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青少年吸烟预防和控制策略
2011-02-10王娟张洁香
王娟 张洁香
(吉安市吉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西吉安 343000)
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无益,并且年龄越小吸烟的害处越大。因为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器官处于量变与质变中;尤其是在青春期,身体发育突飞猛进,身体器官还不成熟,较娇嫩,比成人容易吸收有毒、有害物质,毒害更大,但排除这些有毒、有害的物质却较慢。我们都知道烟中含有剧毒物质尼古丁,对于身体器官娇弱的青少年,如果吸入这样的物质,对其无疑是致命的危害。
1 影响青少年吸烟的因素
要想对青少年吸烟行为进行预防控制,就必须先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青少年产生吸烟行为。根据分析,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因素。
1.1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是指青少年所生活的生活环境。主要又分为以下几方面。
(1)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从小生活接触最多的环境。因此,家庭成员的行为以及父母等的教育对青少年是否尝试吸烟有着重要的影响。
(2)同伴的影响。人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属性,因此,总会结交朋友和同伴,如果同伴中有吸烟者,那么青少年往往为了能获得同伴的认同也尝试吸烟。
(3)烟草广告与促销。吸烟者对于烟草品牌的选择始于第一支烟,因此,烟草公司往往投入广告费用,进行宣传活动,而青少年对于电视、网络等的接触日益密切,也更容易受这些广告的影响。目前,国家对烟草广告进行了严格管理,影响相对而言减小。
(4)政策因素。政策因素主要是政府通过法律法规来控制青少年获得香烟的渠道,减少其获得香烟的几率。
(5)学校对吸烟行为的防控措施。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场所,也是一个接触较多的环境。校园中的老师,同学是否有吸烟行为,或者说是否在不吸烟的学生面前吸烟,对青少年是否产生吸烟行为有重要影响。
1.2 个人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性别因素。目前,吸烟的男性较女性多,但有的女性把吸烟视为男女平等的表现,因此,女性吸烟者逐渐增多。
(2)对吸烟知识的认识以及吸烟行为的态度和观念。个人对吸烟的危害的认识以及对吸烟行为的态度以及观念对青少年是否产生吸烟行为有重要作用。如果青少年对吸烟的危害认识不清,同时认为吸烟行为是魅力、成熟等等的标志,那么产生吸烟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吸烟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
(3)个人性格因素。相关的研究表明,性格较内向,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的人,往往以吸烟来舒缓自己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4)学校表现不好。学校表现不好导致吸烟主要有两方面可能原因:一是学校表现不好,导致紧张、焦虑,进而以吸烟来排解;二是以吸烟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2 预防和控制对策
为了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青少年吸烟,对不同的因素建议如下。
2.1 家庭和同伴因素的应对
家庭是预防与控制青少年吸烟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一个家庭中的部分成人有吸烟习惯,或者都有,那么首先就给青少年制造了一个容易染上吸烟习惯的坏环境。在吸烟环境的熏陶下,他们会更容易不自觉地去拿一支烟来尝试。家长可能不允许,但在家长们看不见时,他们很可能从烟盒中拿支烟,带到家长看不见的地方试试,进而发展到自己去购买,渐渐养成吸烟习惯。调查结果表明,有约8.2%的初中生开始吸烟,高一大约有26%,高二更多。这些吸烟学生都与家庭或者同伴是否吸烟密切相关。因此,要防控青少年吸烟,需从家长开始做起,做到家里人不吸,同时要对青少年选择同伴给予指导,远离吸烟者。
2.2 学校因素的应对
对于学校的因素,首先是对于来自老师的影响,应该让老师不仅不在学生面前吸烟,而且在办公室等相对封闭的环境也不吸烟,毕竟学生有时会去找老师,有可能遇上。对于有吸烟习惯的学生,学校应通过教育,劝导学生戒烟,同时应设法切断学生获取香烟的渠道。
2.3 广告和促销因素的应对
对于广告和促销因素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切实保障法律法规的落实。做到不让青少年接触香烟的广告和促销;其次,烟草行业应加强自律,切实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不做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最后,全社会应该对烟草广告和促销活动予以监督。
2.4 对于国家层面因素的应对
国家不仅仅要对烟草行业进行规范,使烟草行业不进行广告和促销这些助长青少年吸烟的行为,而且应该对烟草征收重税,进而提高香烟价格,使学生无力获得香烟。对于烟草销售企业,应该认真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将香烟销售给青少年,对于违规企业,一律给予严惩。
2.5 青少年个人因素的应对
青少年自身首先应该对吸烟的危害以及吸烟行为有深入正确的认识了解。知道了吸烟的危害以及吸烟行为本身并不是魅力和成熟的标志而自律,不去吸烟。同时,要让自己性格开朗,遇到逆境时,不要以吸烟的方式来舒缓释放自己的情绪。
3 结语
青少年吸烟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危害,而社会以及个人的诸多因素使得青少年容易受到影响而产生吸烟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家庭以及青少年自身都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预防和控制青少年产生吸烟的有害行为习惯。
[1] 叶恭绍.如何控制和预防青少年吸烟[J].北京医学,2008.
[2] 郑频频,傅华.青少年开始吸烟的影响因素[J].中国学校卫生,2004.
[3]罗军民,饶巩.预防青少年吸烟行为发生的对策探讨[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