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1-02-12鲍顺梅杨永信滕进礼
鲍顺梅 杨永信 滕进礼
(1.宁夏中卫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卫 755000;2.宁夏中卫市迎水桥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站,中卫 755000)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动物疫情频繁发生,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动物防疫工作因而受到各级政府和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动物防疫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免疫密度明显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成效显著增强。分析动物防疫情况发现,当前动物防疫工作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如畜禽漏免和抗体水平合格率不达标等。对此,我们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
1 存在问题
1.1 镇(乡)动物防疫监督工作不到位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每个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心、敬业精神存在差异,出现了在同一时间内不同防疫员的责任区内的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和畜禽免疫标识率相差悬殊的现象。由于种种原因,镇(乡)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监督人员进村入户了解情况不够,对村级防疫员工作开展情况知道得不多,因而出现了补免不及时、漏免及免疫档案填写不规范或不真实的情况,为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了疫情隐患。
1.2 养殖户动物防疫意识淡漠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动物防疫部门对广大养殖户加大了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养殖户也经历了屡次重大动物疫情爆发的阵痛,对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受养殖场主文化素质、动物防疫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程度存在极大差异的影响,仍然出现了部分养殖户不接受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的现象。尤其是一些规模养殖场主偏听偏信,习惯按老经验进行免疫接种或跟风免疫,对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清楚、不了解,虽经动物防疫人员苦口婆心地耐心讲解说服,仍然拒绝接受一些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如一些奶牛户拒绝接受A型口蹄疫的强制免疫工作;一些养鸡户习惯接种H9+H5二联禽流感疫苗(1次注射1种疫苗可同时预防2种禽流感),不愿注射由流行的变异毒株制作的重组禽流感病毒H5亚型二价灭活疫苗(H5N1,Re-5+Re-4株)。
1.3 动物防疫经费投入不足
由于缺少必要的动物防疫经费,村级防疫员无疫苗冷冻冷藏设备,不能保证疫苗质量,极大地影响免疫效果和质量;不能为村级防疫员配发足够的注射器具和针头,使防疫员根本做不到1畜(禽)1针头,容易导致动物疫病借免疫注射而交叉传播;更没有为防疫员提供个人消毒及隔离防护用品,致使村级动物防疫员有可能成为动物疫病的机械传播者或感染者。
1.4 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专业技术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执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等相关工作任务的第一线工作人员,其业务素质的高低和工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成效。一些防疫员担心畜禽注射疫苗后出现免疫副反应给畜主造成经济损失,会对自己日后的免疫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故自作主张擅自减少免疫剂量;或为了省去保定动物的麻烦而在免疫注射操作时打“飞针”,造成免疫失败或免疫效果不确实;个别防疫员为了应付动物防疫检查而弄虚作假,对家畜只戴畜禽耳标不注射疫苗,造成免疫空白。
2 对策
2.1 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管理考核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乡)畜牧兽医站应加强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业务技能和动物防疫法律法规的培训、指导,综合运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支适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同时要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考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规范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行为,将工作成效与劳动报酬挂钩,奖罚分明,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和服务好的基层防控队伍,从而确保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有效地开展。
2.2 加大动物防疫监管力度
各级动物疫控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抓好动物免疫和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运输及屠宰检疫检验等方面的监管工作,防检结合,以检促防。对没有畜禽标识和检疫证明的动物及其产品不得销售和宰杀,严禁进入市场和流通环节。加大对销售、收购、运输、屠宰无畜禽标识动物的经营行为和逃避检疫行为的处罚力度,从而使养殖户由被动免疫变为主动免疫。
2.3 建立健全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
在春秋2季集中免疫时,镇(乡)政府要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村干部密切配合,镇(乡)动物防疫人员加大督查力度,随机抽查免疫密度和畜禽标识率。春秋2季集中免疫结束后,村级动物防疫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新补栏的畜禽、分娩过后即将配种的母畜、适免仔畜、免疫到期的畜禽及春(秋)防疫中暂不宜注射疫苗的动物(乏弱的、正在患病的、幼小的、怀孕后期的动物)及时进行补免,补免结果报所在镇(乡)畜牧兽医站。镇(乡)动物防疫人员可根据村级防疫员提供的补免信息进行督查核实,使补免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努力消除免疫空白和死角。
2.4 加强规模养殖场户的动物防疫监管
各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要对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户)统一建立规模养殖场(户)档案。档案应详细记录生产、免疫、消毒、抗体水平监测及病原学监测结果、补栏、出栏、分娩、死亡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各级动物疫控中心和镇(乡)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人员要经常深入辖区内的规模养殖场(户),检查指导规模养殖场(户)在养殖档案和农业投入品档案的建立、各项生物安全措施的实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等基础性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规范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和动物防疫工作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2.5 加大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工作力度
为检验动物防疫工作成效,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根据本辖区动物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坚持春秋集中免疫后全面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的抗体水平监测和每月定期定量定点监测工作,尤其要做好对规模养殖场(户)的抗体水平监测工作。要努力扩大监测面和监测频次,以便及时掌握本辖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和效果;对监测中免疫抗体水平不达标的场(户),要及时通知补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