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链 IL-23修饰的水泡性口炎病毒在体内外表现出溶瘤活性
2011-02-12王皓帆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1年1期
病毒是一种很有潜力的可用于发展新式溶瘤制剂的物质。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得以减低候选病毒的毒性并增强它们利用肿瘤固有的干扰素 (IFN)通路缺陷等细胞和分子特性,例如,水泡性口炎病毒 (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溶瘤介质。由于 IFN I型反应敏感,感染VSV的免疫正常小鼠通常可以很快清除病毒。肿瘤细胞由于无法激活 IFN反应, VSV感染肿瘤细胞就可以不受限制地复制并最终导致细胞损毁,其不良反应是通过鼻内或全身途径向荷瘤小鼠体内引入治疗量的VSV时,宿主可能发生致命的脑炎。最近发现感染表达促炎细胞因子白介素 -23(interleukin-23, IL-23)的重组VSV (命名为VSV23),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显著降低。这种毒性作用的降低部分归功于因 IL-23信号导致的 NO反应增强。VSV23保留了对包括NB41A3神经母细胞瘤、L929脂肪来源细胞、永生化BHK-21细胞及小鼠乳腺来源的 JC细胞在内的多个细胞系的溶瘤能力。不仅如此,体内实验证实 VSV23感染还造成了 JC肿瘤损毁并诱使针对肿瘤细胞的记忆应答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