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科应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防护对策

2011-02-10程晓玲谢红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皂苷钠静脉炎输液

程晓玲 谢红梅

(重庆市西郊医院外二科,重庆 40005)

创伤、骨折及术后肢体的肿胀以及静脉回流受阻等并发症是骨科医师常常遇到的问题,有时还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消除肿胀及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显得十分重要。七叶皂苷钠是从七叶树种植物天帅栗的干燥成熟种子提取的一种含酯键的三萜皂苷的钠盐,具有抗炎、抗渗出、消除肿胀、清除自由基、增加静脉张力,以及改善微循环以及神经保护等作用,而广泛应用于骨科等疾病的治疗。常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由于其具有脱水作用,在创伤科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在静脉滴注1~5d后,在血管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及其周围组织损伤,如酸、麻、胀、痛,部分表现为静脉红肿、变硬,局部皮肤发红,有条索感,静脉弹性消失。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而且直接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我科从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对接受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的55例患者采取综合性的防护措施,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随机选取我科55例患者使用七叶皂苷钠静脉输液,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91岁,人工关节置换术10例,四肢骨折术后20例,脑出血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

1.2 用药方法

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500mL加七叶皂苷钠15~20mg静脉滴注。

1.3 输液方法

选择健侧上肢前臂大静脉,且局部无疼痛、肿胀及皮肤破溃,每分钟滴速40滴~60滴,90~120min输完。7~10d为1个疗程。用药前均采用保护性静脉穿刺、局部血管热敷、将液体加温输入,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尽量避免使用留置针等措施。

1.4 血管反应情况

28例患者未出现静脉炎;15例患者用药3~5d后出现静脉炎,症状较轻,临床表现为穿刺肢体轻度肿胀、疼痛,沿静脉穿刺点出现一条较短的红线。经局部热敷后最短1d,最长5d,平均3d肿胀消退。12例患者用药3~7d后静脉炎症状较重,临床表现为沿静脉穿刺点向上出现条索状红线,静脉壁变硬,血管弹性降低,局部组织发红,并有灼热感。经生理盐水200mL加β-七叶皂苷钠20mg湿敷20~30min,TDP灯局部照射,3~5d症状缓解。

2 β-七叶皂苷钠导致静脉炎的原因

2.1 pH 值

正常人体血液 pH 7.35~7.45,在此范围以外的溶液均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导致静脉炎的发生。低pH值的溶液更容易引起输液性静脉炎,是输液诱发静脉炎的危险因素之一。 七叶皂苷钠溶液 pH 4.6,明显低于人体正常的pH值,可能是导致输液性静脉炎的主要原因之一[6]。

2.2 微粒因素

β-七叶皂苷钠主要含有七叶皂苷钠 A、B、C 和 D,此 外还含有少量的糖元、苷元、脱酰基的降解产物和其它杂质[2]微粒在短时间内进入静脉,有可能引起血栓,造成 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产生水肿和炎症。另外,由于微粒的碰撞作用,使血小板减少而易出血,造成局部供氧不足,产生静脉炎。

2.3 药物因素

β-七叶皂苷钠的抗炎作用是通过引起肾上腺皮质增 加皮质酮类的化合和分泌,而皮质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蛋白质合成,减慢伤口愈合,所以患者往往在静脉滴注 1~5d时发生肢体肿胀等反应[3]。另外,七叶皂苷钠渗入皮下后,造成局部组织渗出、肿胀,使局部组织张力增加,压力增大,且该药不易吸收,刺激性强,在炎性介质的作用下,刺激局部血管,反应性地引起静脉收缩、痉挛,导致静脉炎。静脉滴注β-七叶皂苷钠时,如果合并使用血塞通、苦碟子等活血化瘀类药物及甘露醇等,会明显增加局部疼痛、静脉炎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3 静脉炎的防护对策

3.1 心理护理

用药前向患者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施以静脉输液健康教育,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取得患者的配合,在用药中、用药后,及时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应,施以健康指导,用爱心和过硬的技术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

3.2 静脉的选择

血管应选择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避免多次穿刺,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避开靠近关节、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避免反复穿刺同一部位与甘露醇合用时尤应注意,对老年患者及有血管性疾病者应避免使用下肢静脉,尽量选择较粗而直的静脉并将注射肢体适当抬高以利于回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3.3 尽量避免使用留置针

通过头皮针和留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比较,临床中观察到留置针在使用第二天,患者静脉穿刺点以上很快出现条索状红线 疼痛,皮肤肿胀,液体滴入不畅,很多患者害怕输液。采取立即拔出留置针,改用头皮针重新穿刺,用药前3天以内,很少有患者发生静脉炎。因此采用头皮针静脉输注能降低静脉炎发生率[1],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4 局部热敷

穿刺前局部热敷,可使局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解除血管痉挛,增加通透性,防止大分子物质沉积于血管壁和加快新陈代谢,有利于减轻静脉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

3.5 输入加温液体

β-七叶皂苷钠加温输入使血管受热后管腔增大,可使穿刺针穿刺时因疼痛引起的血管痉挛解除,液体血液黏度下降,血流速度相对加快,液体进入管腔后很快被稀释,有利于减轻和避免局部刺激症状和血管壁的损伤,缓解注射部位疼痛及肿胀[5]。

3.6 选5%葡萄糖作为溶媒。5%葡萄糖配制七叶皂苷钠比生理盐水配制对静脉的损伤小。

3.7 合理安排输液

在输注七叶皂苷钠前后均用其他液体缓冲,单独输液可在输七叶皂苷钠前后静滴生理盐水50mL,稀释停留在局部血管内的药液。较快输液速度(60gtt/min)输注的患者其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慢输液速度(30gtt/min)输注的患者其静脉炎的发生率低[7]。

3.8 发生静脉炎后应立即停止该药,并抬高患肢。单纯的红、肿、痛 用生理盐水200mL加β-七叶皂苷钠20mg湿敷或用停输原药液进行湿敷,用纱布蘸药液以不滴水为度直接敷于炎症局部,一次为20~30min,每日3次,最短1d,最长5d,平均3d,症状即可缓解。此药用予局部外敷,能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湿敷效果明显优于33%硫酸镁液[4]。

4 体 会

通过静脉滴注 β-七叶皂苷钠并发静脉炎,体会到加强责任心,不断学习和补充药物学知识,提高护士安全用药水平。在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主动询问,认真检查有关症状和体征,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做好记录,采取合理的给药方案、适当调整输液pH值、减少粒径较大的微粒、保温措施、保护性的静脉穿刺,本55例患者均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了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取得满意的效果。

[1] 宋小珍,杨蓉.通过头皮针和留置针静脉输注β-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比较[J].护理研究,2010,24(7):1829-1829.

[2] 袁滨,沈利,王静.静脉炎的发生因素[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2):2430.

[3] 杨小春,宁宁.B-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4):667-669.

[4] 徐辉,万双青.硫酸镁局部湿敷治疗留置针致浅表性静脉炎的观察与护理[J].淮海医药,2008,26(4):360.

[5] 张美玲.β-七叶皂甙钠加温静脉滴注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2,23(7):812.

[6] 李葆华,张进,黄润州,等.溶液pH值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2):113-115.

[7] 董桂芬,曾爱莲.输液速度对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影响[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7):1477.

猜你喜欢

皂苷钠静脉炎输液
七叶皂苷钠对HepG2肝癌细胞氧化应激和体内成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七叶皂苷钠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轻型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486例注射用七叶皂苷钠主动监测情况分析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
七叶皂苷钠与化疗药联合对HT-29 结肠癌细胞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