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2011-02-12周宗玉
周宗玉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中风后抑郁症(PSD)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爱好减退、思维迟缓、悲观绝望、自杀倾向,伴有或不伴有偏瘫、失语、口角歪斜等症状,属于中风后患者出现持续性情绪低落的精神障碍,是中风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据资料统计,PSD患者占中风的40%~67%,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因此,对中风后抑郁症实施有效护理,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PSD 20例,运用中医理论精心护理,收到较为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例住院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69岁,平均59.5岁;病程最短25d,最长 l8个月;其中缺血性中风l2例,出血性中风8例。20例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为中风,且为首次发病,符合PSD诊断标准,排除昏迷、智力障碍、失语者。
1.2 临床表现与分型 2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为对事物失去兴趣,动作迟缓,精力减退,易于疲劳,常自责内疚,自觉思维能力下降,失眠,食欲不振,体质量下降,性欲减退,甚至有自杀倾向。中医临床分为肝郁痰阻型8例,阳亢火郁型6例,气虚血瘀型4例,肝肾不足型2例。
1.3 治疗方法与结果 治疗以中医药治疗为主,按脑血管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治疗。疗程为3个月。结果20例中痊愈5例,好转10例,无效5例(其中死亡2例),有效率75%。
2 护理措施
2.1 心理护理干预 中风后合并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应针对不同个性特质、不同社会背景、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状况进行不同的护理,如与患者建立伙伴式关系,耐心讲解疾病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认知能力,采取多种措施,调理情志,促进疾病向有利方向发展。(1)中青年患者应加强交流,正确引导,帮助他们面对现实,建立信心,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生存价值,自觉成为家庭和社会有用的人。(2)对老年患者要“以情胜情”,坦诚与他们交流,充分理解他们遭遇,并给予足够同情,使他们感到被重视,以积极心态面对疾病。(3)艺术疗法:采取心理疏导、暗示,讲风趣幽默的故事,加强沟通,增加感情;或根据爱好运用音乐、绘画等艺术手段,诱导他们心理,以达到喜则气和志达,帮助患者从疾病痛苦中解脱出来,恢复身心健康。(4)发挥支持系统作用,动员社会、家庭、朋友积极参与,鼓励家属多给予生活照理,增加和亲人探视、陪伴时间,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减轻患者孤独寂寞心境。(5)放松疗法:帮助患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患者深呼吸,打太极拳等方式依次放松,用心体验放松与紧张感觉,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从而克服心理负性情绪,缓解抑郁情绪。
2.2 基础护理 (1)环境整洁、通风,空气清新。 (2)合理饮食,低脂、低盐、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为主。(3)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呼吸道疾病和褥疮发生。(4)做好各种防护措施,防止患者跌伤。(5)及早鼓励、帮助患者坚持被动和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充分发挥患者残存能力,以加强血液循环和恢复肌力,促进神经递质合成,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期,建立生存信心。
2.3 辨证施护 (1)肝郁痰阻证:兼有头昏目眩,胸胁胀满,舌质暗淡、白腻,脉弦。饮食清淡少油腻,可用粳米和梅花煮粥同服,橘皮、山楂泡饮,太冲、神门针刺,中成药逍遥丸口服,以达到化痰解郁、疏肝的目的。(2)阳亢火郁证:症状兼有面红目赤,舌红苔黄,精神抑郁,烦躁不安,脉弦有力。饮食清淡,禁用刺激辛辣食物,口服丹桂逍遥丸,用龙胆草、大黄泡饮,以达到通便、泻火解郁目的。(3)气虚血瘀证:表现为心悸气短,面色暗淡,情感低下,反应迟钝,舌质暗淡、苍白,脉弦细。可服甘麦大栆汤、柏子仁、酸枣仁等,以达到解郁、养心、补气目的。(4)肝肾不足证:常表现为心烦失眠,神志恍惚,悲忧善哭,舌红苔少,脉弦细数。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同服,可辅以升麻、柴胡以补益肝肾。
3 体 会
3.1 护理在PS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PSD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除了正确执行医嘱、日常基础护理外,根据患者情志变化,熟悉疾病分型,掌握患者病情动态,从心理、饮食、功能康复训练多方面循序渐进地给予患者辨证施护,同时耐心向患者、家属宣讲相关疾病常识和护理技巧,对促进PSD患者早日康复、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2 家庭干预在PS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根据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有机统一体这一整体观,患者是一个身心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疾病康复十分重要。有学者研究发现,家庭干预对心理障碍的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且在疗效与服药依从性两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这一点在我们的观察中得到进一步证实。良好的家庭氛围、融洽的社会关系,这些支持程度的高低可直接影响PSD患者的康复,及时正确地发现和处理中风后患者的情感障碍,是中风康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因此,通过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或促进有效的良好干预,可缓解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李新英,薛玉香.家庭干预对心境障碍的疗效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