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实践
2011-02-14胡南梅沈阳山盟建设集团辽宁沈阳110031
胡南梅(沈阳山盟建设集团,辽宁 沈阳110031)
施工阶段作为建筑工程产品最终实现过程,高层建筑相对风险更大。在工程施工阶段,合理地运用风险管理技术,工程项目的风险会得到有效管理,用最小的经济代价获得安全保障,有效达成目标,实现安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1 风险管理的发展和现状
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源于公元前916年国外的共同海损(General Average)制度和公元前四百年的船货押贷制度,虽然属于保险思想的雏形,但因保险是风险管理技术,所以认为其是风险管理思想的雏形。18世纪产业革命,法国管理学家亨瑞·法约尔(H enri F yaol)在《一般管理和工业管理》书中正式把风险管理思想引入企业经营,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才将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工程的当事人风险意识淡薄,工程不确定性多,风险复杂多变,风险识别困难;工程项目具有不重复性,忽视工程施工资料的整理,造成工程施工数据的积累有限;风险评价的误差大;风险管理手段的落后,风险手段只有风险回避、风险自留和风险转移,种种原因制约工程风险管理的发展。
2 高层建筑工程风险特点
高层建筑用最少的土地建设最大的建筑,深受投资商的青睐。中国第一高楼的记录不断被刷新。投资数额的增加,是投资商面临的经济问题。而高层建筑由于结构复杂,设计和施工面临极大的风险,安全问题也是高层建筑施工中的难题。
高层建筑相对于一般的建设项目风险更大大,风险发生的频率高。高层建筑的风险特点如下:
1)高层工程项目施工周期长,层数多,工程量大。
2)项目投资数额大,投资方承担投资运营的风险。
3)工程风险责任承担者众多。
4)项目涉及范围广,施工作业种类多,交叉作业大,工程施工协调复杂。
5)工程项目建设的施工受到场地限制,自然条件和施工环境复杂。
6)高层建筑的结构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技术复杂,需要极高的专业知识。
7)高空作业多,垂直运输量大。垂直运输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吊装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风险。
8)火灾是高层建筑的重要风险隐患,甚至是高层建筑的最大风险因素。高层建筑的施工立体作业多,装修中使用大量易燃的材料,内装修阶段存在明火作业,工地有大量的电路等火源,火灾隐患大。高层建筑因为条件限制,灭火和施救难度大。
3 项目介绍
大厦总高100.52米,由主楼和裙房组成。主楼为22层,裙房4层,地下2层,地板厚2米。主体为框剪结构,地下采用箱型基础。
工程结构复杂,造型独特。大厦主体呈倒Y型,顶部为圆弧形,3至5层向上悬挑,1至12层为倒Y型。裙房结构呈阶梯式向上倾斜。
工程项目地点位于城市的繁华地带,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现场紧邻一级马路,建筑项目地点四周均邻近马路,距离周边的建筑较近。
工程施工工种包括土建、玻璃幕墙、装饰、电梯等多种专业同时施工。装修标准种类多。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长。
4 项目风险管理实践
项目采用风险分解分析法、专家问卷法、核查表法等进行风险的辨识。
4.1 自然和环境风险
风险识别:项目的施工周期长,可能遇到暴雨、大风、暴雪等自然灾害,地下的管线多,可能遇到障碍物。
风险应对:制定雨季等专项措施,根据地质、水文、市政等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及时组织和调整施工安排。
4.2 技术风险
风险识别:工程主体结构造型复杂,基础深,存在设计风险基础资料不准确、勘察设计深度不够。底板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直径在25mm以上的柱钢筋采用冷挤压套管连接,采用新工艺,施工场地狭窄。
4.3 风险应对
1)1至12 层的主体通过在楼板预埋钢板,与工字型钢梁焊接,固定脚手架,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制定混凝土专项技术措施,确保施工缝的位置和混凝土的养护,达到设计要求。
3)对于冷挤压套管的操作工人进行培训,及时进行检验。
4)基础开挖工程中,采用护壁桩进行基坑的防护。
4.4 组织风险
包括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专业承包商、电梯安装单位等在勘设、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进行工程组织、沟通协调的风险。
风险识别:
1)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专业施工单位的沟通,总承包商与分包商的沟通。
2)施工单位项目管理部门间的内部沟通。
3)项目部与公司职能部门的沟通。
风险应对:通过对施工过程、内部和现场、竣工交付的沟通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运用会议记录、设计变更、质量档案资料等手段,进行风险管理的收集整理和发放。
4.5 安全风险
风险识别:项目为超高层建筑,吊装作业多,垂直运输设备工作量大,现场设置的附着式吊车、两部客货两用梯、门式架、外脚手架等搭设和拆除,装修阶段的装饰材料,现场作业人员多,管理困难,存在火灾、空中坠落物等安全隐患。
风险应对:制定脚手架、吊装设备等专项安装和拆除技术安全措施,进行技术安全交底,设置专职检查监督人员,选用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进行操作,作业工程中注意现场的指挥。
4.6 行为风险
风险识别:项目工期长,施工作业人员多,极易产生疏忽、侥幸、故意等行为。
风险应对:制定技术和安全措施,进行安全交底,逐层落实,设置专职人员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通过工地例会、小组班会等会议制度,进行落实,发现和纠正问题,总结和分享成功经验。
5 总结
工程风险管理不是单靠某一阶段、某些风险管理者就能得到实施,不同的参与者,在不同的阶段,根据自己面临的风险,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运用风险管理手段,实现有效控制风险的目标。
1)风险管理是项目全过程、全面的管理:在工程的各个阶段,从工程项目的决策阶段到工程项目的交付使用,不同的参与者,保证风险管理实施的连贯性。
2)风险管理的内容因阶段的不同,风险管理的侧重的重点不同。
3)风险管理是全员参与的管理。每个阶段的参与人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
4)风险管理是全方位的管理。针对每一阶段,每一种风险,项目管理者应系统、全面的分析风险因素对项目各方面的影响,制定风险计划。
5)风险管理的措施全面,包括技术、经济、性质、合同及管理等手段。
建筑承包商作为建筑产品实体的最终实现者,在项目施工阶段,与建设单位承担着巨大的风险,是施工风险的主要承担者。在面对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施工难度的增加要求施工企业不断创新提高。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施工企业提高自己的施工管理和专业水平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针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合理运用风险管理技术,重视和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强化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手段,运用风险管理尽可能的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从而恰当使用风险管理工具,将会有效控制风险,减少风险的损失,使风险降到最低,如期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使用,达到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的目标的统一,投资商和承包商均获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王和.工程保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55,157-158
[2]陈纬珂,黄艳敏,何伟怡.工程项目风险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1,3
[3]姜兴国,张尚.工程合同风险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