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生态健康养殖的对策与建议
2011-02-12张春兰徐晓军黄书华
张春兰 徐晓军 黄书华
(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泰兴 225400)
近年来,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下,泰兴市畜牧业呈现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良好态势,但规模较小的养殖户仍占有一定比例,畜禽养殖废弃物难以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生产发展”、“村容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联系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1)通过发展养殖业、促进农民增收;(2)要加强养殖废弃物处理、防止污染农民生活环境。
1 主要成效
泰兴市是畜牧大市,年上市生猪100多万头、家禽1 000多万羽,畜禽养殖业在全国都具有一定影响。2007年,泰兴市被列入国家生猪调出奖励大县。近年来,泰兴市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着力控制畜禽养殖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1.1 扎实推进规模养殖,大力控减散养污染
积极引导全市养殖业的发展规模养殖,至2011年7月底,泰兴市已建成年上市3 000头以上的猪场36个、万头猪场7个,栏存万羽以上蛋禽场59个、100头以上奶牛场16个,年上市10万羽肉禽场31个。生猪、肉禽、蛋禽、奶牛的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2.8%、84.9%、96.5%和100%。根据2010年年初全市畜禽养殖业普查结果,全市共有农户270 307户。其中,养猪户52 404户,占总农户的19.4%,较2008年下降11.6%;养禽户135 584户,占总农户的50.2%,较2008年下降13.6%。2010年,泰兴市生猪、家禽规模养殖量分别达到76.3万头和504万羽,较2008年分别增长35%和28.5%。散养比重的降低,有效减轻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问题。
1.2 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推广健康养殖技术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的健康养殖新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项目扶持,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民间资本投入畜禽养殖业。通过资本投入的大幅增加,着力提升养殖场规划选址的科学化、养殖场所建设的标准化水平,促进健康养殖新技术的推广。干湿分离、堆积发酵、发酵床养殖等综合配套技术总体覆盖率达到80%以上,有效控制了畜禽粪污的无序排放。泰兴市已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畜禽养殖示范场1个、省级良种化示范场3个、省级防疫达标示范场16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22个。
1.3 强化沼气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标本兼治
推进畜禽健康养殖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把畜禽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限度。近年来,泰兴市把加强沼气设施建设作为畜禽粪污处理的治本之策,切实加大建设力度。至2011年7月底,泰兴市已有70个大中型规模养殖企业、5 800个农户建设了沼气池。其中,1 000 m3以上的2个、10~300 m3的68个,2家养殖企业配备了100 kW发电机组,4家养殖企业配备了10 kW发电机组,利用沼气进行发电。江苏永兴生态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华衡亿畜业发展有限公司2家企业每天发电时间达到10h,能够满足本企业生产、生活和经营用电需求,基本达到“零排放、零污染”。
2 存在问题与原因
近年来,泰兴市畜禽生态健康养殖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相关因素的制约,畜禽粪便等养殖废弃物还未能得到全面彻底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环境。主要表现为“三个限制”、“三个难”。(1)受布局限制,传统养殖专业村改造难。泰兴市部分乡镇分布着一些传统养殖专业村,生猪、家禽的养殖量较大,且畜禽舍均建在家前屋后,养殖废弃物难以及时有效清理,造成气味浓郁,随风飘散,甚至极少数养殖户将粪污直接排入河流,广大非养殖户意见较大,矛盾纠纷时有出现。且由于传统习惯、整体投入、农民意愿以及个体养殖规模偏小等因素的影响,小区集中养殖难以实现。同时,极少数养殖企业由于规划选址不科学,距离村庄较近,因气味影响导致附近群众意见较大。(2)受投入限制,中小型养殖企业沼气设施建设难。中小型规模养殖企业是泰兴市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贷款较为困难,难以扩大养殖规模以及新建沼气池等处理设施,只能进行干湿分离、堆积发酵等常规处理,粪污容易随雨水流入河流,导致污染环境。相关沼气建设项目也要求省级以上财政、地方财政和农户(企业)各承担1/3的建设资金,政府配套及农户(企业)自筹难度较大,导致沼气设施不可能在短期内全面建设到位。近年来,泰兴市每年均会发生因畜禽粪污污染河流,导致鱼类死亡、群众上访事件,既引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又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害。(3)受利用限制,沼液沼渣等资源处理难。虽然一些养殖企业建设了沼气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连接载体,未能形成循环种养模式,所产生的沼液沼渣不能有效利用到周边村组的粮食、蔬菜及果树种植上,既造成资源浪费,又容易因沼气池难以承载、无奈排放,而导致河流受到污染,引发群众来信来访。
3 对策建议
加强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处理,减轻对农村环境的影响,既是发展农业产业、致富农民的现实需要,也是打造良好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发展畜禽生态健康养殖,应立足长远,科学筹划,强化措施,做到引导到位、建设到位、处理到位。
3.1 加强规划引导,实施源头控制
发展农业特色经济,科学规划是基础。为切实解决畜禽养殖业用地难题,2007年,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精神,泰兴市专题出台文件,每个乡镇预留了一块面积为200亩的畜禽规模养殖集中用地,每个村都预留了一块面积为50亩的畜禽规模养殖集中用地,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应根据“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人畜分处、管理规范、综合利用”的原则,将新发展的养殖企业全部纳入其中,按照生猪、家禽等产业类型及相应防疫安全间距,进行分区规划、点状分布,并引导、扶持专业村的养殖户入区发展、集中养殖。同时,在各养殖企业取得环评的基础上,由各村与其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要求其按环保标准,建设好沼气池等相关设施,否则视为违约,不准其生产经营。
3.2 突出重点方向,发展规模养殖
建设现代化规模养殖场是新形势下加快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加快推进品种改良,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减轻环境污染,帮助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畜禽养殖业发展的趋势所在。要把加强农业招商、发展畜禽规模养殖作为重要抓手,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具有较强经济实力、较好管理经验的二三产业业主投资发展畜禽养殖业,重点发展万头以上猪场、10万羽以上禽场。通过加大投资强度,促进发酵床养殖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沼气等环保设施的全面建设,促进养殖业由传统养殖方式加速向现代化养殖方式转变,并与泰兴市百汇、鸿鹰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相配套,延长产业链,做大产业规模。
3.3 注重技术推广,强化典型示范
中小型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在泰兴市畜禽养殖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造成养殖废弃物影响环境的主体。由于受自有资金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有效解决污染问题还有待时日。当前,应立足实际,在技术应用、规范引导上下功夫。要按照饲养科学化、设施现代化、环境无害化的要求,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引导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加大投入、改造设施,推广使用干湿分离、雨污分流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减轻养殖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同时,结合农民培训和专题会议,组织养殖户参观先进典型,注重示范引导,推动养殖户更新理念、开阔眼界,增强应用先进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加大扶持力度,发展沼气设施
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保护农村环境,建设治理设施是重点,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对于建设资金的筹集,应在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自筹的基础上,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在小型养殖企业和养殖户方面,建议将农村户用沼气项目向其倾斜,做到统筹兼顾,重点支持,有序推进,逐年解决。在大型畜禽养殖企业方面,建议整合相关项目资金投入沼气设施建设,加快实施步伐,满足现实需要。
3.5 开辟新的途径,在资源利用上求突破
沼气液化发酵是今后处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主要方向、治本之策。大力发展沼气设施建设,既可以有效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数量多、气味大的影响,而且产生的沼气是一种绿色能源,可以作为燃料或用以发电,产生的沼液、沼渣也是上佳的有机肥料。但目前沼液沼渣还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实现变废为宝,而且沼液流入河流,将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形成新的面源污染。因此,只有做到堵疏结合、综合利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殖废弃物的污染问题。应结合生产实际,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及部门的牵头协调和技术指导作用,由地方政府协调养殖企业与周边农户,由农业部门进行技术指导,利用沼液沼渣作为粮食、蔬菜、果树的肥料,切实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打响品牌,提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