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2011-02-11熊宝林方新
熊宝林,方新
假肢与矫形器行业是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为肢体残疾人或行动不便者提供假肢和矫形器的特殊行业。
我国残疾人数量庞大。随着政府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残疾人对假肢矫形器的需求量在不断上升。然而,我国假肢矫形器装配网点和从业人员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行业的规模、产量等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行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的重任主要在高校。教师是高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培养高素质的假肢矫形器专业人才提供足够的支撑和有力的保障,已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现状
自从1998年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双师型”教师这一名词,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双师型”教师实际上是指既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能力(即教师素质),又具有从事行业工作的实践技能(即实践素质)的教师。
假肢矫形器技术教育旨在培养掌握假肢技术、制造与装配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假肢矫形器装配服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具备直接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因此,对于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首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等;同时,教师必须凸显一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包括具备行业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进入临床直接为残疾人制作装配假肢矫形器;能够独立承担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指导任务,并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等。
我国的假肢矫形器教育始于1987年,经历了从技校到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是最早培养假肢矫形器技术人才的专科学校。近年来,全国开设“假肢矫形器制造专业”等相关专业的院校约6家(包括大中专、本科),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其中绝大部分院校由于“双师型”教师的匮乏及实践条件的限制,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的问题。随着行业的发展,其他一些高校也在积极准备开设“假肢矫形器专业”等相关专业。随着假肢矫形器专业教育规模的扩张,其专业师资队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双师型”教师缺乏,专业难对口,创新创业能力不够;缺乏专门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培训的基地,和企业衔接也很困难。各种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假肢矫形技术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 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康复系(前身为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是最早培养假肢矫形器技术人才的专科学校,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培养假肢矫形器技术人才的正规院校。
目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假肢矫形康复系(以下简称“假肢系”)有假肢矫形技术专职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讲师5名,有国际Ⅰ级假肢矫形器师资格3名,国际Ⅱ级假肢矫形器技术员资格1名,国家执业假肢矫形器师资格7名,9名专业教师基本都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假肢系培养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2.1 利用校外资源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础,也是假肢系成为国内假肢矫形器人才培养领头羊的重要保障。利用国家的政策扶植及多年的行业关系积累,假肢系极力为专业教师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并鼓励教师努力提升自己,参加学历进修及职业资格等各种考试。通过开展一些具体的培养工作,假肢系为教师提供学习和提高的有利条件,壮大了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素质。
2.1.1 “走出去” ①学院选派部分教师出国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学校开办之初,在中德两国政府双边技术合作项目支持下,有4名教师在德国进行了为期3年的培训,先后以优异成绩在德国取得了国际Ⅱ级和Ⅰ级假肢矫形器证书,成为国内第一批掌握双语的国际化、“双师型”假肢专业教师;②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2004年开始,假肢系先后从假肢矫形器技术及相关专业招聘了6名青年教师,新进的青年教师就职第1年会被安排到假肢矫形器装配企业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完成患者接待、假肢矫形器制作装配、病历填写等任务;③鼓励教师参加暑期挂职锻炼:假肢系每年暑假都会安排教师假期挂职锻炼,进行专业调查、就业市场调查,以便及时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同时也能够了解市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2.1.2 “请进来” 聘请国内外行业专家及技术能手开展专题技术讲座。为了对专业教师的知识进行更新,并使他们及时了解行业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假肢系每学期都会聘请行业的专家及技术能手来校举办4~5场专题技术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到行业最新的技术、材料、产品等方面;同时也会邀请职业教育专家教授进行教学讲座,讲授现代职业教育新理论、新方法、新概念,如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方法、课程开发过程和方法、项目教学与案例教学、教学方法的适用对象和设计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更新教师观念,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师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2.1.3 “双证制”培养 假肢系对专业教师均采用“双证”培养制,包括:①经本人申请、学校批准的学历和学位学习;②安排教师参加培训班,使教师获得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和各种技能职业资格证。两者有机结合,形成“双证”交叉培养制,教师能力的提高得到认可,为教师开通资质认可和晋升的绿色通道。
2.2 校内优势互补培养 假肢系的师资来源渠道较广泛,既有普通工医科学院毕业生、普通师范学院的毕业生、技校优秀留校生,也有来自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等,各种师资来源各有特色和优势。学校充分利用与办学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的师资优势,开展以提高“双师”水平、改革教法为核心的校本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学习与教研氛围,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2.2.1 “互补缺失” 多渠道来源的师资各有优势和缺失。我们开展人人为师、人人有得的教学研讨活动,从受过师范专业训练的基础课教师那里学习研究教育理论应用方法和教学技巧;从有过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那里学习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灵活驾驭课堂、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风格;从经验丰富的实践教师那里学习掌握专业技能和传授专业技能的心得体会与动作要领。
2.2.2 “拜师学艺” 青年教师从企业顶岗实习回来以后,拜“双师”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为师,跟班学习性听课,学习掌握一体化教学中课堂组织方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操作技能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2.2.3 “双向听课” 开展专家教师指导性听课教研活动:①由优秀教师上公开“观摩课”,课后主讲教师对一体化教学过程中的设计、组织、知识与技能要点进行总结,再由听课者评课,评析学习专家教师的教学经验;②组织优秀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听课,并及时评课和反馈信息,评课时要对教学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或失误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指导,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疑惑,帮助授课人提高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探讨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假肢系形成了初具规模、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双师型”教师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目前国内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还相对缺乏,专业难对口,缺乏专门针对专业课教师开展培训的基地,和企业衔接也很困难,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教师本身创新创业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不足,并且国内其他一些高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 有偿培养,实现双赢 由于缺乏完善的合作体制,一些生产企业接受青年教师学习实践技能多流于形式:企业负责人往往会为其安排一些闲杂职务,把教师留在办公室或者是客户休息室来打发时间,教师很难深入到生产一线。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校方可以采用有偿委托企业培训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校方与企业在双赢基础上进行合作,能使合作的企业能够真心实意地接受来自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教师可以在培训机构深入到生产一线,系统地接受最真切的实践技能训练。
3.2 双向挂职,互为补充 所谓校企“双向挂职”是指企业人员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校企“双向挂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①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教师到企业顶岗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
3.3 创造条件,鼓励创业 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3.4 制定机制,适当激励 ①在职称评定上对“双师型”教师予以政策倾斜,对实践技能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评聘第二技术职称,也可根据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以此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②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津贴标准。
3.5 自我培养,自主提高 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实习、毕业设计时要和企业需要接轨,尽可能做到结合企业的生产标准,同时采集企业生产一线的数据融入实践教学;通过学校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与改造,锻炼教师的研发能力;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技能竞赛形式多样、内容难度大,无论是教师个人参加竞赛还是指导学生参加竞赛,若想获奖,教师自身都必须付出更为艰辛的努力,从而促进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假肢矫形器行业人才培养任重道远,假肢矫形器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是行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双师型”教师建设培养,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的假肢矫形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真正为整个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