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动物解剖生理》教学质量的实践
2011-02-12杜晓霞郭建强解红梅盖晋宏
杜晓霞 郭建强 解红梅 盖晋宏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兽医系 山东潍坊 261061)
《动物解剖生理》包含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以及动物生理学3个相关学科的内容。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和兽医等专业的基础课,也是这些专业的学生最先接触的专业课,学生对《动物解剖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兴趣,将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本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抽象、内容繁多;另外,有些学生认为学好专业课就行,而基础课不重要,所以,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物解剖生理》的兴趣不够浓厚。针对这种现状,笔者借鉴了许多学者对《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以及《动物生理学》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旨在进一步提高《动物解剖生理》的教学质量。
1 巧妙应用标本、模型和多媒体教学,实现学得易,记得牢
《动物解剖生理》中涉及动物解剖学的系统知识,而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术语以及某一特定器官的形态、位置、颜色、质地及其他特性等。如果仅在课堂上单纯讲授理论,学生难以理解;而如果在理论教学的同时,适当地向学生显示相关的标本、模型以及借助多媒体显示一些图片及生理现象,则能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如学习肾脏的解剖学特点时,利用动物肾脏的浸制标本,尤其是未装标本缸的标本(学生观察标本缸中的标本时感性认识较差),让学生自己拿在手中观察,认识并仔细观察形态、探查器官的质地等。经过标本的显示,让学生对肾脏的形态一目了然,不用过多解释,学生也会过目不忘,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学习肾脏的位置时,结合牛的全身整体骨骼标本,将离体的肾脏标本置于全身骨骼标本上腰椎横突的下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肾脏在体内的大致位置,加深记忆。另外,由于动物组织学所涉及的知识肉眼看不见,因此更加抽象难懂,有时候学生学完组织学的内容,也不知道细胞到底有多大,原因可能在于没有形成直观的印象。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更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动物体内的各种微细结构,加强形象教学,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2]。
有人主张学习动物解剖学时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同堂开设,能够收到良好效果[3]。但这要求学校配备足够的实验室,职业院校可能难以达到,只要尽可能的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标本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也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2 结合组织结构讲器官机能,联系器官功能教解剖结构
我们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讲授动物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和构造,但学生觉得内容繁多,枯燥难记,如何给静态的器官、系统都赋予生命力,让它们都“活”起来呢?这就要求教师授课时必需始终贯穿一个原则,即“形态结构必须与生理功能相适应”。在单纯讲授动物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可以紧扣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生理功能,这样使学生易于理解。如大肠,草食动物的大肠较肉食动物发达得多,与大肠能够进行生物学消化并充分消化草料中的粗纤维有关。当然,也可在讲授生理功能时联系形态结构,比如小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与其以下特点密不可分:小肠很长,内表面积很大(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皱褶,皱褶上又有肠绒毛,单层柱状细胞表面又有微绒毛),且小肠壁的血管和淋巴管丰富等。总之,只有将结构与功能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加清楚、生动地认识和掌握动物有机体的形态构造和生命活动规律。
3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认真感悟动物生理功能
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没有直观的感受,学生难以理解,就会慢慢失去兴趣。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可以让生活实践指导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并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学习动物体的肌肉时,可以联系我们经常食用的各种各样的“肉”;讲授渗透压时,可联系腌菜时蔬菜的变化。此外,在学习动物有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时,还可以联系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相关知识,比较学习。如学习四肢骨骼时,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胳膊和腿加深记忆;再如学习胃的消化时,可引入健康的饮食和正确的服药方法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而且增加了学习《动物解剖生理》的积极性。
4 应用畜牧兽医专业知识,活化《动物解剖生理》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和职业院校为畜牧兽医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涉及兽医专业的生物化学、病理学、传染病学、微生物学、临床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产科学、中兽医学、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以及畜牧专业的饲料学、营养学、繁殖育种学、养牛、养猪、养鸡等学科。有学者报道,将《动物解剖学》与专业课程紧密联系,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4]。笔者也认为应将广泛的畜牧兽医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到《动物解剖生理》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该门课程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如牛的消化系统中,教师讲述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4个胃时,可结合四个胃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如瘤胃臌气、瘤胃积食、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炎、瓣胃阻塞和皱胃变位等疾病的发病原因以及简单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联系畜牧业生产实践中的事例也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生殖系统的讲述中可以引入同期发情、超数排卵、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常用技术。另外,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侧重点应有所不同。笔者在对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将有关饲料与营养的知识融入《动物解剖生理》的教学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学习兴趣。例如,动物有机体内所有的成分都来源于饲料,但为何同种动物不同的生长期或不同的生理阶段所用的饲料配方要有所不同?如母畜的妊娠期和泌乳期、种公畜的采精期、幼龄动物以及蛋鸡的产蛋期等特殊的生理阶段需要补充更多的营养。这样学生的知识面也会更有深度和广度,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5 课堂上有讲有议、师生互动,课堂下难点质疑、启发学生综合思维
5.1 备课是组织好整个教学活动、保障课堂质量的前提
教师在对理论内容彻底熟悉后,可以在脑海中像电影的预演一样,反复很多遍去思考课堂上每一个程序如何进行,学生的反应将会如何等等,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能会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之后再去解决问题,做到精益求精。
5.2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驾驭课堂的本领
课堂上激情洋溢的讲述能够感染学生;在开课之初向学生简要介绍目前国内外畜牧业发展的概况,了解畜牧兽医行业的现状以及就业的情况等,使学生树立学习专业的信心。授课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因人施教,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保证教学质量。比如提问的方式,传统的方式是“老师问学生答”,笔者采取“以提问为主,毛遂自荐回答问题”2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而且提问时尽量不问能够很容易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收到较好的效果,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5.3 课后布置论文式作业,并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教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数据库和图书馆中的文献资料,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求、探索生命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曾给学生布置作业“请你查阅资料,比较人和常见家畜、家禽消化系统在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方面的异同点”。学生经过认真查阅,不仅积累了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在图书馆查阅纸质资料以及电子期刊,为设计和制作毕业论文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有学者认为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启发式、诱导式教学往往可以提高教学效果[5],这与笔者的观点不谋而合。有人曾说,要想让学生喜欢一门课,首先要让他喜欢授课的教师。如果教师能够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加强感情沟通,建立亲密的伙伴关系,则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并非完全取决于学生本身,而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笔者准备了一个班级“情感交流本”,让学生在公用的笔记本上记录自己对本门课程以及对教师的看法,甚至自己对生活和大千世界的感受,并让笔记本在学生中间传阅,教师定期与学生进行书面语言的交流,并从中了解学生所想,及时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导自己更好地实施教育工作。笔者还曾布置过这样一道作业题,即“你认为大学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综合素质?”,以期了解当代大学生对教师和自我的认识,使笔者获益匪浅。
总之,《动物解剖生理》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要善于在课堂上以及课后与学生互动、交流,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喜欢学习,学会学习,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王月明.多媒体技术在《动物解剖生理》实验实训课上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194~196
[2] 钟蕾,向建国,肖调义.家畜(鱼类)组织胚胎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7,8(2):51~52
[3] 王剑,吴建云,谌剑波. 家畜解剖学理论和实验同堂开设的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4):181~182
[4] 刘自逵,屠迪,王水莲,等.推进家畜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8):95~97
[5] 王春芳,杨树宝,姚纪元.素质教育观下的动物解剖学教学实践和探索[J].农业教育研究,2010,63(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