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肺复苏抢救护理体会

2011-02-11刘明芬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8期
关键词:心搏心肺气道

刘明芬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湖乡卫生院,江苏 连云港 222302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心脏骤停发生后10秒左右患者即可出现意识丧失,大部分患者将在4~6分钟内发生不可逆脑损害,如抢救及时可获存活,否则既过渡到生物学死亡[1]。因此,正确及时的实施心肺复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6月抢救心脏骤停患者5例,现将心肺复苏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心脏骤停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8~65岁,其中溺水2例,冠心病2例,中毒1例。本组复苏成功1例,患者心跳恢复后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抢救成功率达20%。

1.2 复苏方法

根据患者的反应、肤色、呼吸运动等迅速作出心脏骤停的判断,要求在10秒内完成评估,开始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同时呼叫其他人员投入抢救。胸外按压时下压要快速用力,放松要完全,放松时手不抬离患者胸壁,下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钟,下压深度不小于5cm,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大致相等。尽量控制中断胸外按压的时间。进行2分钟或5个CPR后按压人员应互相轮换,轮换应在5秒内完成,以保证有效的心脏射血[2]。

2 心肺复苏护理

2.1 基础生命支持 (BLS)时的护理

2.1.1 胸外按压时的护理 护士往往是院内心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迅速用各种方法刺激患者,确定是否意识丧失,心跳、呼吸停止。一旦发现呼吸心跳骤停,应迅速将患者置于硬板床上或地板上,呼叫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尽早进行人工胸外按压。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以使胸腔压力升高,以及直接按压心脏而引起的血液流动,可以为大脑等重要脏器提供一定的血液供应,与人工通气的配合可较好满足大脑和重要脏器对氧的需求,直至自主循环恢复,专家强调连续不间断、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复苏成功的关键[3]。护士在这一过程中要及时有效配合医生进行急救操作,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和急救人员交换进行按压,以保证按压的有效性。

2.1.2 及时有效畅通气道 保持通畅的气道是复苏的第一步,也是复苏成功的前提。发现呼吸心跳骤停,要协助医生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及异物,采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使后坠舌肌离开咽后壁,保证气道的充分开放,如怀疑有颈椎损伤者则采用双手托颌法打开气道。患者如有活动义齿应予取下。

2.1.3 人工通气时的护理 通畅气道后,护士可协助医生通过观察、听、感觉等方式来检查患者有无呼吸,如在10秒内不能确定是否有呼吸就应先给予2次人工呼吸,心搏骤停的早期叹息样喘息不是有效的呼吸,视为无效呼吸,亦须及时开始人工呼吸。为减少胸外按压中断时间,最好先人工口对口或气囊辅助呼吸,在短时间内争取使氧饱和度达到90%左右,这样做既可以减少对一过性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损伤,又可以为有效复苏赢得抢救时间。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过程中注意捏紧患者鼻子,抢救者的嘴完全包住患者的嘴,避免漏气。用球囊-面罩通气时氧流量为10~12 L/min,每次挤压球囊时间历时1秒以上,观察患者胸廓起伏情况以助判断人工呼吸效果,如果上述方法不能维持较高的血氧饱和度则应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2.1.4 电除颤时护理 电除颤是用一定能量的电流使绝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内同时发生除极,对于心室颤动患者,电除颤越早,疗效越好。在心搏骤停1分钟内行电除颤,复苏存活率约90% ,每耽搁1分钟,复苏存活率下降7%~10%,12~15分钟后电除颤很难奏效。研究表明,发病1分钟内得到除颤的病例69%是由护士处理的,护士是院内心搏骤停的第一反应者,在早期除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应经常检查除颤仪的工作状况,并熟练掌握除颤仪的操作,以便能在抢救过程中得心应手。急救过程中积极准备仪器,使用时帮助医生涂好导电糊,尽量缩短除颤准备时间,并及时通知和检查其他人员是否脱离和患者的接触。

2.1.5 复苏药物的应用与护理配合 复苏过程中各种抢救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抢救成功的另一要素。静脉通道应选择距心脏近的大静脉,如颈外静脉、肘前静脉,且争取一次成功[5]。临床工作中可迅速在肘部外周大静脉建立两条以上的静脉输液通路,给药应在输液器与针头衔接处,给药后用生理盐水1Om1快速冲洗输液管,并抬高肢体以加快药物进入循环。另外,护士应熟悉常用抢救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方式和不良反应,以便于抢救时能快速、准确、无误地输入药物。整个复苏过程中,护士应准备充足的抢救药物,观察药物疗效。

3 心肺复苏后护理

心脏骤停患者经过抢救得以复苏,虽然患者生命从临床死亡中抢救过来,但心脏停搏时所造成的严重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碱失衡、水电解质紊乱等可对心脑等重要脏器造成严重损害,随时可能出现心跳再次停止。因此,在心肺复苏后的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严密监护和观测,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如医院条件有限,应积极准备转往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0.

[2]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Circulation,2010,122(18):s639-s947.

[3]温娜,赵婧.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9):2460-2462.

[4]黄爱珍.心肺脑复苏新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26-128.

[5]刘亚琴,田爱民,杨海英,等.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427-428.

猜你喜欢

心搏心肺气道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10秒钟之内的决断(上)
——心搏骤停的漏诊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对预测心搏骤停患者复苏的意义探讨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突然倒地怎么办?
心搏骤停患者不同心肺复苏程序的预后及病因分析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