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治
2011-02-12王加裕张林松李红卫
王加裕 李 琴 张林松 李红卫
(1.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泰州 225300;2.江苏省靖江市季市畜牧兽医站,靖江 214523;3.江苏省靖江市西来畜牧兽医站,靖江 214516)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PRRS)1987年在美国初次发现,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首次爆发,呈地方流行性,1990年起世界许多生猪生产国发现有PRRS。1991年荷兰分离到该病的病原“LV”病毒株,1992年美国分离到VR-2332为代表毒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欧洲型和美洲型2种。欧盟提议将此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1992年国际兽医组织将其定为B类传染病。
PRRS在1995年传入我国,1996年首次从国内发病猪群中分离出PRRSV,此后,该病在全国蔓延,是我国流行的主要猪病之一,主要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死亡,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 病原体理化特性
通常情况下PRRSV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pH值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PRRSV在-20 ℃时长期稳定;20 ℃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持续1~6d;4 ℃ 1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90%;病毒在温度较高时很快失活:37℃ 3~24h、56℃ 6~20 min。PRRSV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失活。PRRSV在pH6.5~7.5环境中稳定。但是,在pH低于6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PRRSV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病毒囊膜被破坏,失去感染性。因此,针对病毒的以上特性,应保持环境的清洁、干燥,及时清洗圈舍和用具,可用除污剂、酸性或碱性溶液处理病毒污染物。
2 流行病学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
PRRSV感染猪体的途径很多,包括口腔、鼻腔、肌肉、腹腔和生殖道。传染常常发生于猪只之间的密切接触。猪只直接接触极易造成PRRSV的传播,因此猪场内和猪场间猪只的移动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从母猪到仔猪的传播,主要是在子宫中或出生后发生,或者是易感仔猪与感染猪混群,使病毒持续循环传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生与生猪的年龄和性别没有很高的相关性,是否与品种有关尚待研究。
3 诊断
3.1 临床症状
体温明显升高,达41℃以上;眼结膜炎、眼睑水肿;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3.2 病理变化
肺肿胀,呈大理石病变,多见于肺部的间叶和心叶;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3.3 病原体检查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分离鉴定阳性。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阳性。
符合上述标准3.1和3.2,为疑似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符合疑似结果标准,并且符合上述病原学指标中之一的,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4 防制
4.1 科学管理
规模猪场提倡自繁自养,预防为主及加强饲养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等综合措施。(1)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生猪,并实行全出全进制养猪,防止疫病传入。(2)加强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猪舍保暖通风;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猪群抗病能力。(3)建立严格隔离消毒制度。
4.2 净化环境
养猪场要实行封闭饲养管理,严禁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出要严格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猪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猪舍内及周边环境增加消毒次数,做好环境杀虫灭鼠工作,防止昆虫等媒介带入疫病。
4.3 免疫接种
坚持科学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免疫。疫苗应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使用,接种前应仔细阅读疫苗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与用量进行免疫。需要注意的其他事项包括:(1)疫苗只用于接种健康猪,对于发病猪群不可使用;(2)疫苗使用前应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振摇均匀;(3)接种用器具应清洁无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4)对妊娠母猪进行接种时,要注意保定,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
4.4 药物预防
养殖户应在专业兽医的指导下,选择敏感药物,对存栏生猪进行预防性给药,可在母猪围产期饲料、仔猪料、育成猪料中定期添加敏感药物,常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泰妙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以及中草药板蓝根、大青叶、黄芪多糖等药物,预防猪只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对于即将屠宰上市的猪只,应严格执行药物的休药期,对经治疗无效或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僵猪要及时淘汰处理。
[1] 鲁改儒,卫书鹏,郭吉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诊断与防治. 河北农业科技,2003,(7):15
[2] 张雪松.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诊断和防制. 新疆畜牧业,2003,(8):30
[3] 曹同德.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治. 农家科技,200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