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卫翅膀划过的痕迹

2011-02-15编辑于翔汉

中国三峡 2011年4期
关键词: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文/ 任 红 编辑/ 于翔汉

精卫填海的故事,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之一。它收录在《山海经》里,隐喻着某种特殊的人水关系,包含着吞噬与复仇的母题。原文载:“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但凡经由铁路到过天津的人,都很难忽略车站的穹顶画——《精卫填海》。在一片淡紫色的光晕之间,女娃正缓缓打开羽翼。她身后是重重叠叠的云层,一直压低到海面。而无数的精卫鸟从云层的罅隙中涌出,扑向灰色的海。这幅巨制,震撼着几乎所有仰视过它的旅行者。

在中国人的文化传统中,与大海搏斗的精卫,是一个英雄的象征。大海是那么浩瀚,精卫是那么渺小。这是怎样悬殊的较量呢?但是从来没有人戏谑过这小小的鸟,没有人责难她的不自量力,也没有人嘲笑她的屡败屡战。她只是要这样一直填下去。小小的精卫,是中国人“明知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化身,让我们面对困境,绝不屈服;筚路蓝缕,永不放弃。

泰戈尔说:“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然而,精卫却把她翅膀的痕迹,镌刻入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本期的“特别策划”中,我们带回了来自神农架的一线报道。地处长江流域,3000多平方公里的神农架,经过近年来的生态修复,已经得到了初步改善。本刊记者深入实地,图文并茂地呈现了这一改善及其过程。生态修复,或许是现代版的精卫填海。也许在初期,修复效果很难显现,但是我们却能够预见到林区会有一个更有前途的未来。

在本期的“水文化之旅”中,长江已经流淌到了历史名城——江阴。当现代化建筑力图抹去城市间的差异,取消城市间的个性,让它们看起来更一致的时候,我们深入这些城市的内里,发掘一块块的文脉砖石,探寻他们是如何铺就浸润了几千年长江气息的文化命运。对长江名城的梳理过程,也是一个精卫填海的过程。

在本期的“水现实世界”里,我们将去伊洛瓦底江。作为缅甸的精神之河,它承载着深厚的价值和意义。目前,三峡集团公司的BOT项目——孟东水电站,位于缅甸境内的萨尔温江。运用成熟的水电技术和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把可再生能源的水电,拓展到更多的适合的河流,这大概还是一个精卫填海的过程。

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应该也必须是精卫填海的过程。

猜你喜欢

女娃精卫填海精卫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
精卫填海
女儿们的永生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
“撕名牌”大战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