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散户防疫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1-02-12王占宏刘应德陈茂林陈世军
王占宏 刘应德 刘 鹏 陈茂林 陈世军
(陕西省洋县畜牧兽医工作站,洋县 723300)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家畜牧产业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畜牧业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一大新亮点,但一些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不断出现,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牲畜W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频发,不仅对我国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而且危及到公共卫生安全,直接影响着畜牧业当前和未来的健康发展。
目前,畜牧业养殖中传统的农村千家万户散养仍占有一定份额,特别是山区尤为明显。这部分养殖户仍按传统方式饲养,疫病防控意识淡溥,日常的防疫工作主要靠村级动物防疫员完成,加之居住分散,猪贩在走村串户收购生猪过程中,对人员、车辆消毒不严,加大了疫病传播的风险。因此,加强散户防疫质量监测,提高防疫质量,对控制和扑灭疫病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散户防疫存在问题
1.1 群众防疫意识淡溥
养殖属个人行为,部分养殖户只顾眼前利益,特别是散养户对动物疫病不了解,动物防疫意识淡溥,为了降低成本,拒绝给动物注射各种疫苗,意识不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疫病的危害性。更有甚者,在疫情发生后,个别养殖户为减少损失或避免麻烦,隐瞒疫情,将病死动物尸体出售给不法商贩或乱扔、乱埋,致使病死动物传染源得不到有效控制,给疫病的传染、流行埋下了隐患。
1.2 防疫工作量大、防疫员报酬低、主动性差
1.2.1 工作量大 目前防疫工作,主要采取政府强制免疫和因病设防的原则。在日常防疫工作中要给猪注射猪瘟、口蹄疫、蓝耳病3种疫苗,牛、羊注射口蹄疫,鸡注射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且猪蓝耳病疫苗要在前2种疫苗注射后间隔7 d才能进行,狂犬病防疫又要重新开展,每村2季集中防疫约需50 d,每月补针约需30 d,同时还要肩负疫情监测任务,因此,工作量大、任务重。
1.2.2 人身安全无保障 在日常防疫工作中村级防疫员要面临4大风险。(1)防护用品配备不足,受人畜共患传染病感染的风险;(2)受牲畜撞击,咬伤的意外伤害风险,一旦发生意外伤害所产生的费用无处报销;(3)人为伤害的风险。防疫员在实施强制免疫工作中,由于群众的接受程序不一,个别养殖户对村级防疫员无理取闹,甚至还出手伤害村级防疫员;(4)责任风险大,畜禽免疫后可能会出现防疫反应,甚至死亡,部分养殖户抵触情绪大,限制防疫员人身自由。
1.2.3 防疫员报酬低,积极性不高 村级防疫员每年防疫约需80 d,且要担负日常的疫情监测任务,而每年的报酬为800~900元,按工作量算,大约10元/d左右,导致村级防疫员积极性差。从事村级防疫员的年龄约大多在50岁以上,且后继无人。
1.3 反应死亡处置难度大
由于种种原因,在防疫过程中,难免出现反应死亡,省市对出现的反应死亡没有下拨补偿资金,而县级由于财力有限,反应死亡补偿标准太低,畜主难以接受,致使反应死亡处置工作难度大,进而影响防疫密度及效果。
1.4 饲养管理差
疫苗接种后,一般需要5~7 d(油苗需15 d左右)才能产生抗体,在此期间环境不清洁,可能造成动物在未完全产生免疫力之前感染病毒而导致免疫失败。
2 对策
2.1 加强宣传,构筑免疫屏障
在每年防疫之前,装备宣传车到各个乡镇进行宣传,提高养殖户对防疫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大力开展强制免疫,坚持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防疫“双轨制”,定期督查,分级督查的“防疫专项督查制度”,全面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的“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机制,层层落实免疫责任,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全力打造免疫屏障。
2.2 加大财政投入,适当提高动物防疫反应死亡补偿标准
可按当时市场价值的50%~60%给予补偿,解决广大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和因出现反应死亡后处置难度。
2.3 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室建设
加大对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防疫体系建设配套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疾病诊断、监控预防设备设施条件,特别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条件,每村建设一个不少于50 m2的村级防疫室,配备必要的冷链冷藏等防疫设施,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2.4 提高村级防疫员报酬,建立一支稳定的村级防疫员队伍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动物防疫体系最基础的部分,既是防疫员又是畜牧业调查及疫情观察员,还是动物产地检疫协助员,任务非常繁重。但报酬低,且养老保险及人身意外伤害保障无着落,致使这部分人员积极性差且无人愿干,因此,建议提高村级防疫人员报酬,以每年2 500~3 000元为宜,为村级防疫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解决因防疫而引发的防疫员受伤后的医疗费等问题。
2.5 强化疫情监测报告,依法规范疫情处置
在搞好动物免疫接种的同时,切实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和疫情报告制度。进一步落实村级疫情监测员职责,实行分片包村的疫情监测负责制,及时收集疫情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处置”。确保动物疫情不发生、发生后不流行,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