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创新与发展
2011-02-14许仁宽
李 锋,许仁宽
(安徽省池州市水务局,247000,池州)
“十一五”以来,国家加大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安徽省池州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得到了保障。“十一五”期间,池州市已完成投资16533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514处,惠及人口39.12万人。池州市村镇供水企业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据统计,村镇供水企业共有70家,供水人口65.58万人。由于没有明确管理主体,村镇供水企业各自为政,各种矛盾不断显现。特别是许多私营小水厂,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又主要以营利为目的,给村镇供水安全带来了隐患。为此,池州市成立了村镇供水管理办公室,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规范村镇供水,让老百姓能喝上“放心水”。
一、结束“多龙管水”局面
1.池州市出台《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暂行办法》,村镇供水实现归口管理
为了加强村镇供水管理,保障广大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2008年年底,根据池州市人大三次会议《关于规范农村供水企业和运营管理的建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市水务局在市政府法制办的指导下,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8月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池州村镇供水“多龙管水”管理模式的结束,有力地推动了池州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2.认真组织学习调研,培养村镇供水管理及技术骨干
村镇供水管理办公室刚刚成立,局领导要求供水办所有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并对水厂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以最短的时间、最快捷的方法,把自己从“外行”变成村镇供水管理的“内行”。在分管局长的带领下,村镇供水管理办公室全体人员到池州市供排水公司进行了考察学习,对供水的操作流程、关键流程的控制有了新的认识;对市村镇供水企业进行摸底,重点对晏塘自来水厂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村镇供水管理办已将有关村镇供水管理的规程、规范汇编成册,并下发到各县区,要求加强对村镇供水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提高供水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3.各县区成立管理机构,村镇供水工作有效开展
各县区水务局均已向县区编委提出了成立村镇供水管理机构的申请,目前贵池区、东至县已批复,村镇供水管理机构已成立;青阳县、石台县在审批当中,两县政府复函表示将尽快成立村镇供水管理机构,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二、村镇供水管理更具有操作性
根据《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池州市村镇供水工作实际,市水务局研究起草了《池州市村镇供水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池州市村镇供水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实施意见》《池州市村镇供水应急预案》。池州市水务局多次召集系统内有关专家,并邀请市卫生局、物价局、环保局及各县区的部分供水企业代表商讨制度的可行性。目前,《池州市村镇供水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已出台,并已在全市实施。
三、村镇供水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1.组织开展村镇供水企业安全管理分类
一是各县区首次开展村镇供水安全管理分类。2009年年底,市水务局向全市印发了开展村镇供水安全管理分类的通知。贵池区、东至县在供水企业自评的基础上进行了分类,并报市水务局,其中贵池区水务局协同相关单位对辖区内村镇水厂进行综合考评,确定A类供水安全管理企业1家,B类供水安全管理企业15家,C类供水安全管理企业7家。东至县按照标准对全县20家村镇供水企业进行了综合考评,确定B类供水安全管理企业10家,C类供水管理企业10家。对被定为C类的供水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如果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将依照《池州市村镇供水安全管理分类及年检办法》进行相应的处罚。二是开展首次村镇供水企业分类督察工作。市水务局、卫生局、环保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各县区的村镇供水安全管理分类工作进行了督察,督察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等形式进行,检查组分三个小组分别对供水企业安全生产情况、供水水源情况、供水水质情况、档案资料等进行了现场考核打分。从检查情况看,除饮水解困工程外,绝大多数供水企业制水工艺相对完善,有絮凝、沉淀、澄清、过滤等工艺,并采用了相关消毒处理。检查组抽查了11家水厂,并对检查的水厂进行了评定。
2.加强部门联合,定期召开村镇供水管理联席会议
2010年6月23日,市水务局召集市卫生、环保、物价等相关部门在市水务局召开村镇供水管理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工作,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各部门认为建立村镇供水联席会议制度较好,既避免了政出多门,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各部门必须按照《池州市村镇供水管理暂行办法》,依照各自的职责全力加强村镇供水的管理。
3.开展联合督察行动,确保村镇供水安全
一是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常规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督导检查。机构成立以来,每年不少于两次开展这项工作,由池州市水务局牵头,卫生、环保、物价等部门参加对全市村镇供水企业督导检查。督察通过听汇报、看现场和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分别对被检查供水点的村镇供水项目监测工作及项目管理情况、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基本资料及枯水期调查采样检查资料、集中式与分散式供水监测点和采样控制情况、水质卫生检测情况、审核录入及上报资料与网络报告技术质控情况、取水点情况等进行督察。督察各项目县加大对项目的管理力度,加强协调,切实做好水质监测质量控制工作,完善水质监测质量,加强档案资料的整理。二是开展村镇供水企业使用消毒剂情况的检查。池州市水务局村镇供水管理办公室与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有关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池州市三县一区和九华山风景区部分水厂使用消毒剂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重点检查了各水厂是否曾使用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同时,检查组还对各水厂卫生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作了现场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督促有卫生问题的单位限期整改。
4.加强节假日供水值班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
按照省水利厅有关要求,在节假日期间,各县区严格实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对本辖区内村镇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展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抢险应急预案及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切实保障村镇供水饮用水水源地水量水质安全。
5.加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健全中央—省—市—县四级系统
省水利厅举办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培训班,池州市、县两级参加了培训。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顺利运行,培训完成后,各县区工作人员在省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项任务,为以后的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村镇供水系民生,社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水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长热线、部门信箱、来信来电已有多次涉及村镇供水问题,主要对水质、水量提出了质疑。针对反映的情况,市水务局及时责成各县区水务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实地调查了解,作出了详细的答复。市人大、政协也对村镇供水非常关注,每年都有1~2份提案议案,为村镇供水走上规范化轨道献计献策。
四、村镇供水管理再上新台阶
1.建立水质监测网络
各地根据工作实际,依托规模水厂,建立村镇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一是减轻水质监测给小型水厂及供水点的成本压力。二是保证水厂出厂水的水质安全。三是提高了水利部门对供水安全事件的防范能力。
2.建立村镇供水信息化平台
目前九华山供排水公司、东至县龙江水厂已实行了供水工程的监控系统,将在全市推广,逐步实现全市村镇供水工程监控系统,完成信息化管理和受益区GPS定位机全球眼监控工作,推动村镇供水工程走上专业化、信息化、可持续利用之路。
3.实现“建管一条龙”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多、面广、量大,管理工作更是难点。实行“建管一条龙”,能够做到责任明确,全面监督,负责到底,让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带来的实惠。
4.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规模水厂
适度集中、整合优质水源,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解决村镇供水中的饮水安全问题,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整合资源。建议交给就近或自愿管理的村镇供水企业管理,使供水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得到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真正发挥效益。
[1]李多成.岐山县靠好机制促进农村供水工作[J].中国水利,2010(15).
[2]杨永超,刘本志.通江县:坚持“三为主”打造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示范县[J].中国水利,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