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

2011-02-11段凤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17期
关键词:消毒剂器械供应

段凤玲

(山东省德州市立医院,山东 德州 253012)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担负着各临床科室各种诊疗器械及敷料的回收、分类、清洁、消毒、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等工作,是各种物品和污物的集中点,消毒供应中心的医务人员,每天不可避免地与患者使用过的被污染物品、致病原、化学消毒液、锐器、高温潮湿环境和机器噪音等接触,直接受到感染和各种不良刺激的威胁,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场所对供应室人员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而我国现阶段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通过淡薄。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通过锐器伤害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及丙型肝炎病毒(HCV)等疾病的人数有上升趋势[1],因此医院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工作中健康和安全问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加强防护措施,达到减少危害,保护健康的目的,现将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分析如下。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因素

经常接触各种被大量微生物污染的回收物,临床诊疗所用过的一切医疗物品几乎都携带着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黏附着血液、体液的物品,可能被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及艾滋病病毒所污染。如各类刀片、剪刀等手术器械,注射器、头、胸穿针、腰穿针、腹穿针、导管、换药碗、包布、切开包锐利器械和污染敷料等,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回收、清点、清洗、处理上述物品时必须直接接触,果自身的防护措施不到位、被针刺伤,造成危害,使用高压水枪、气枪冲洗管道时时所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分子悬浮在空气中,如防护不当极易吸入呼吸道,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必然高于其他医务人员 。

1.2 化学性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要求每日对室内空气、工作台、地面、墙壁等进行常规消毒,污染的各种器械进行清洗、消毒,操作过程中接触各种消毒剂、洗洁剂、药物及有害物质,常用消毒剂含氯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溅到皮肤上发生皮肤损伤,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产生水肿、炎症、喉痉挛、学性气管炎或肺炎,严重时可引起眼结膜烧灼感。干热灭菌凡士林、蜡油时散发的气味非常刺鼻,长期吸入会导致呼吸道损害甚至致癌。含酶清洗剂,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损伤,甚至引起疾病[2]。

1.3 物理性因素

压力蒸汽灭菌器造成的高温度、高湿度环境,工作人员长期经受高温与潮湿的侵袭,在一定程度上对身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清洗器械时要用大量清水,有时是冷水,寒冷的冬季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冷水,因此长期接触寒冷潮湿可引起关节病变。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的温度高达 134℃,干热灭菌锅温度高达 160℃,容易引起爆炸及工作人员的灼伤事件,消毒清洗机、封口机、烘干机温度也在90℃左右,开启舱门卸载物品时,设备内腔温度也>60℃,若操作不当,在高压灭菌完毕取物时碰到门椎等极易造成 I~Ⅱ度的烫伤。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着很多种噪音污染源,如超声机、空调、真空泵、全自动清洗机、高压蒸汽锅、排气扇、封口机、干燥箱、电热炉等工作时发出的不同程度的噪音,噪声有可能>100 dB,可损伤听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引起许多系统的疲劳烦躁、头晕、头痛、听力减退等生理变化,造成伤害。在敷料间各种布料的分类、整理、清点、折叠和包装易引起细小纤维到处飞扬,纤维粉尘极易吸入呼吸道,长期刺激呼吸道,损伤呼吸系统功能。患者体液以及各引流液的致病菌有可能扩散到空气中形成气溶胶,造成回收间的环境和空气污染。消毒用的紫外线照射长期刺激眼睛、暴露的皮肤等,可引起烧伤、红斑、紫外线眼炎和皮肤过敏,紫外线所产生的臭氧可以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等。在污染物品回收、清点、清洗、包装等过程中容易被针头、刀片、剪子等锐利器械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有调查表明全国有 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而导致医务人员发生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危险。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染一 些其他疾病,如疟疾、败血症 、伤口感染等。搬运重物不适角度下弯腰可引起肌肉关节损伤,腰椎疲劳损伤,长期站立可引起下肢静脉曲张,重复单一的体力劳动,易造成颈椎病。

1.4 心理性因素

以往国内多数医院将消毒供应中心视作后勤科室,甚至把老弱、病残人员安排在消毒供应中心。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自身价值得不到认同。实际上,消毒供应中心专业性很强,要求各项操作程序严格规范,工作繁重而琐碎、复杂,担负着全院各种灭菌物品和一次性物品的供应任务,需要强烈的责任心、细心,工作强度大,又脏又累的工作岗位,感染机会多。长期工作在思想、精神高度集中的环境中,由此,消毒供应中心人员精神上压力大,再加上倒班、工作紧张、生活缺乏规律,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心理疲惫、紧张、精神焦虑等。容易导致心态失衡甚至引起的疾病。

2 防护措施

2.1 生物因素的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的三区划分清楚,布尽可能的完善布局,区域间有实际屏障,严格操作规范,将物品分类装入塑料袋内,严密包装,密封运送到指定地点,人流物流顺行通过,不得逆行。和对方负责人员核对数量或重量后,并双方签收,把物品放人标准化焚烧炉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在回收、分类、清点、清洗污染物品时应按照标准预防,做好个人防护。清洗污染物品时能机洗的物品尽量不用人工手洗,督促各科室对用过的器械和一次性物品先进行认真的初步冲洗与消毒,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浸泡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并保证消毒剂浓度与时间,回收和清洗时增加保护设施和防护用品,戴手套、口罩、防护面具、防护服等。发生锐利物品刺伤时,用肥皂水、流动清水清洗被污染的伤口、皮肤,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轻轻挤压伤口,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水、清水冲洗干净,用 75%酒精、0.5%碘伏消毒,保持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每年进行体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预防接种。

2.2 化学性因素防护

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合理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器械、物品,物体表面、地面、车辆的清洗消毒,采用对人体无刺激、对环境无污染的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化学消毒剂时配置浓度要准确。消毒液要随时盖上盖子,定时开窗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操作时要做好自我防护,戴口罩、手套、面罩等。化学剂溢出若不慎喷溅到眼睛上,立即用清水冲洗 15 min以上。

2.3 物理性因素防护

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修,淘汰陈旧设备,有利于消除异常噪声,保证高压蒸汽灭菌器各个阀门、排气管道处于良好状态。灭菌过程完成后 ,待锅内温度低于 65℃后方可开门,开门后站在门背后;无菌包出锅 30 min后才可接触,以防锅内涌出热气烫伤,防止爆炸。夏季不要裸露手臂,避免皮肤直接接触高温物品。消毒间使用空间尽量宽敞,定期检查灭菌器,表面加入符合标准的绝热层,可安装排风扇及空调,有条件安装消音设备。改善工作环境 ,减少噪音对人体的损害,有条件可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在制作敷料、棉球时,要戴口罩。对金属器械应分类,采用持物钳持物,避免直接接触锐利器械导致刺伤。搬运熏物时要应评估物品重量,量力而行,注意用节力原理,提举物品时注意姿势正确,分少量多次运送,避免过度劳累,运送工具要定期维修上油,避免长久站立。

2.4 心理性因素防护

正确认识 自身价值,加强培养供应室工作的重要性的思想意识。合理安排工作,多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消除身心疲劳保持良好心情和工作态度,均衡营养,进行适当体育运动,劳逸结合,以增强自身免疫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定期体检,及时发现潜在健康问题。

[1] 叶秋萍,文必丰,朱巧红.加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 7(2):186- 187 .

[2] 张红玉,魏淑玲.护士职业危害及其防护[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5,22(1):105.

猜你喜欢

消毒剂器械供应
无缝隙管理在手术室术后器械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幼儿园自制体育器械的开发与运用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健身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