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为主治疗甲型H1N1流感110例治疗情况分析
2011-02-11郑联喜曾朝珠
郑联喜 曾朝珠
1.四川省万源市中心医院,四川 万源 636350;2.四川省万源市中医院,四川 万源 636350
中医药对急性传染病“热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几千年历史,其疗效显著已是不争的事实。“甲型H1N1流感”属祖国医学“温疫”的范畴。是一种人畜共患成交叉感染的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甲型H1N1流感”,迅速蔓延至全球许多国家,各地不断有死亡病例的报道,受到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
我市某中学2009年9月暴发“甲流”,市政府立即派出医疗卫生人员进驻学校,采取集中封闭就地隔离的治疗措施。首先对未发病的全体师生采取煎熬大锅中草药预防;对已发病的110例则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实施效果极为显著,很快控制了“甲流”的流行,杜绝了扩散。体现了中医药的“简﹑便﹑验﹑廉”。现就中医药为主治疗甲型H1N1流感110例治疗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经四川省达州市疾控中心经RT-PCR病毒学检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参照卫生部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用版第一版)》[1]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标准确诊。
本组病例均在流行季节暴发流行,普遍具有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部分病例兼见腹泻。查体:咽部充血,部分病例见扁桃体肿大,舌质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浮数。
1.2 一般资料
110病例均为某中学高中学生,班级无差异。全部病例体温均在38℃以上,最高体温39.8℃,不含重症病例。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在15~18岁之间,平均年龄16.8岁。
2 治疗与观察方法
2.1 治疗方法
最初,给予西药感康1片,1日2次。体温低于38℃后停用。中药分为两组:即咳嗽组和不咳嗽组,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处方拟方:
①咳嗽组:银花15克、连翘15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牛蒡子15克、桔梗10克、竹叶6克、芦根15克、薄荷10克、甘草3克、藿香10克、杏仁15克、黄芩15克、枇杷叶10克、前胡15克、枳壳15克、大贝10克,水煎取汁6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1日4次。
不咳嗽组:银花15克、连翘15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牛蒡子15克、桔梗10克、竹叶6克、芦根15克、薄荷10克、甘草3克、藿香10克、柴胡10克、板蓝根15克、葛根10克,水煎取汁600毫升,每次服150毫升,1日4次。
②疗效评定:
全部110例中,用药2天后,体温大部分病例开始下降,体温恢复正常最短3天,最长5天,平均3.8天。治疗组病例全部症状均在1周内基本消失。有8人因持续高热3天以上,全身情况较差,转入当地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
3 讨论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流行性强,发病人群以青壮年为主,潜伏期1-7天,表现为一般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清涕、头痛、肌痛、乏力、畏寒、咳嗽、咽痛腹痛或腹泻等症状,轻症病情较浅,但部分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来势凶猛,突发高热,甚至继发严重肺炎,出现呼吸衰竭,多器官损伤,导致死亡。
根据“甲流”的发病和流行特点,中医认为符合“温疫”范畴,其“疠气”属“风热疫毒”,由肺卫侵入机体,发病迅速,传染性强。临床上早期辨证以上焦和气分的症状为主。由于人体个体差异,又有夹湿,夹食滞之分。风热疫毒侵犯口鼻,卫气被遏,正与邪相争而致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清涕﹑﹑全身肌肉酸痛;肺气失宣发为咳嗽;风热疫毒上窜咽喉则见咽干﹑咽喉疼痛;舌质红,苔薄黄或薄黄腻,脉浮数均为风热疫毒侵袭卫表的表现,符合吴鞠通“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训。
温疫毒邪传变迅速,故往往卫分症状未罢,气分高热症状叠见,所以常常解表与清气同时进行。若逆传则由卫分直入营血而见高热﹑昏迷﹑谵妄﹑舌绛等气营两燔之候;或直犯心肺出现呼吸﹑循环衰竭等多脏腑受累而致危,因此对重症病例应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佳。
遵循上述规律,对本组病例在治疗上我们采用“清热解毒”为主,佐以芳香化湿之品,以及宣肺止咳化痰之药综合治疗。方中银花﹑连翘﹑板蓝根﹑菊花清热解毒,以抗病毒退热;高热者合白虎汤、板蓝根以加强清热之力;桑叶﹑薄荷﹑柴胡疏风解表;牛蒡子﹑黄芩﹑桔梗﹑甘草解毒利咽;杏仁﹑枇杷叶﹑前胡﹑大贝宣肺化痰止咳;葛根升清透邪,芦根养阴生津,藿香芳香化湿,诸药共奏清热解毒,透邪解表之功。实践证明,以上方药确为防治“甲型H1N1”流感之良方。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 (2009年试用版第一版).2009: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