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城藏猪品种资源保护和发展现状及展望
2011-02-12赵晓刚代兴强
黄 云 赵晓刚 代兴强
(1.泸州市畜牧局,泸州 646000;2.乡城县农牧和科技局,乡城 627850)
藏猪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放牧猪种之一,分布于青藏高原以及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广大藏区。其主产区均在海拔2 800~3 200 m以上的半山地带,终年放牧饲养,属典型的高原型猪种,是宝贵的地方性动物遗传资源。恶劣的高寒气候和饲养条件形成了藏猪体小、皮薄、抗逆性强、沉积脂肪多、肉质好的特点。总体上讲,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猪种资源,“乡城”藏猪个体小、肉质香、品种纯。故对“乡城”藏猪除了作为品种资源保护外,它还是一种理想的风味食物,可以广泛地进入特殊肉品消费市场。
1 基本情况
1.1 行政区划与人口
乡城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现辖1镇11乡,89个行政村,182个村民小组。2009年末,农牧业人口2.4万。
1.2 畜禽品种
2009年全县各类牲畜存栏12.4万头(只、匹)。其中,牛8.1万头(牦牛4.6万头、黄牛3.5万头),羊0.21万只(藏绵羊0.15万只、藏山羊0.6万只),猪2.4万头(98%以上是本地藏猪)、马驴骡0.6万匹,禽存栏1.1万只(藏鸡占90%以上)。
2 乡城藏猪的现状及特征
2009年全县藏猪年末存栏2.4万头,全县12个乡镇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乡城县白依乡及相邻地区,2009年白依乡藏猪年末存栏11627 头。
藏猪总体特点与野猪类似,成年体重一般在2 5kg~33kg,母猪略重于公猪,体高一般在40~50 cm,体长85 cm左右,母猪一般有5~6对乳头。因其生存环境恶劣和终年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该原始品种具有以下特性:
2.1 头
头长嘴尖,头狭额面直,无皱纹,耳小直立,身躯窄,背腰稍凸,后躯较前躯略高;
2.2 被毛
被毛黑色,少数棕色,绒毛密生以抵御严寒,鬃毛长、密、坚,一般延伸到荐部,其长度一般为12~18 cm,每头猪可产鬃93~250g,此外,部分初生仔猪的被毛有棕黄色纵行条纹,但随着日龄增长而逐渐消失;
2.3 体型
体型小,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强,耐寒耐粗饲;
2.4 心脏
心脏发达,四肢结实,体躯结构紧凑,骨骼细致,善于奔跑,适宜爬坡,野性强;
2.5 视觉
视觉发达,嗅觉灵敏,能有效逃避敌兽;
2.6 繁殖性能
繁殖性能较低,皮较薄,脂肪颗粒小,呈结晶透明珍珠样,瘦肉较多且肉质鲜美。
3 存在问题
3.1 饲养技术与规模养殖不适应
藏猪分布于高海拔地区,资源一直没有被系统的开发利用。藏猪的养殖仍然以农牧户放牧饲养为主,由于长期缺乏相应的饲养管理、防疫、环境控制等配套技术,导致藏猪产仔数低,哺乳期死亡率高,商品率极低;自由交配、近亲繁殖导致品种退化,个体小化。藏猪生产难以形成产业,发展缓慢。
3.2 对藏猪小型化优势的开发行动迟缓
目前,乡城县藏猪养殖模式全部为农户散养,没有形成规模。并且对藏猪的小规模开发也主要是以产肉供藏民消费为主,而没有对其宝贵的小型化基因进行开发。
3.3 藏猪养殖区农牧民缺乏科学养殖知识,观念落后
4 乡城县藏猪发展规划
乡城县政府非常重视藏猪品种资源保护和发展工作,2010年3月以乡城县人民政府文件下发了《关于加强藏猪、藏鸡品种资源保护的通知》(乡府发【2010】5号),对乡镇政府及相关单位部门作了相应要求。县农牧科技局编制了《乡城县藏猪产业发展布局及生产方案》,同时已向农业部申请乡城县藏猪品种资源保护区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
4.1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5~8年的努力,力争将乡城县建设成为安全、优质乡城藏猪生产基地、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建成甘孜州第1个无公害藏猪产品生产基地。
阶段目标:到2010年,调整乡城藏猪产业结构,完成基础设施建设,使乡城县年出栏藏猪突破2万头以上。
到2015年,使乡城县年出栏藏猪突破10万头以上,农牧民人均出栏达到4头。龙头企业开发、加工、销售“乡城”藏猪产品2 000 t以上。
4.2 分区布局
4.2.1 藏猪原种保护区:乡城县白依乡
基本情况:土地资源丰富,属乡城县藏猪原种保护区,有饲养藏猪的习惯,纯种保持相对完善,境内主产虫草、松茸、贝母等各类中药材。有210户,人口1 295人,劳动力815人,耕地面积3 189亩。农民主要饲养藏猪、藏羊、牦牛。2007年白依乡牲畜存栏5 991头(只、匹)。其中,藏猪存栏1 213头。
4.2.2 仔猪繁育基地:香巴拉镇
在香巴拉镇和尼斯乡、青德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基本情况:三乡土地资源丰富,有耕地面积10 515亩,交通、通讯方便,三乡共有1 083户,人口7 238人,劳动力4 227人,有青稞、小麦、玉米等优质农作物和丰富的农副产品和较好的气候条件可给仔猪繁殖提供条件。农民主要饲养藏猪、藏羊、牦牛。2007年该三乡牲畜存栏11 836头(只、匹)。其中,藏猪存栏6 785头。
4.2.3 商品猪生产基地:青德万亩高原特色园区
以青德万亩高原特色园区为中心,辐射正斗、热打、定波、水洼、青麦、然乌、尼斯进行商品生产。
基本情况:7乡1镇交通、通讯方便,土地资源、农产品资源丰富,种植有青稞、玉米、小麦等优质农作物 和丰富的农副产品青绿饲料,农牧民对饲养藏猪的积极性较高,7乡1镇现有3 111户,人口20 064人,劳动力11 872人,农牧民主要饲养藏猪、藏羊、牦牛、黄牛、马等。2007年7乡1镇牲畜存栏66 866头(只、匹)。其中,藏猪存栏21 127头。
4.2.4 培训基地:香巴拉镇
基本情况:香巴拉镇是县城所在地,有471户、3 044人,劳动力1 836人,耕地面积3 804亩。农民主要饲养藏猪、牦牛、藏羊。2007年该乡牲畜存栏9 070头(只、匹)。
4.2.5 藏猪产品加工基地:香巴拉镇
引进、培育(扶持)藏猪产品开发、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
4.3 规划建设藏猪纯种繁育资源场
开展藏猪品种选育,逐步建立藏猪品种繁育体系,在藏猪种质资源保护区或适当地方建立纯种繁育资源场。建立藏猪品种繁育体系,向全省乃至全国提供藏猪种猪。
在白依乡新建藏猪纯种繁育资源场1个,饲养规模为360头,年提供纯种藏猪2 000头以上。
5 建议
乡城县在藏猪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上,县委、县府和农牧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规划及开发利用的设想及目标,但由于诸多因素进展缓慢,有些工作还停留在规划中,藏猪品种资源没有得到应用的保护,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
5.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科学规划,认真实施.根据各地地理、资源等优势,确定发展目标。
(1)做好统一规划。畜牧部门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适宜发展养猪小区或养殖场的地块逐一普查,按技术规范,根据经济状况,圈舍条件,劳动力等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计划。规划确定后再分片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使基地80%农户,大户100%人员受到培训,尽快让养殖户掌握科学养殖技术。
(2)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把发展畜牧业用地纳入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解决。
(3)允许农户在自家宅基地周围改扩建畜禽圈舍,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优化一切审批手续和费用。
5.2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县级以上地方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建立稳定增加的财政投入机制是推进乡城县畜牧业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各级计划、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部门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各方面资金投入畜牧业。
5.3 做好藏猪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基础工作
(1)在藏猪品种资源保护核心区建设藏猪养殖小区。在白依乡纳里村建设藏猪养殖小区,每户牧民建30~50 m2的标准化圈舍,每户至少4个圈舍即公猪圈舍、母猪圈舍、母猪产子圈舍、商品猪圈舍,常年存栏能繁母猪50头。改混牧混养为分类饲养。
(2)改自由配种为有计划配种,控制公猪或控制母猪,明确血缘,有计划的配种。
(3)建立核心区藏猪第1代系谱,为下步藏猪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4)在做好基础工作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2011~2012年乡城县藏猪品种资源保护区力争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