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血中移行成分研究

2011-02-11张鸿程戴启文庞文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6期
关键词:生化汤滴丸复方

张鸿程 戴启文 胡 娟,2 庞文生*

1.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03

中药口服后药物成分或经过消化道直接吸收入血,或经消化液、消化酶及肠内菌群的作用分解成次生代谢产物被吸收入血;或经肝微粒体酶 (P450)代谢成有活性的代谢产物,这些成分在血中转运到达作用部位后才起到作用。因此,血清中含有的成分,即血清“移行成分”与中药在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密切相关。其组成包括:①中药及复方所含原形的成分;②中药及复方所含成分的代谢产物;③生理活性物质。因而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通过对给药后的血清组成进行研究更为科学。

日本学者田代真一于1988年提出“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法[1]。在此基础上,中国学者王喜军于1997年正式提出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概念与实施细则,并运用血清药理学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研究复方物质基础,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2]。“中药血清药物化学”是以中药口服给药后血清为样品,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分析方法及手段,从血清中分离、鉴定移行成分,研究血清中移行成分与传统疗效的相关性,阐明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代谢及体内动态的领域。

1 传统中药研究与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的比较

传统的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活性成分的研究,往往采用系统溶剂活性导向的系统分离方法,其分离、分析操作繁琐、周期长,并且这种研究模式对于阐明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动态变化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关注中药口服后的体内过程,从体内成分的角度去研究中药更为合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过程基本包括通过动物口服给药后取血制备含药血清、通过色谱指纹图谱的对比和解析来探究血中移行的活性成分、血中移行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移行成分与传统疗效的药效相关性研究等,此外还包括药效物质基础的体内代谢过程和机制的探讨与阐明等内容。

2 中药复方血中移行成分研究方法

2.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过程

实验动物的选取 选取实验动物应结合具体的实验研究而定,同时考虑选择与人类代谢行为相同或相似的物种,多选取大鼠、家兔等动物来制备含药血清,可采用成年大鼠,并将同组数只大鼠的血清相混合,以减少动物间的个体差异[3]。

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给药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临床用量、动物种类、研究目的及体外反应体系等诸多因素,所确定的剂量应保证体外反应体系中药物浓度可达到临床可比拟的血药浓度。

血液标本的采集 动物给药后,不同药物的浓度达峰时间不同,且同一药物的不同指标有其不同的最佳采血时间。一般来说,采血时间多集中在末次给药后0.5h~3h之间。但中药成分复杂,含药血清有可能随着时间的延续而转化为药物代谢血清,同时也可能会有相当一部分药物成分血药峰浓度已过或是尚未达到[4]。

血液样品的前处理 综合运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有机溶剂沉淀蛋白法、重金属盐沉淀蛋白法、有机酸沉淀蛋白法、热水浴法、固相萃取法及超滤法等方法,使血中移行成分被高度富集,干扰成分被尽量去除。通过比较不同的处理手段,最终选择最佳的血清处理方法。

2.1 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分析

在血中移行成分分析时多采用色谱指纹图谱的方法,通过对比药物提取液、含药血清、空白血清三者的色谱指纹图谱,直观地来对应和解析各图谱中尤其是含药血清中各种化合物的浓度消长和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而可以依据入血前后各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来判断血液中测得的各组分可能存在的生物活性;运用质谱联用技术及核磁共振技术,鉴定血中移行成分,检测血清中内源或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探索这些物质的作用和代谢规律,为阐明复方作用药效成分奠定基础。

3 中药复方血中移行成分国内外研究概况

吴秀君,肇丽梅[5]建立脑血宁注射液及其静脉给药后人血清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鉴定给药后血清中的主要药物化学成分及来源生药,并对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物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出血中所含化学成分为脑血宁注射液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脑血宁注射液的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

曹洪欣等[6]应用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对以透表解毒法为原则组成的中药复方安替威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以此进行抗SARS病毒作用的研究,取得初步结果。

宋金春等[7]建立了生化汤及口服生化汤后小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并将生化汤中各单味药、给药大鼠血清及未给药大鼠血清三者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了比较,确定生化汤给药后血中出现了9个“移行成分”。其中,6个为生化汤中所含成分的原形、3个为新产生的代谢产物。

王平等[8]采用 HPLC-DAD-UV及 HPLC-MS/MS的方法研究了当归补血汤的入血成分,从口服给药后的大鼠血清中找到46个入血成分,鉴定了其中10个原形成分,并鉴定出21个可能代谢组分。该试验研究为相应中药复方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检测指标。

阳长明等[9]通过确定醒脑滴丸血清药物化学,建立醒脑滴丸及其大鼠体内血清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比较醒脑滴丸给药及未给药大鼠血清的HPLC指纹图谱,通过添加对照品的方法对指纹峰进行确认。确定醒脑滴丸给药后,5个成分未被吸收或已被代谢,血中出现了18个移行成分,其中10个为原形成分,8个为代谢成分,初步确定醒脑滴丸血清药物化学。

此外,还分别有学者对降脂宁[10]、银翘散[11]、生姜泻心汤[12]、冠心 II号煎剂[13]、复方酸枣仁汤[14]等复方中药展开研究,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活性物质奠定了基础。

4 展望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使中医药研究进入了系统药物学研究的科学化领域。随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发展,它进一步阐述产生生物活性的外源性物质,即植物、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机体各方面机能的影响,以阐明方证病三者之间的本质联系。血清药物化学通过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合作,积极吸取各学科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将为揭开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做出巨大的贡献。

[1]田代真一."血清藥理学"と"血清藥化学" -汉方の藥理学fkら始まxiiift藥物血中濃度测定の新しXIV世界[J].TMD研究,1988(5):54-56.

[2]王喜军.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0):789-780.

[3]米永杰,李健.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概述[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6,14(4):34-35.

[4]王莉梅,金向群.中药血清化学在中药及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9,15(1):77-80.

[5]吴秀君,肇丽梅.脑血宁注射液血清药物化学及药动学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8,19(5):376-379.

[6]曹洪欣,王喜军,于友华,等.中药复方安替威血清药物化学和抗SARS病毒试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3):281-282.

[7]宋金春,曾俊芬,胡传芹.生化汤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3):977-979.

[8]Wang P,Liang YZ,Zhou N,et al.Scree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multiple absorbed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metabolites of dangguibuxue decoction by the metabolic fingerprinting technique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diode-array detection mass spectrometry[J].Rapid Commun Mass spectrum,2007,21:99-100.

[9]阳长明,陈玉明,等.醒脑滴丸血清药物化学研究 (Ⅰ)[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9):621-622.

[10]王福刚,刘斌,王伟,等.降脂宁血中移行成分归属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8):912-914.

[11]姜霞,何再安,刘焱文.银翘散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15-16.

[12]刘晓霓,牛欣,司银楚,等.大鼠血中生姜泻心汤黄芩苷含量与胃运动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2):32-34.

[13]甘洪全,梅其炳,王雁梅,等.健康志愿者口服冠心Ⅱ号煎剂后血清中药物化学成分变化研究[J].中国药房,2006,17(3):173-177.

[14]黄从善,陈婧,刘焱文.复方酸枣仁汤有效部位大鼠血清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5):522-524.

猜你喜欢

生化汤滴丸复方
生化汤加味促进剖宫产后子宫复旧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Protective effects of Fufang Ejiao Jiang against aplastic anemia assessed by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etabolomics strategy
穿心莲内酯滴丸
生化汤治疗产后腹痛探析*
HPLC-DAD法同时测定复方罗布麻片Ⅰ中4种成分
UPLC-MS/MS法结合模式识别同时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中11种成分
HPLC法测定蒙药新Ⅰ号滴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探究益母草颗粒联合生化汤丸对促进产后恢复的有效性观察
生化汤联合西药治疗子宫下段切口妊娠疗效分析
复方肝舒丸的质量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