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1-02-11李贤冠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李贤冠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我国的公共场所也蓬勃发展。公共场所是城市的前台,因此,公共场所的卫生状况,对于展现城市形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仍存在不少难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大胆探索新制度、新措施,不断推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1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监管法规惩戒效力较弱

长期以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的依据是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相关的卫生标准。从颁布至今,《条例》及《实施细则》已有20多个年头,在新的形势下,有些条款已不能适应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的需求,甚至妨碍着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进一步发展[1]。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有罚款力度低,罚款金额只有几十元、几百元;处罚程序繁琐,对有些行为的处罚必须先给予警告的行政处罚后,才能实施罚款。在没有有效惩戒手段的配合下,对违犯《条例》的公共场所根本起不到威慑力及惩戒、教育的作用[2,3]。

1.2 公共场所长效监管模式仍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实施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量化分级管理模式,该模式是应用风险性分析理论,对公共场所采取的一项全新的卫生监管模式,也是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但在该模式的推广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一是该项模式缺乏有效配套的扶持政策、激励机制,A级企业在政策上没有优惠,经济上没有扶持,各单位参与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二是宣传力度不强,社会认知度不高。目前,对于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的宣传仍未全方位铺开,仅停留在卫生监督系统以及管理相对人的层面上,而在评级后,许多城市仅在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网站上对卫生级别进行公示,未在报纸、电视等主流媒介上进行公示,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消费者对于此项模式的知情度相对较低,远不如星级酒店的评星深入人心[4]。三是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在等级评审后,企业经营者迎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重点关注门面的豪华气派,对卫生监督部门的评级结果持无所谓的态度,而消费者凭消费习惯进行消费,评级结果没有在消费者、经营者、卫生监督部门3者间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5]。

1.3 卫生知识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是保证公共场所安全卫生、提升卫生安全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的培训模式仍为委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举办,仍限于针对普通员工普及式卫生知识的培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培训形式落后。目前的模式主要采取观看影碟或照本宣科,培训时间短,内容枯燥[6]。二是培训针对性弱。无法根据培训人员工种、岗位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培训。员工级别文化水平差异大,许多基层员工几乎是文盲,而企业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自恃职位高或经验丰富,不屑与普通员工参与此类普及式的培训班[7]。

2 对策与建议

2.1 加快立法进程

在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应制定与本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方面的地方性卫生法规,以保障卫生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根据新形势,提请市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标准,从加大处罚力度、公共场所的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法制化、简化处罚程序着手,以适应新时代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需求,促进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进一步发展。

2.2 不断健全和完善量化分级管理的配套政策和制度

一是出台全市统一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如对卫生等级高的企业减少日常抽检频次,对卫生等级低的企业增加日常抽检频次;与相关部门积极协调,如非A级单位不得承担政府重大会议、活动的接待任务,非A级单位不能参评五星级酒店等。二是建立统一的公共场所量化评级公示制度。统一通过各种主流媒体定期向广大市民公布公共场所的卫生等级,统一制订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牌管理办法,统一制作内容清晰、形式简练的“卫生等级公示牌”。三是建立统一的卫生等级动态升降机制,将日常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等级评定工作与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复核周期进行同步,对存住严重违法行为或发生突发危害健康事故的公共场所实行即时降级,防止企业“一次挂牌、终生受益”。

2.3 不断创新和完善卫生知识培训模式

一是改变培训机构,认定一批社会卫生知识培训机构,将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定期组织培训,并定期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二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针对不同行业以及同一行业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培训,教会员工如何自己控制风险,提高管理者的卫生管理水平;三是设立卫生示范单位,将一批硬件设施好、管理出众的场所作为“规范化管理示范点”,推广其卫生管理经验,并作为现场培训基地;四是建立卫生监督宣教网络系统,可尝试逐步将各类卫生知识宣教、培训功能移交给街道、社区,甚至是社康中心,由他们定期组织对辖区内的经营单位进行宣教、培训。

[1]顾怡勤.上海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5):442-443.

[2]李英哲,张阿大.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3,10(6):378-380.

[3]孙亚明,潘健.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5):743-744.

[4]赵进,沈滨,吴菊霞.西安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效果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6):605-607.

[5]李嘉凌,高金莲,张俭.2006与2008年上海市松江区公共场所监管量化分级管理结果[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3):775-757.

[6]陈燕霞,魏良敏.健康教育在从业人员培训中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03,12(4):201-203.

[7]张伟,周文,李丹,等.广州市越秀区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0,5(19):87-89.

猜你喜欢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基于ARM的公共场所智能保洁车控制系统的设计
夯实监督之基
公共场所 不能乱来
卫生歌
城市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的应对
公共场所禁烟迈出一大步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