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叶石楠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2011-02-12毕丽华刘战旗李留振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石楠罗宾红叶

毕丽华,常 娟,刘战旗,李留振

(1.河南省许昌市园林绿化管理处,河南 许昌 461000;2.许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许昌 461000)

红叶石楠 (Photinia fraseri)是蔷薇科石楠属植物的杂交种或选育的栽培种,常绿小乔木或多枝丛生灌木,其显著特征是春、秋两季新梢嫩叶火红亮丽,冬季叶片仍呈深红或褐红色,为万物萧条的大地带来一片暖意,素有“红叶之王”的美称。红叶石楠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树型紧凑,萌芽性强,耐整形修剪,可作各种造型,又是很好的绿篱材料,有“绿篱之王”的美誉[1]。红叶石楠适应性强,适合多种土壤,较耐低温,移植容易,是目前我国最著名的彩叶观赏树种。现将红叶石楠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探讨如下。

1 国内

据不完全统计,石楠属植物全世界共有约144种,大部分分布于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以中国和日本居多。我国约有60余种,主要产于秦岭—淮河以南各地,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地也有分布。红叶石楠品种的选育基本上都是由国外园艺工作者完成的,如红罗宾、鲁宾斯等已经在日本、美国、新西兰、荷兰等国广泛应用。20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上品种通过不同渠道从国外引入国内浙江、上海、江西等地,并在2000年开始进行了大批量的速繁和推广。

1.1 引种

石楠原产我国,其育种和品种改造工作是由国外园艺工作者完成的。1996年前后,由多个中国研究机构和园艺企业从国外引入,如浙江、上海等,并推广应用,2005年又北移至南京、临沂等[2-3]。安徽凤台县丁集林业站2004年进行引种栽培试验,并就石楠的全光照扦插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4]。

1.2 组织培养及工厂化育苗配套技术

黄美娟等[5]曾对红罗宾组培快繁技术、组培苗生根以及E物质对组培苗生根的影响作了深刻研究。浙江宁波北伦佳禾园艺有限公司的应用茎尖和茎段为外植体,在1/2MS+0.2~0.3 mg·L-1NAA(生根培养基)培养获得组培苗快繁技术[2]。邓小梅等[6]对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培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剂E促进红叶石楠快速、整齐发根,10 d以内发根率达98.5%。吉训英[7]进行了红叶石楠的组培扩繁及训化移栽技术研究。邱国金等[8]进行了红叶石楠组织培养工厂化扩繁技术研究。朱志国等[9]对红叶石楠茎段增殖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g·L-16-BA+0.5 mg·L-1NAA 对红叶石楠增殖效果最佳,不同琼脂浓度、pH值及光照强度对其增殖都有一定影响。姜华年等[10]利用不同浓度的快繁宝1号研究生根效果,侯春燕等[11]也进行了类似研究。姜春月等[12]进行了红叶石楠组培苗的商品化开发研究,提出应用生物组培技术克服红叶石楠繁殖慢、周期长的弊端。吴平等[13]进行了红叶石楠不同品种生物学特性比较,提出红罗宾和鲁宾斯等3个表现优良品种。徐华忠[14]采用10种不同基质对石楠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综合各指标珍珠岩+泥炭 (2︰1)生根最好。曹晶等[15]研究表明,夏、秋季旱涝胁迫对红叶石楠光合特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吴丽君等[16]通过对红叶石楠2个主要品种红罗宾、鲁宾斯外植体诱导、继代增殖及生根培养的研究,结果红叶石楠2个品种继代增殖率及生根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崔晓静等[17]进行了不同遮光处理对红叶石楠叶色表现的影响,提出全光照的条件下叶色最好。崔波等[18]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出红叶石楠的快繁条件优化组合是 B5+6-BA 4.0 mg·L-1+NAA 0.20 mg·L-1。

1.3 扦插繁殖育苗技术

2006年邱国金等[19-20]进行了红叶石楠红罗宾工厂化扦插育苗快繁技术研究,同时还对红罗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进行研究。以混合的珍珠岩、泥炭与砻糠灰 (1∶1∶1)为基质,选用绿枝中部插条(插条长 8cm),在 IBA 500 mg·L-1中浸泡 2 h,扦插生根率达98.12%,且根系发达[21]。以蛭石、珍珠岩、泥炭 (2∶1∶1)和以黄心土 +细沙为插壤,选用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 (插条长8 cm或1叶1芽短枝),在 IBA 5 000~10 000 mg·L-1中浸5 s,进行扦插效果好[3]。冯志[22]提出了用嫩枝扦插技术大量繁殖红叶石楠的建议。江华等[23]把现代化育苗全光雾插和轻基质网袋育苗技术运用到石楠育苗上进行了研究。陈翕兰等[24]采用双因设计田间试验筛选出全光照弥雾条件下使用珍珠岩∶蛭石∶泥炭 1∶2∶1 或 1∶1∶2、1 号 ABT 生根粉 200 mg·L-1浓度最适宜。窦全琴等[25]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扦插基质、生长激素及其质量浓度和插条类型等4种因素3种不同水平处理对红叶石楠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1.4 容器育苗配套技术

胡永德等[26]以蛭石∶泥炭∶珍珠岩∶沙 4∶3∶2∶1或5∶3∶1∶1为基质,选用半木质化枝条 (1叶1芽)做插穗,在浓度为 1 000×10-6mg·L-1的NAA生根剂中浸泡3~5 s,生根率达90%。桂勇武等[27]研究了红叶石楠六盘育苗技术。廖华俊等[28]进行了红叶石楠穴盘自动弥雾快速育苗技术研究。

1.5 园林应用

沈国平等[29]研究认为,红罗宾的叶色最为鲜艳夺目,叶色持久,极具观赏性。殷涛等[30]中提出红叶石楠与其他红叶树种相比,具有较高的光线强弱适应性,修剪后可做作灌木色块、色篱,也可造型成独干球状或直接作为小乔木用,在绿化效果及用途上更胜一筹。赵晓伟等[31]从红叶石楠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引种现状、园林用途以及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红叶石楠新梢嫩叶四季鲜红亮丽,极具观赏性,在园林绿化中应用广泛,具有适应性广、栽培容易、符合目前园林苗木市场发展需求等特点,其观赏性、适应性等方面均优于目前园林绿化中的红叶植物系列,有着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吴维坚等[32]介绍了红叶石楠在我国南方的扦插繁殖方法和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在南方园林中的应用配置方式。白涛等[33]在研究红叶石楠育苗中提出国外园林中常用红叶石楠的红罗宾、伯明翰、强健品种。姜琥[34]研究表明,1~2年生的低矮红叶石楠小苗可以单独或与其他彩叶植物组合密植作为地被景观。大灌木或小乔木形态的红叶石楠既可以孤植,也可以行栽形成绿篱和隔离带。武翠红等[35]对南京市红叶石楠种类及应用调查进行了研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为以后红叶石楠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作用。夏更寿等[36]介绍了红叶石楠的造景方式,分析了红叶石楠在园林绿化中应用的现状,提出红叶石楠的推广应用机遇与风险并存。

2 国外

最早的红叶石楠1940年由奥利·费舍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的费舍苗圃的种苗堆里发现。是由石楠和光叶石楠杂交而成,并被命名为费氏石楠,其含义是新叶的颜色为红。直到1955年费舍将红唇卖给一个中等规模的园艺主汤姆·多德,从此红唇成为美国南方特色植物之一[37]。卷毛幻想、粉红大理石、红罗宾、红唇、强健以及笔直生长均是从费氏石楠的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而鲁宾斯、红魔、冻糕等都是从光叶石楠中选育而成的。

研究发现生长调节剂和施肥都会对红叶石楠新枝的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38]。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夏天午后移植的红叶石楠使用抗蒸腾剂,可以减少移栽苗的水分流失1周并提高了成活率[39]。Christie等[40]对红叶石楠红罗宾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Dirr等[41]研究了生长调节剂对红叶石楠叶片生长的影响;Allen等[42]研究了光照强度对红叶石楠叶片生理与生长的影响;Norcini等[43]研究了红叶石楠的超低温一步冷冻保存技术。研究发现,尽管红叶石楠具有较好的抗病性,但是还是容易感染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44]。红叶石楠害虫有蚜虫、红蜘蛛、袋蛾、刺蛾等。

3 存在问题

随着红叶石楠在园林景观中的大范围使用,推广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南方城市应用较多,北方城市尤其是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引种和栽培利用尚属空白,北方城市缺乏优良的常绿彩叶观赏树种资源,虽然北方有红叶李、红叶桃、红花檵木、紫叶小檗、紫叶矮樱等,但是,这几个树种的叶片革质化水平低,且非常绿树种,对水土要求又高,叶色偏深,在生态适应性、叶片观赏性等指标上都不能与红叶石楠相提并论。是全国对红叶石楠的树种特性和栽培应用技术缺乏系统的研究,生产上出现苗木繁殖不分品种优劣,盲目炒作,使品种混杂,同一色块内有的颜色鲜红亮丽,有的却完全没有红的迹象,影响观赏效果。在栽培技术和园林应用方面缺乏科学性,使这一树种的色彩美、形态美、季相美、组合美等不能充分表现出来。

4 发展前景及研究方向

4.1 发展前景

未来城市绿化的主导方向是:“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主体绿化,总的要求是:生态、环保、优美、宜居。我国北方城市,特别是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由于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寒冷,大部分城市绿化存在着“树种单一、色彩单调、层次不多”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适应性强、常绿彩叶观赏树种十分缺乏。中国人民历来喜爱红色,红叶石楠亮丽的红叶,优美的树型以及四季不落叶的独特特征,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其他植物品种可以相比,研究和推广红叶石楠,对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研究方向

4.2.1 新品种选育

由于红叶石楠存在不同的类型,比如鲁宾斯红叶期最长、火红色、树冠紧凑,抗寒性强,耐-16℃;红罗宾红叶期较长,红色、有亮度,耐-12℃。可根据不同的类型进行杂交选育,可能会出现红叶期更长、叶更红、树冠更紧凑、抗寒性更强的新品种;目前还没见比这2个品种更好的红叶石楠新品种的报道,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4.2.2 栽植区域

在园林栽植实践中,黄河以南地区已经大面积推广,大部分城市把它作为绿篱或色块,基本上不存在问题,黄河以北地区目前还没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越冬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2.3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上,作为绿篱或色块时密度一般控制在40 cm×40 cm为佳,但是红叶石楠大树孤植栽植太密目前没有进行这方面研究,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

[1]李永清.红叶石楠繁殖育苗技术及园林应用 [J].三明农业科技,2006(2):18-19.

[2]郑勇平,田地.红叶石楠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武翠红,段春玲,高文莉,等.关于南京市红叶石楠种类及应用调查研究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7):76-79.

[4]舒畅.红叶石楠全光照扦插育苗技术 [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202-202.

[5]黄美娟,黄海泉,连芳青,等.E物质对红叶石楠“红罗宾”组培苗生根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3):297-302.

[6]邓小梅,黄敏仁,王明庥.红叶石楠“红罗宾”的组培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J].江西林业科技,2004(4):25-28.

[7]吉训英.红叶石楠的组培扩繁及驯化移栽技术 [J].上海农业科技,2006(1):26-28.

[8]邱国金,史云光,汤庚国.红叶石楠组织培养工厂化扩繁技术研究 [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9-11.

[9]朱志国,黄承钧,陶陶,等.红叶石楠组培增殖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668,3691.

[10]姜华年,留秀林,徐伟忠.红叶石楠非试管快繁效果的研究 [J].丽水学院学报,2006(2):12-15.

[11]侯春燕,任丽梅,张洁,等.红叶石楠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5):44-47.

[12]姜春月,胡美峰,周智萍.红叶石楠组培苗的商品化开发研究 [J].上海农业科技,2007(4):17-21.

[13]吴平,赵渊.红叶石楠不同品种生物学特性比较 [J].现代园艺,2007(8):12-13.

[14]徐华忠.不同基质对红叶石楠插穗生根的影响 [J].安徽农学通报,2007(17):23-26.

[15]曹晶,姜卫兵,翁忙玲,等.夏秋季旱涝胁迫对红叶石楠光合特性的影响 [J].园艺学报,2007,34(1):35-36.

[16]吴丽君.红叶石楠推广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 [J].福建林业科技,2009(2):145-148,161.

[17]崔晓静,肖建忠,关楠,等.不同遮光处理对红叶石楠叶色表现的影响 [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53-157.

[18]崔波,马杰,袁秀云,等.红叶石楠快繁条件优化 [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201-3202.

[19]邱国金,史云光,蒋为民.红叶石楠“红罗宾”工厂化扦插育苗快繁技术 [J].中国林副特产,2006(4):29-31.

[20]邱国金,汤庚国.红叶石楠“红罗宾”嫩枝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 [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6,41(5):81-84.

[21]窦金琴.红叶石楠绿枝扦插生根能力试验研究 [J].林业实用技术,2009(5):21-23.

[22]冯志.红叶石楠嫩枝扦插技术 [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19-22.

[23]江华,包建英,杨永康.红叶石楠轻基质网袋全光雾扦插育苗技术 [J].上海农业科技,2007(2):34-36.

[24]陈翕,毛丽.不同基质与ABT生根剂组合对红叶石楠扦插繁殖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250,10339.

[25]窦全琴,张敏,王福银,等.不同生长激素和基质等因素对红叶石楠扦插生根的影响 [J].江苏林业科技,2008(6):68-70.

[26]胡永德,梁小敏.红叶石楠营养繁殖容器育苗技术 [J].林业科技,2008(6):24-27.

[27]桂勇武,郭成宝,王勇.红叶石楠穴盘育苗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8):19-21.

[28]廖华俊,陈静娴,董玲,等.红叶石楠穴盘自动弥雾快速育苗技术研究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7(6):16-20.

[29]沈国平.红叶石楠的繁殖栽培及园林应用 [J].园林,2006(10):12-15.

[30]殷涛,雷永松,喻卫国,等.红叶石楠“红罗宾”生产技术 [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版,2008(9):7-9.

[31]赵晓伟,黄美娟,黄海泉.彩叶树种红叶石楠的开发与应用 [J]. 园艺学报,2007(1):59-61.

[32]吴维坚,林洪涛,何炎森,等.红叶石楠栽培技术及其园林应用 [J].福建热作科技,2008(2):68-70.

[33]白涛,杨星火.红叶石楠扦插育苗技术 [J].湖北林业科技,2008(5):15-18.

[34]姜琥.红叶石楠的特征特性及在淮北地区的配套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4-27.

[35]武翠红,段春玲,高文莉,等.关于南京市红叶石楠种类及应用调查研究 [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34-37.

[36]夏更寿,蔡天军.红叶石楠的繁殖栽培技术及其园林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5(6):25-28.

[37]Gerald Klingaman.Plant of the Week Redtip Photinia Latin:Photinia×fraseri[DB/OL].http://www.arhomeandgarden.org/plantoftheweek/articles/photina_retip.htm.

[38]Ryan G F.Chemicals to Increase Branching of Photinia Fraseri and Rhododendron Exbury Azaleas [J].Hortscience,1974,9:534-535.

[39]Ponder H G,Gilliam C H,Wilkinson E H.Response of container-grown photinia to moisture stress [J]. Scientia Horticulturae,1983,21(4):369-374.

[40]Christie C B.Factors affecting root formation onPhotinia‘Red Robin’ cuttings [J].Combined proceedings -International Plant Propagators′Society,1987,36:490-494.

[41]Dirr M A.Rooting Response ofPhotinia-FraseriDress Cultivar Birmingham to 25 Carrier and Carrier Plus Iba Formulations[J]. Journalof EnvironmentalHorticulture, 1989, 7:158-160.

[42]Allen D O,Steven E N.Growth Enhancement ofPhotinia×Fraseriwith Foliar Applications of Growth Regulators[J].HortScience,1990,25:1125.

[43]Norcini J G,Andersen P C,Knox G W.Influence of Light Intensity on Leaf Physiology And Pla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Photinia×Fraseri[J].HortScience,1991,26:723.

[44]Tokatli Y O,Akdemir H.Cryopreservation of Fraser photinia(Photinia×FraseriDress.)via vitrification-based one-step freezing techniques [J].Cryo Letters,2010,31(1):40-9.

[45]Mims C W,Sewall T C,Richardson E A.Ultrastructure of the Host-Pathogen Relationship in Entomosporium Leaf Spot Disease of Photinia [J].Int J Plant Sci,2000,161(2):291-295.

猜你喜欢

石楠罗宾红叶
花香不太美好的石楠
琵琶扣
姚红叶
叶拽:一片“红叶”带富一方百姓
秋日赏红叶
美好时光里,石楠犹自开
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石楠属植物遗传多样性分析
罗宾的心
寻找北极
罗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