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站医务人员的HIV防护

2011-02-10李瑞丽秦强国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锐器消毒剂医务人员

李瑞丽 秦强国 张 颖

(1 河南省焦作市中心血站,河南 焦作 454000;2 焦煤集团中央医院,河南 焦作 454000)

HIV是艾滋病病毒,又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它可以引起一种慢性致死性传染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又称艾滋病(AIDS)。HIV主要通过血液、性、母婴传播,特别是血液传播的危害性最大。血站的医务人员在采集制备检测运输保存等工作环节中要接触血液,存在着潜在HIV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对HIV的防护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对HIV防护的策略总结如下。

1 工作前防护

1.1 医务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知识、个人防护和有关标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的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科室工作。

1.2 医务人员要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和暴露后的处理程序,每年还要接受新的培训。

1.3 医务人员工作前,应按照有关规定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工作完毕必须按顺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不得穿工作服离开科室。

1.4 医务人员应将所有的血液样本及被血液污染的物品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物质,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工作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标准操作规程》检测及处理血样。

2 日常工作防护

2.1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必须戴手套,工作帽,穿防渗透性的工作衣,工作鞋,必要时戴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工作时不能用手直接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2.2 医务人员的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血液样本时,应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操作过程中,如手套有破损应立即更换新的手套。

2.3 采血护士和检测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操作应小心细致,防止被针头、加样针等锐器刺伤,禁止手直接接触使用过的针头和加样针。

2.4 使用过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里,统一消毒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接触血液的物品及进行采集检测制备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放入黄色的有标识的严格防漏的专用容器中,由医疗废物暂存处集中收集处理。

2.5 每天工作前对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的台面、地面、仪器表面进行清洁。工作结束后再次清洁、消毒,并用臭氧、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和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

3 暴露途径

3.1 皮肤损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因意外被注射器等锐器刺伤。不完整的皮肤接触HIV,但感染的危险性相当低。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具刺伤后,HIV感染率为0.33%[1]。

3.2 黏膜暴露:医务人员的眼、鼻等黏膜接触到HIV或含有HIV的血液溅入。

4 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4.1 皮肤针刺或切割伤: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和大量流水彻底冲洗,然后用75%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

4.2 皮肤污染:先用肥皂,再用自来水冲洗污染部位,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如75%乙醇或其他消毒剂。

4.3 黏膜污染:立即用大量流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污染部位,特别是眼睛溅入时应避免揉擦,连续冲洗至少10min[2]。

4.4 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以防止感染物接触及皮肤,并立即将污染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4.5 污染物泼溅:发生小范围污染物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污染物泼溅时,应立即通知主管领导和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程序。

5 暴露专人管理

5.1 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否是HIV病毒感染,当事人都认真填写职业暴露情况登记表。在发生职业暴露后,对被暴露者,尽管尚未证实是否感染,也要采取预防措施。

5.2 从暴露发生起1年内,视为可能的艾滋病病毒传染源加以预防。应接受医学咨询和追踪检测,HIV抗体检测包括:暴露后检查和至少12个月内定期检查(即时、6周、12周、6个月共4次)。

5.3 对于感染可能性很小的意外事故,建议不使用药物预防;对于感染可能性很大的意外事故,可使用药物预防,治疗方案需根据暴露情况由专家决定。

5.4 暴露者最好仅向科室主任和站内主要领导报告,有关知情人应为当事人严格保密,特别是已经造成暴露感染的情况下,任何人不能向外界和无关人员泄漏当事人的感染情况。

5.5 每个科室都设一名科室安全管理员,负责定期检查更换急救箱内物品,保证急救箱内的消毒剂等物品在有效期内使用,并认真做好记录。

6 结 论

医务人员必须接受严格的专业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防护习惯,才能从根本上降低HIV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总之,坚持预防为主和安全操作,是避免因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措施。

[1] 张艳,安晓凤.浅谈急症剖腹产医务人员的HIV防护[J].中国保健营养杂志,2010,9(15):189.

[2] 邓翠华,薛俊太,魏建林,等.加强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及措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1):73-74.

猜你喜欢

锐器消毒剂医务人员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