳税额可以享受国内税豁免等。日本政府1960年起实施对外直接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规定,若投资受损,则可从准备金得到补偿。中国在鼓励资源型企业“走出去”的起步阶段,也应该使企业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要建立专业的国际投资咨询机构,帮助资源型企业判断境外风险。有些资源国家的政治风险大,有些则是经济、金融风险大,有些是汇率、债务风险大。这些都需要大量资料和研究来做判断。如果对这些风险能够有一个评估和咨询机构,对资源型企业境外投资是有巨大帮助的。这方面,国际一些风险评估和咨询机构使用着一些行之有效的确定风险的方法,例如“BERI指数”参照法[9]。这是由西方国家的100位专家组成的专门小组,根据15项标准对各国每年三次进行排队筛定。这些排列顺序及说明,经常刊登在国际商业杂志上[10]。由于我国企业目前对海外投资咨询具有旺盛的需求,国内也应积极培育和发展中介组织,提供跨国咨询服务,如商会、协会,法律、会计、审计事务所以及金融服务机构等。

商会组织在促进海外投资活动方面往往更有效率。这类组织熟悉本行业情况,掌握资源国信息比较快捷,可以协调不同企业间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商会在与资源地政府交涉、沟通、谈判方面也具有优势。一些工业国的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就是得到了网络组织的支持,例如韩国的中国商会。该商会在中国各个城市设有分会,为韩国企业提供中国的法律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世贸规则落实情况等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可操作性的咨询服务。商会组织与当地政府通常保持密切联系,凡有企业在经营中遇到问题,都能迅速获得解决方案。我国资源型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也应该在海外建立普遍的商会网络,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引导、协调和帮助资源型企业健康有序地开展国际化经营。

4 结语

资源型企业要根据国家海外资源战略制定自身的战略规划,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下,全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支优秀的涉外商务专家队伍,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制度,实施跨国人才培养计划,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保持正确的方向。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有效规避项目实施阶段的时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资源类项目周期长、前期费用高、一次性投入大,在项目前期要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和评估。实施购并的企业,还应依靠可信的力量,对目标企业的资信、财务状况、资源储量等进行彻底和全面调查。

资源型企业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必须融于当地社会,取得有效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首先,要为当地社会做出贡献;其次,要通过提高经营水平和与当地居民的亲和力来提高知名度;再次,要高度重视海外并购中的舆论环境。针对某些国家制造“中国威胁论”的背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防止过早成为舆论焦点,对于资源、高技术等敏感并购,更要注重适当、有序地引导舆论导向,消除可能的敌意或担忧;再其次,针对与资源国企业之间的文化差异,吸收国外企业文化的积极方面,确保并购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高度重视竞争和劳工等法律问题。对失业率高、劳工问题突出的国家,更要考虑并购后的雇工风险。

当今世界工业化进程日益加快,矿产资源日趋珍贵,全球化配置趋势已不可逆转,各国对矿产资源的争夺将日益激烈。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50%以上的矿业项目都在国外;日本韩国等资源贫乏国,更是不惜重金、将海外矿产资源的获取及储备,提高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近年来,虽然我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快了,但离真正驾轻就熟地参与国际竞争还尚有时日。因此,必须采取一个正确的方针政策,从国家、行业和企业都进行有效的协调和规划,才能使我国资源型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漫漫之路,走得更顺、走得更好。

[1] 李玉倩.浅谈金融危机为中国带来的机遇 [J].商业现代化,2009(2).

[2] 陈宋生,等.股权分置改革的市场反应与影响因素 [J].经济科学,2008(1).

[3] 黄运成,苏文.现代公司控制-技术和方法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4] 廖理,等.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J].中国工业经济,2008(5).

[5] 刘树臣,等.2009年矿产资源形势及未来走势 [J].中国矿业,2010(2).

[6] 吴伟.有色工业回暖资源类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 [N].中国工业报,2009-6.

[7] 吴强,周进生.金融危机下的我国矿业发展形势 [J].中国矿业,2009(1).

[8] 林勇,等.外部治理环境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效应比较[J].中国工业经济,2009(1).

[9] 魏浩.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及相关问题 [J].国际经济合作,2008(6).

[10] 姜付秀,等.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研究 [J].管理世界,2008(2).

猜你喜欢

资源型国际化经营
聚焦港口国际化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