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学教育标准探索创新病理学的教学改革
2011-02-10潘小群
潘小群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以医学教育标准探索创新病理学的教学改革
潘小群
(湘潭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0)
随着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医卫类高职院校不断成长壮大,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由于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跨地区流动,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然要按全球医学教育标准,使医学教育走向国际化,多元化。本文就病理学分析目前的教学现状,并阐述了探索改革创新的教育方法,达到我们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教育国际化;医学教育多元化;病理学教学改革
按照职业技能要求,采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是病理学课程建设的关键,也是改革创新病理学教学的根本所在。随着医学人才的不断流动,我们的病理学教学也需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于推动病理学创新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 医学教育改革的意义
由于医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医学人力资源跨国界,跨地区流动[1],医学教学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多元化,社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而教学设施,信息化教学程度,教学标本以及师资数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效果和质量也不尽相同。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立身发展之本。
2 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以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公布的九大领域36个亚领域医学教育涉及: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学生考核,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育评价,管理与行政,持续更新等[1]医学教育的多元化:教学传统、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评价原则,临床实践机会,可利用的资源。
3 国内医学课程教育现状分析
3.1 中国医学教育标准的特点和优势通过科学研究引入人才培养标准,提倡医学教育研究,具有完整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
3.2 目前国内存在的课程教学质量问题教师方面对教学标准,培养计划,课程体系了解不全,一部分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落后,对教育国际化如改革和开放认识不足,缺乏双语教学能力[2]。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不足,学校对教师的各种培训不够。
3.3 需进一步优化病理学教育教学改革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衔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病理学的概念多,形态内容,分析推理的问题,难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或单一的多媒体显得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果不佳,因此,进一步优化病理学教学,整合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是我们当前重要的工作任务。
4 采用多元化的医学教学方法,是促进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4.1 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要充分认识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和意义,走向教育国际化是确保改革质量的必由之路,对人才培养计划,目标,课程体系要了如指掌。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与考核。
4.2 掌握新时期的课程体系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过程,要将科学研究成果引入教学之中[2],按职业技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病理学精品课程学习网站,为学生提供课外学习工具和操作平台。上网的资源包括;《病理学》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整体课程设计介绍和录像;多媒体课程;实验教程指导;全书题库及参考答案等[2]。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基础知识、应用型技术性人才。
4.3 引入多元化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病理学教学改革
病理学包涵了病理学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两部分的内容,设计面广,既有概念多,病理变化抽象,又有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采用任何单一的教学方法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之中。目前,医学教育的多元化,加快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也促进了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现将目前几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①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是一种以学生主观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3]。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明显,优于单纯的传统教学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病理生理为例,在讲解“休克”、“心力衰竭”、“缺氧”等这些课题时,将临床病例引入课堂,老师将精心准备的问题向同学们提出[3]激发他们的思考,讨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改变教师满堂灌的常规模式,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内容。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课时充足,学生人数少的班级,如果是大课,学生人数多,可以采取教师自问自答来讲授临床病案或以讲授病例来总结这一课题内容。②4.3.2采用专家的专题讲座与学生的读书报告穿插进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每个学期根据教学内容,各穿插开展2~3次[3]。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请临床专家来讲授,因为他们临床经验丰富,结合临床案例,讲解透彻,使学生印象深刻。开展学生读书报告会,采用的方法是,先在网上够公布3~5个病案,由他们自选1~2个病案[3],请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查书,开展小组讨论,最后按提出的问题总结成文,每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总结发言,提高了大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优势:目前,采用的多媒体课件教学,特别适合于形态学的内容。如学习病理学“肿瘤”这一章节内容时,可通过屏幕直接看到肿瘤患者的外观,各种肿瘤的形态特征。另外学习“栓塞”这一内容时,可通过多媒体的动画片,看到栓子在血管内的运行过程,最终栓塞的部位,后果,生动形象,能使学生很快掌握栓子的运行规律和预防措施。④发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轨式的教学模式[2]其优势在于能使学生收到“学了就练,立见实效”的效果,理论知识很快得到巩固,不会发生脱节。所采用的方法如下:如学习“肿瘤”、“炎症”等内容时,1~2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3~4节课即进入实验室,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观看肿瘤、炎症等大标本及图片说明-观察组织学形态变化的图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特点-课堂绘图-课堂病例讨论。这种一环扣一环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
在学习“空气栓塞”这一专题内容时,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先学习理论知识,然后进入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复制“空气栓塞”的动物模型。即能使学生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5 要善于总结教学改革成果,并不断探索创新
采用以上这些教学方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要善于总结经验,促进教学改革的总结和提高。
由于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病理学课程开设时间不适宜,课时少,学生多,师资数量,教学资源相对不足[4],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在教改方面,任重道远,需要不断探索,创新。
[1]睦建.从医学教育标准探讨病理学教育教学改革[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C].2011:2-4.
[2]张惠铭.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病理学理论课与实验课并轨教学模式的探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C].2011:17-19.
[3]吴立玲.建设病理生理学精品课程的一点体会[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C].2011:1.
[4]朱孔利.高职护理病理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大、中专教育工作委员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C].2011:16.
R36
A
1671-8194(2011)36-04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