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小区潜在隐患及预防策略
2011-02-12李新未张拴成黄桂姣
李新未 张拴成 黄桂姣
(1.陕西省陇县畜牧工作站,陇县 721200;2.陕西省陇县畜牧工作站,陇县 721200)
我国奶业经过“三聚氰胺奶粉事件”阵痛之后,标准化生产成为必然的要求,因此,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建设标准化奶牛小区是转变奶牛养殖方式,提高奶牛集约化、规模化程度,提高牛奶质量,提高标准化饲养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但是,陇县以前建成的大多数养殖小区存在较大的隐患,如果不充分重视这一问题,不及时加以正确应对,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给陇县的奶牛养殖带来严重的损失,影响奶农增收。
1 潜在隐患
1.1 消毒
许多奶牛小区在建设时,没有修建生活区大门、生产区大门消毒池,也没有修建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紫外线消毒通道,使病源侵入养殖小区的风险明显增大。
1.2 门卫
多数养殖小区投产后,不设专职门卫管理人员,导致闲杂人员、牛贩子经常随便出入养殖小区,对发生疫情埋下了严重隐患。
1.3 防疫、检疫
2008年以前,许多养殖小区在建设时,没有聘请畜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小区内生活办公区、饲草饲料区、生产养殖区、病畜隔离区、粪污处理区5大功能区布局不合理,防疫、检疫设施不配套,有的甚至没有。有的小区建成后,奶牛入驻小区时不做任何检疫,造成这些小区传染病流行,给无传染病的养牛户和小区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小区投产后,也没有严格的防疫、检疫制度,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和专业的技术人员;有的小区虽然墙上挂有防疫、检疫制度,但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有些小区由于管辖范围不明确,畜牧职能部门,由于种种原因,防疫只是发放疫苗,依靠小区自己注射,至于养殖户是否进行免疫,免疫效果如何,很少有人过问;到小区检疫(包括运输检疫和买卖检疫)只是开票、收费;对基层的兽医、配种人员管理松散,有的地方谁想干就干,也没参加过市县正规培训,更没有持证上岗,1个配种员跑几个乡镇,从这个小区到另一个小区,不更衣、不消毒。这些配种员、兽医包括一些牛贩子随便出入小区,成了最大的“疾病传播者”。造成部分地区的2类传染病:布氏杆菌病、结核病、副结核和3类传染病如流行热等病发病率增加,给奶牛养殖小区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给人的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1.4 挤奶设备
挤奶设备是奶牛养殖小区最重要、最关键的设备,有的小区经营者对之选择和维护不科学。(1)在选购挤奶设备时,只看价格,不重质量,更不考虑售后服务,造成在使用过程中质量不稳定,甚至带病工作。挤奶杯内衬是挤奶机上唯一与奶牛接触的部件,按照要求,应在使用2 500头次更换一遍,而现在大部分小区经营者,没有按时更换,奶杯内衬严重老化,除非奶衬漏了不能使用了才更换;(2)选购价低质次的清洗剂和药浴液,清洗、消毒不彻底,更有甚者,长期使用火碱片清洗,造成奶杯内衬表面粗糙,细菌极易生长繁殖,并使内衬失去弹性,增加对乳头的损伤程度,造成隐形乳房炎,甚至引起临床乳房炎高发。由于奶衬的老化和使用质次的清洗剂,不能保证清洗效果,因而影响牛奶质量。
1.5 奶牛运动场
小区运动场是奶牛长时间休息的地方,大部分小区经营者在建设小区时,只注重美观漂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对运动场,却舍不得投资,没有按照技术要求进行建设,地面坑洼不平,碎石等异物常见,每到雨季,大量积水,泥泞不堪,有的连运动场内的防晒棚都没有;运动场内牛粪清理不及时,这些原因,严重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牛奶的质量,并引起奶牛肢蹄病的高发。
1.6 牛奶质量
建立奶牛养殖小区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标准化饲养管理,提高牛奶质量,而现在有的个别小区经营者,打着机械奶的幌子,却收购大量散奶,经过“人工杀菌”及“标准化”后,当做机械奶交售,严重损害了乳品加工企业的利益,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这样长期的利益不均等,势必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小区养殖户。
1.7 技术服务
目前大部分养殖小区,只是实现了统一动物防疫、统一品种改良、统一技术培训和统一机械挤奶,没有实行科学统一的饲养管理规范。没有统一的饲草饲料收贮供应办法。粗饲料单一,品质差,没有足量的苜蓿干草和优质青干草;有的小区奶牛品种退化,单产下降;对后备牛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大部分养殖小区只是人工受精,有病只是简单的对症治疗,没有育种员和营养调配员,没有选种选配方案,缺乏长远的具体针对性的遗传改良方案,长期下去将影响养牛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1.8 安全方面
2006年以前修建的大部分奶牛养殖小区没有专门的干草库或干草储存区,干草随意堆放,有的就堆放在生活区,有的小区经营者为节省投资,采用油毡顶大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用电方面,线路和设备不匹配,超负荷、过载现象十分普遍,陇县有一机械奶站就发生过1次电死1头牛的事故,再加上小区经营者重效益,轻管理,在安全上舍不得投资,存在重大用电和火灾等安全隐患。
2 消除隐患对策
2.1 规划设计
按照标准化奶牛小区的要求规划、设计建设现代化奶牛小区,对现有存在基础实施不合理的小区,按照标准化建设尽量整改完善。这是消除隐患的根本办法。
2.2 完善防疫、检疫的设施,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制度
为保证奶牛养殖小区牛群清净无疫,必需做到以下几点:(1)每个小区必须设有1名“兽医防疫明白人”,并给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报酬实行绩效挂钩;(2)县、乡应加强基层兽医防疫站的建设,加大投入,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和必要的设备,交通工具,每个小区要派驻专业的防疫督导员,免疫后要定期检测抗体水平,检查防疫效果是否达标;(3)保证区内牛只的相对稳定,减少流通;严格出入区的消毒制度,严把牛只入区关,有传染病的牛只坚决不准入区饲养;(4)严格执行每年2次的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的检疫,发现阳性牛只,按国家有关规定,必须扑杀;同时要正视现实,对确实存在受威胁的地区,必须进行人工免疫,防止传染病的流行。
2.3 确保挤奶设备和耗材质量
要选择质量稳定,信誉好,知名品牌的挤奶设备和耗材,入区养牛户要成立“小区监管委员会”,从各方面监督小区经营者,保护入区户自己的合理权益,对于奶杯内衬、药浴液等较昂贵的消耗品,可由入区养牛户和小区经营者按一定比例合理分摊,这样既保证了小区经营者的效益,又保证了入区户牛只的健康。
2.4 提供专业技术服务
每个小区(或几个小区)应由县乡畜牧兽医站配备1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育种和饲养管理指导,制定长期的育种方案,育种不只是简单的防止近交,要根据本区内牛只存在的性能缺陷,有针对、有计划地进行选种选配工作,并要考虑所用公牛在当地的遗传可靠性,母犊也要有选择性留养,不能见母就留。小区内所有牛只实行精、粗饲料的统一配送制,加大优质粗饲料的供应量,对存栏300头的奶牛小区有计划地开展DHI性能测定,推广TMR全混日粮饲喂技术,提高奶牛单产,提高牛奶品质,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之路。
2.5 完善门卫管理制度
健全完善小区门卫管理制度和进出生产区车辆、行人消毒制度。
2.6 认真加强小区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是每个行业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事情,养殖业与动物打交道更不能忽视,必要的投资,加上平时严格的细化管理,会换来小区的长期稳定发展,而小区也只有在稳定的环境中才能发展壮大。不要为了省一时的小钱,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严重影响奶牛业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