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养殖污染存因及治理对策

2011-02-12钟扬永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1年5期
关键词:养殖场规模畜禽

钟扬永

(重庆市江津区畜牧兽医局石蟆兽医站,重庆 402260)

近几年,政府加大对生猪养殖补贴力度和能繁母猪保险,激发了养殖户的养猪积极性,江津区规模养猪发展速度迅猛,成为生猪调出大县项目区,规模养猪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显,江津区虽然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提出适度规模发展畜牧业的思路,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但还存在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的污染问题,制约着江津区养猪业持续发展。因此,笔者对江津区养殖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提出治污对策,供同行参考。

1 生猪规模养殖现状和治污情况

1.1 生猪规模养殖现状

随着养猪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不断涌现。近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畜禽产业投入的力度不断加大,科学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畜禽规模养殖业不断发展,全区畜禽产业的发展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畜禽养殖总产值就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6%以上。据统计,2010年全区生猪存栏就达68万头,出栏 98.1万头,能繁母猪存栏达5.2万头。通过近几年的生猪调出大县奖励项目建设,全区生猪规模养殖达到了570户。其中,出栏50头以上的 317户,出栏100头以上的 201户,出栏500头以上的30 户,出栏1 000头以上的 20 户,出栏3 000头以上的2 户。

1.2 治污情况

这些生猪规模养殖大户在发展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治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1)养殖场配套沼气建设;(2)部分养殖大户(场)采取了粪便回收再利用技术;(3)建立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系统;(4)采用了发酵床零排放养殖相结合的技术;(5)猪粪便集中收集,全部还田措施。通过上述措施,有效的减轻和缓解了生猪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但是,在我们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生猪规模养殖发展很快,在环境保护上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 污染成因

(1)生猪规模养殖发展的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做到发展与环保同步、建设与治污并举,部分生猪规模养殖场粪便随地堆积、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成群,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

(2)少部分养殖户(场)基本上是采用的水冲式生产工艺,养殖污水任意直接排放,养殖场周围沟渠污水横流,造成严重的水体污染;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危害。

(3)布局不够合理,选址不当。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少部分养殖大户(场)建在人口密集的集镇和人口集中的地方,有的还建在人们饮水的溪河两岸,群众反响比较强烈,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4)生猪规模养殖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在规模养殖的发展中存在重发展轻环保、重建设轻治污的思想,在规模养殖场建设中,环保投入没有资金来源,建设的标准低,环保设施不配套。从调查的情况看,大多数养殖大户(场)采用的一种传统、自发和临时的养殖办法,加资金之投入不足,没有任何环境保护的设施,处于一种无序自流的发展状态。

(5)有违规建设猪舍的现象。有的生猪养殖户未严格按照养殖管理审批程序,未经审批就先斩后奏,擅自建设或者扩大养殖规模。在用地和规划上,也存在着未经审批和占用农田建房的现象,法律意识和规范意识非常淡薄。

3 对策

3.1 提高认识,加强对生猪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的领导

(1)职能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宣传、引导、扶持和鼓励,加强监管和服务。(2)养殖场业主应承担建设、处理环保的主要责任,业主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承担治理污染的社会责任。(3)主管领导要把生猪规模养殖的环保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办公,定期检查,督办落实,形成高度重视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促进生猪规模养殖的健康发展。

3.2 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生态型生猪养殖小区建设

(1)要把生猪养殖场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范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从源头控制污染。(2)在生猪规模养殖建设时,要论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项目前期的环境评价,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步的原则。(3)要科学的划定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居民集中居住区、饮用水源区、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区、工业区等3~5 km内禁止新建规模养殖场。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积极推进生态型生猪养殖小区的建设,走绿色、环保之路。

3.3 发挥优势,大力发展沼气建设等环境治理项目

(1)要把养殖业的环境污染治理当作产业来抓,利用畜禽粪便制作有机肥料,变废为宝,延伸产业链。(2)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如"猪-沼-果"、"猪-沼-菜"、"果、林"生态放养等生物养殖循环经济模式治理污染。(3)要提高科学治理养殖小区环境污染的水平,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推广新技术,节能减排,要求沼气建设与养殖小区的建设结合起来。

3.4 增加投入,清除养殖业污染治理的后顾之忧

(1)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议区政府在农发基金的安排中明确一部分资金用于养殖环保设施建设。(2)养殖场业主要加大污染物处理投入的力度,特别是要在污染物处理上的科技投入,进行生物发酵、无害化处理,达到减排的目的,减少环境污染。(3)要加大捆绑资金重点支持的力度,环保、科技、畜牧等职能部门要主动走出去,积极争取生猪规模养殖、环保科技项目资金,用于养殖区的环保建设和环保改造投入,有针对性的选择3~5个养殖小区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的小区,以示范、培训、引导全区生猪产业的环保工作。

3.5 狠抓落实,建立综合治理养殖小区污染治理的长效机制

(1)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养殖小区的建设标准和多种模式,使之建设规范、管理科学。(2)环保部门对养殖小区的建设布局、养殖小区环保的排放标准要有明确的规定,建立养殖小区建设会审机制,提前介入。(3)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要定期联合检查有关规定的执行情况,检查养殖小区的排放情况,加大监管力度,促进畜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对不符合规定建设的养殖场要进行限期整改,整改不达标的必须停止养殖。

猜你喜欢

养殖场规模畜禽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规模之殇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多胚蛋白酶 高效养畜禽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