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获知药敏情况下肠球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2011-02-12张德珍

中国药房 2011年18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球菌

张德珍

(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南宁市 530200)

获知药敏情况下肠球菌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

张德珍*

(南宁市邕宁区人民医院药剂科,南宁市 530200)

目的:探讨获知药敏情况下肠球菌感染患者个体用药方案的制订。方法:对临床药师参与3例肠球菌感染患者的药学会诊进行分析。结果:用药方案得到临床认可并实施,最终达到治疗的预期目的。结论:肠球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药师参与用药方案制订,可以增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

肠球菌感染;药学监护;治疗;用药方案

随着头孢菌素类的广泛应用,各种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感染有增多趋势[1]。肠球菌属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的特点,临床用药选择有一定难度。肠球菌感染的治疗一般按药敏结果用药。为确保疗效、避免过多地使用万古霉素、延长其使用寿命,应重视用药方案的制订。笔者对3例肠球菌感染患者进行药学会诊,提供的用药方案得到临床医师的采纳,并对患者的治疗过程实施药学监护,最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病例分析

1.1 病例1

1.1.1 基本情况:患者,女,30岁,壮族。因剖宫产术后10d,反复发热、腰痛,于2009年12月17日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T)37.4℃,脉搏(P)98次/min,呼吸(R)20次/min,血压(BP)120/83mmHg(1mmHg=133.322Pa),心肺听诊未闻杂音,腹部稍胀,手术疤痕愈合可。血常规:白细胞(WBC)22.5×109·L-1,中性粒细胞(N)百分比85.5%,红细胞(RBC)2.48×1012·L-1,血红蛋白(HGB)70g·L-1,血小板(PLT)494×109·L-1。尿常规:尿潜血3+、白细胞2+、尿蛋白+-,红细胞镜检每高倍镜视野(Hp)++,白细胞镜检(++)·Hp-1。患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烟酒不良嗜好。诊断:(1)晚期产后出血;(2)产褥期感染;(3)剖宫产术后。入院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1.5g,静脉滴注(ivgtt),q8h,联合甲硝唑0.5g,ivgtt,q8h。治疗9d,患者仍发热,体温波动在37.6~38.0℃,血象WBC 11.8×109·L-1,N百分比82.9%,宫颈分泌物2次分离出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敏感,对诺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耐药。因感染控制不佳,请临床药师会诊。

1.1.2 给药方案:临床药师了解病情后,分析该患者宫颈分泌物2次分离出粪肠球菌,考虑为粪肠球菌感染的可能性大,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除诺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耐药,其余均敏感,细菌耐药程度不高。患者为哺乳期妇女,故推荐使用氨苄西林钠2.0g,ivgtt,q8~6h。考虑到盆腔感染可能合并有厌氧菌,故在氨苄西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克林霉素0.6g,ivgtt,q12~8h。并建议用药前再次送标本培养。

1.1.3 药物治疗监护计划:(1)氨苄西林钠:2.0g药物宜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单独静脉滴注;不良反应以过敏多见,用药前先皮试阴性后给药;皮疹发生率高,通常发生于治疗5~7d后,用药过程注意观察荨麻疹或斑丘疹或其他皮肤反应的发生。(2)克林霉素:因可引起静脉炎,0.6g药物应加入不少于100mL的输液中,至少滴脉滴注20min;可能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可给予肠道活菌制剂;伪膜性肠炎发生率相对较高,如出现发热、腹胀、腹痛、大量腹泻、大便呈黏液脓血样应高度怀疑为本病,立即停药;药物在母乳中浓度较高,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1.1.4 患者用药教育:用药过程如有胸闷、咳嗽、面潮红、腹痛腹泻等应立即告知医师;出现红斑、瘙痒等皮肤反应也应告知医师;注意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等变化,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呈黏液脓血样应告知医师;除以上提及,其他不适均应告知医师。用药期间暂停哺乳。

1.1.5 疗效评价:患者用药第2天T降至正常;第5天,患者一般情况好,下腹无明显疼痛,血常规基本正常;继续用原方案治疗7d后患者痊愈出院。

1.1.6 分析:患者剖宫产术后感染,感染部位在腹腔或盆腔。病原菌通常为生殖道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生殖道需氧菌有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厌氧菌有拟杆菌属、消化链球菌等。本例经验用药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该药组织分布广,在腹水、子宫内膜、肌层等组织中均可达有效治疗浓度。经验应用于腹腔和盆腔感染是可以的(覆盖大肠埃希菌、拟杆菌属、消化链球菌)。但是肠球菌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长期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可将其筛选出来。而肠球菌也是腹腔、盆腔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所以药师推荐在腹腔、盆腔感染时用广谱青霉素类药物对病原菌的覆盖会更广些。

1.2 病例2

1.2.1 基本情况:患者,女,89岁,汉族。因尿频、尿痛、尿浑浊等临床表现于2010年2月20日入院。查体:T37.0℃,P70次/min,R 18次/min,BP 130/70mmHg。神志清醒,卧床,颜面无浮肿,巩膜无黄染,两肺呼吸音粗,无音,心脏和腹部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WBC 6.2×109·L-1,N百分比61.4%,RBC 2.55×1012·L-1,HGB116g·L,PLT243×109·L-1。尿常规:尿潜血3+、白细胞3+、脓细胞镜检(+)·Hp-1,红细胞镜检(+)·Hp-1,白细胞镜检(+++)·Hp-1。患者有青霉素、红霉素过敏史,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左股骨颈骨折近3月和反复尿路感染病史。诊断:(1)尿路感染;(2)2型糖尿病;(3)高血压病;(4)左股骨颈骨折。予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治疗17d后尿频、尿痛不缓解,连续3次中段尿培养出屎肠球菌,细菌仅对万古霉素、四环素敏感。因为药物选择有困难,医师请求临床药师会诊,协助制订用药方案。

1.2.2 给药方案:结合病史,患者中段尿多次培养出屎肠球菌,考虑该患者为屎肠球菌感染的可能性大。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细菌仅对万古霉素、四环素敏感。临床药师推荐使用米诺环素胶囊100mg,po,每日1~2次,首次负荷剂量200mg。原因是米诺环素在常用的四环素类药物中属于抗菌作用较强者,具有广谱、高效和长效的特点。暂不推荐使用万古霉素的原因是万古霉素肾脏毒性大,而患者年龄大,肾功能呈生理性衰退,且患者有影响肾病的糖尿病为基础病;患者不发烧,血常规正常,尿路感染症状轻;屎肠球菌的毒力较弱且耐药程度比粪肠球菌高,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不如粪肠球菌,如果应用万古霉素耐药后有可能引起其他低级的药物耐药,致使再次受感染而无药可用。

1.2.3 药物治疗监护计划:米诺环素可与多价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络合物而影响吸收,因此不宜同时给予铁剂、钙剂、氢氧化铝及镁盐等药物;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同用时应谨慎;用药过程可适当补充维生素K;因可引起肠道菌群改变,服药期间如出现腹痛、腹泻症状,可给予肠道活菌制剂;可有肝内胆汁郁积、肝功能衰竭等肝毒性,应观察有无肝炎样反应,用药10d以上应监测肝功能;可使血尿素氮升高,有引起间质性肾炎的个例报道,注意监测患者肾功能;出现眩晕、耳鸣、共济失调伴恶心、呕吐等前庭功能紊乱时,宜停止用药;可影响周围血象,应定期检查血常规;出现过敏反应综合征(皮疹或剥脱性皮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炎、局限性肺炎、肾炎、心肌炎)、狼疮样综合征(关节痛、关节炎、关节僵直、发热、肌痛等)、血清病样综合征(发热、荨麻疹、关节痛等)应立即停药。

1.2.4 患者用药教育:因其可引起食管溃疡,不应在临睡前服药,宜站立或坐立吞服,避免胶囊滞留于食道,服用药物时至少饮用100mL水;可能引起光敏皮炎,用药期间避免日晒。肛门和外阴部位出现瘙痒或辣痛以及有口腔白斑、皮肤红斑、皮疹、哮喘等情况时应告知医师;除以上提及,其他不适均应告知医师。

1.2.5 疗效评价:患者服药10d,尿频、尿痛消失,中段尿培养无屎肠球菌生长,继续用药5d,中段尿培养示无菌生长,停药。

1.2.6 分析:因为该患者为医院获得尿路感染,此类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仍以大肠埃希菌较常见,所占比例(30%~50%)远较社区感染者(80%)为低。其他常见病原菌为肠球菌属、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也为医院尿路感染较常见病原菌,约10%的尿路感染为念珠菌属。一般初始治疗3~4d后症状无改善或一度改善又恶化,视为治疗无效,结合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评价其意义,调整抗感染药,并重复病原学检查。本患者用药时间自2月20日-3月29日,共24d,未及时送检标本是不妥的。原经验用药头孢他啶为第3代头孢菌素,具广谱抗菌作用,特别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该药组织分布良好,尿液中浓度甚高,经验应用于尿路感染是可以的。但是肠球菌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长期使用可将其筛选出来。而且肠球菌也是医院尿路感染的常见致病菌,所以药师推荐在医院尿路感染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应在用药前及时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遇到耐药肠球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可选择四环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1.3 病例3

1.3.1 基本情况:患者,男,51岁,汉族。因4d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咳痰、腹痛,门诊治疗无效于2010年3月8日入院。查体:T 38.4℃,P 118次/min,R20次/min,BP 121/76mmHg,神志清,呼吸平稳,两肺呼吸音粗,两下肺闻及中等量细小湿音,心脏和腹部无异常。实验室检查:WBC 13.6×109·L-1,N百分比91.1%,RBC 4.40×1012·L-1,HGB 140g·L-1,PLT 51×109·L-1,血糖 24.82mmol·L-1。电解质:K+4.6mmol·L-1,Na+123mmol·L-1,Cl-185mmol·L-1。尿常规:尿潜血3+、葡萄糖3+、酮体3+。胸片示:两肺炎性改变。2010年3月11日20时50分,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意识欠清,面色红,呼吸促,脉搏细、快,律齐,T40.5℃,血WBC2.58×109·L-1,N1.55×109·L-1,PLT51×109·L-1,P 150次/min,R35次/min,BP 100/58mmHg,拟诊感染性休克,急予配血、多通道快速补液、多巴胺静脉滴注和吸氧等抢救。2010年3月13日,肝胆B超提示:肝脓肿。肝脏CT示:低密度病灶内见多个小气片状气体影。患者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有烟酒不良嗜好。既往2型糖尿病6年,未系统治疗。诊断:(1)败血症;(2)肝脓肿;(3)感染性休克;(4)社区获得性肺炎;(5)血小板减少;(6)2型糖尿病。入院后先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连续2次静脉血培养出粪肠球菌,细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中介,对其余实验药品耐药,庆大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500mg·L-1。于2010年3月22日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ivgtt,q8h,莫西沙星0.4g,ivgtt,qd和替硝唑0.8g,ivgtt,q12h三联抗感染治疗。2010年3月29日,患者T仍有38℃,WBC12×109·L-1,N百分比84.9%,时有咳嗽并咳出黄白色黏痰,故请临床药师会诊,指导用药。

1.3.2 给药方案:根据病史和病原检查情况,考虑该患者为因免疫力低下后粪肠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可能性大,细菌来源于腹腔。药敏结果细菌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中介,对其余药物耐药。因细菌对庆大霉素高水平耐药,选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治疗,已起不到协同效应,故失去了应用价值。患者为中年男性,有基础疾病,感染严重,应使用对粪肠球菌作用强大的药物。故临床药师推荐万古霉素1.0g,ivgtt,q12h。同时考虑,患者肺部感染及肝脓肿未控制,尚须继续治疗肺部感染和肝脓肿。推荐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ivgtt,q8h,一方面可利用哌拉西林对肠球菌的作用帮助万古霉素,另一方面覆盖其他可能的病原菌。

1.3.3 药物治疗监护计划:(1)万古霉素1.0g至少加200mL液体,滴注时间在1h以上;单独静脉滴注;尽可能避免与各种肾毒性药物合用;用药期间注意监测血药浓度;延长给药时间,用药前使用抗组胺药常可避免红人综合征出现;给药期间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必要时监测听力。(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本品或青霉素类药物和他唑巴坦过敏者禁用;用药前应进行青霉素皮肤试验。可影响凝血功能,用药过程中出现出血现象时需停药。

1.3.4 患者用药教育:输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过程如有胸闷、咳嗽、面潮红、腹痛腹泻等应立即告知医师;有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刷牙时有出血、身体任何部位有出血点等应告知医师;出现耳鸣、听力减退、发热、皮疹和瘙痒以及输注万古霉素时有皮肤潮红、心慌时应告知医师;除以上提及,其他不适均应告知医师。

1.3.5 疗效评价:患者用药第2天,T降至正常,第5天后血常规恢复正常,第7天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10天血培养细菌阴转,万古霉素继续使用5d。用药期间血药浓度峰值、谷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1.3.6 分析:本患者为医院获得血流感染。医院获得血流感染的细菌种类常见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念珠菌属等。经验用药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莫西沙星和替硝唑,本方案虽然抗菌谱广,但肠球菌对头孢菌素天然耐药;莫西沙星为喹诺酮类,对肠球菌虽有作用,但药敏结果已提示对喹诺酮类耐药;替硝唑对肠球菌无作用,因此该方案不能控制患者的血流感染。药师建议对医院获得血流感染等严重感染,可根据病原检查结果和药敏情况,选择抗菌作用强的药物进行“重锤出击”以迅速控制病情恶化。

2 讨论

肠球菌为链球菌科细菌,对人类致病者为粪肠球菌(85%~95%)和屎肠球菌(5%~10%)。目前,肠球菌已成为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肠球菌的耐药分为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固有耐药由染色体介导,表现为肠球菌对头孢菌素类、低水平的氨基糖苷类、克林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为肠球菌与各种抗生素接触过程中产生,由质粒、转座子和整合子等介导的耐药基团引起。2008年中国细菌耐药性监测(CHINET)显示[2],3207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47.4%(1520/3207)和41.8%(1339/3207),两者中均出现少数菌株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其中粪肠球菌6株,屎肠球菌43株。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差异。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均<5%,而屎肠球菌对上述药物耐药率接近90%[3]。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或会诊时,如果遇到患者反复发热,血象升高,尤其是N升高,原感染病灶在消化道或生殖道,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等,应怀疑为肠球菌感染。不同的肠球菌菌种药物敏感性各异,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药物。在获知药敏情况下的一般性药物选择原则为:(1)轻症如泌尿道、生殖道以及伤口、皮肤软组织感染,可单用1种敏感药物治疗,如给予青霉素、氨苄西林、喹诺酮类药物;(2)严重感染,如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予大剂量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氨基苷类,或直接应用万古霉素;(3)万古霉素耐药者,可给予利奈唑胺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是目前国内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最有效药物,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本文承蒙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陈晓宇博士指导,特致谢忱!)

[1] 汪 复,张婴元主编.实用抗感染治疗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3.

[2] 汪 复,朱德妹,胡付品,等.2008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9(5):321.

[3] 赖善城,林素珍,毛 平.我院2006-2008年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0,21(30):2836.

Pharmaceutical Care for Patients with Enterococcal Inf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Learning about Drug Sensitivity

ZHANG De-zhen
(Dept.of Pharmacy,Nanning Yongni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Nanning 5302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formulation of individual drug regimen for patients with enterococcal infection in the context of learning about drug sensitivity.METHODS:The pharmaceutical consultation in which clinical pharmacists participated for 3patients with enterococcal infec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Drug regimen was accepted and executed,and the purpose of treatment was achieved.CONCLUSION:Since a serious drug resistance is common,the participation of clinical pharmacist in pharmaceutical consultation may promote reasonable drug use and the level of anti-infection therapy.

Enterococcal infection;Pharmaceutical care;Treatment;Drug regimen

R978.1;R969.3

C

1001-0408(2011)18-1726-03

*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电话:0771-4712506。E-mail:zdz640424@163.com

2010-09-27

2010-12-06)

·中药论坛·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万古霉素球菌
2015—2020年某院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氨苄西林联合纳洛酮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及细节护理探讨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探讨
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医院感染肠球菌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分析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
载万古霉素硫酸钙在骨髓炎治疗中的应用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在患儿中的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