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分析教学和科研的一点体会

2011-02-10李遇伯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中多教学风格中医药大学

李遇伯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 300193)

药物分析教学和科研的一点体会

李遇伯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天津 300193)

教学;科研;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借助于分析化学的手段对药物在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俗称“整个药学的眼睛”[1]。作为青年教师,面临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教学和科研并不是对立的,科研可以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奠定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指导科研工作。

1 科研促进教学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教师只有经常从事科研活动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探索新知,提高学术水平,才能在教学中避免死板,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给研究生讲授《药物分析专论》课程时,有一个版块是“代谢组学”。由于我从事该方面的研究,因此在讲课时我会要求学生首先查取文献资料,并设计出实验方案,随后才开始授课。在讲课的过程中,以色谱-质谱图辅以讲授,对得到的试验数据加以说明,并现场演示数据分析软件,最后对所得的实验结果给予解释和说明。这样将自己在科研中经验和教训传授给他们,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课堂效果较好。利用科研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启迪学生,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其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指导科研

通过讲课可以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助于教师个人素质以及工作能力的提高。在每次授课时,一些学生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强化教师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把握,增强其认识的深度,从而使青年教师基本功扎实,专业知识的概念清楚。比如:在一次申报国家课题时,我负责其中的质量控制部分的标书申请工作,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后,仍对研究方案不满意。后来想起在《药物分析》课程中,反复重复一个问题-药品的质量控制包括三部分,即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1]。鉴别就是考察药物的真伪,杂质检查就是考察药物的杂质是否超过限量,也就是看其是否安全,含量测定就是考察其药效成分是否达到一定的含量,即有效性的问题。而目前的研究只是集中在其中的一点,要么只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对其进行鉴别,要么就是采用多指标同时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研究的不多,很少将三点做到一起。因此就从这三点出发,结合现代研究热点,我完满的完成了这次课题的申报。如果没有教学的经历所铸就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我可能就不会想到这样完善,系统化的实验方案。

3 协调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怎样才能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呢,我的体会就是:①在教学中善于学习,认真备课,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②在科研中多交流,平时注意浏览文献。

3.1 在教学中勤于学习,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中向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多思考,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促进自身业务水平和精神品质方面得到不断提高。现在学科设置以及分工越来越细,大多教师的知识面只集中在自己的专业,而对学科的总体发展及动态把握不够。比如:由于在中医药大学工作,而我一直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中医中药理论。因此,利用课余时间去听取其他相关专业,学科的课程,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2 在研究中多交流,平时注意浏览文献

在科研中遇到问题,主动向这方面的研究专家请教,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向他们学习,在科研工作中会少走弯路。其次,养成平时浏览文献的习惯。书本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通过文献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吸收对方的精华,对其不足加以改进,在不断的交流与改进中就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1] 刘文英.药物分析[M].6版.北京:人卫出版社,2008:6.

R914.1

A

1671-8194(2011)36-0468-02

猜你喜欢

中多教学风格中医药大学
基于模式识别的图像中多目标自动分割和分类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AR全景图像光照增强处理中多特征融合算法研究
VR全景图像细节增强处理中多特征融合算法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的探究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常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的调查与分析
通信认知教学中多粒度可重用模型建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