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一江一湖”治理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2011-02-15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徐明华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徐明华
加快“一江一湖”治理推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徐明华
2009年,水利部与湖南省签署了《加强湖南省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治理、开发与保护合作备忘录》,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全面提速。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进一步加快湘江和洞庭湖治理创造了历史机遇。湖南省将牢牢把握历史机遇,创新思路,科学谋划,加速推进,努力打造“河湖安澜、保障有力、水域秀美、生态友好”的流域水环境,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第一,加快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把加快“一江一湖”防洪减灾体系建设作为“绿色湖南”建设最紧迫的任务,放在“十二五”水利工作的最突出位置,加强防洪治涝工程建设,筑牢防汛抗灾工程基础。一是完善洞庭湖区防洪排涝体系。以堤防加固为基础,水库、蓄滞洪区、河(洪)道整治相配套,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河湖疏浚、安全建设、泵站更新改造相结合,加强防洪排涝工程设施建设,建立“江、河、湖、库”四位一体的综合防洪治涝体系。二是加快湘江流域防洪工程建设。以县级以上城市防洪为重点,用5~10年的时间,全面提高流域内城镇防洪标准,将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城市、重点集镇分别提高到100年一遇、50年一遇和20年一遇。三是加强流域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大江湖整治力度,尽快启动涔天河水库扩建等湘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建设,加快实施以松滋口建闸为重点的洞庭湖四口河系整治工程,增强洪水调控能力。
第二,科学配置流域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湖南省将立足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要求,科学配置“一江一湖”区域水资源,构建保障有力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体系。一是加快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工程建设。将解决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大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二五”期末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长、株、潭等重点城市备用水源地建设,增强城市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加快蓄、引、提水工程设施建设。以湖区兴建河道型水库和湘江修建干支流控制性工程为基础,加快实施一批灌区新建和续建配套工程,全面启动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满足城乡工农业用水需要。三是强化水资源的科学调度管理。积极应对洞庭湖低水位和湘江枯水危机,科学调度流域水资源,有效利用雨洪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第三,加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强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河湖生态健康,加快推进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全面推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将“一江一湖”区域作为全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示范区,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立完善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四项制度”,科学有效管理区域内水资源。二是积极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将遏制水域的无序占用作为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的重点任务,像保护土地一样保护水域,积极推行水域占补平衡制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确保河流、湖泊、湿地等水域面积不减少。三是强化水生态治理保护措施。以实施《湘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和《洞庭湖综合治理规划》为核心,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有效防治水生态环境污染,加快推进河湖综合整治,启动江河湖库水网连通工程建设,维护河流、湖泊健康。
第四,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2011年湖南省又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利改革试点省,将以湘江流域和洞庭湖区为试点,推进流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与“绿色湖南”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统一高效管理体系,保障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流域管理。率先启动湘江流域管理工作,逐步实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洞庭湖流域管理工作,推进防洪、水资源、水环境、湿地保护以及航运、渔业等综合管理。二是科学规划区域产业布局。以“两型社会”和“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建设为契机,科学编制流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工业、农业产业布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化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开展城市水价改革,建立城市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工业、服务业用水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以价格杠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开展湘江和洞庭湖水量分配工作,做好初始水权分配,探索建立水权有偿出让和转让机制,发挥市场对水资源的配置作用;对区域内污水处理、城市供水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理顺管理体制,释放经营活力,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市水务市场,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运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