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操作常规与影响因素分析
2011-02-10周莉
周莉
(吉林省抚松县中医院 吉林抚松 134500)
血常规检测现在又称作血液学分析,是指通过对微量血液的检测,对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系统的各项参数的质和量进行分析。血液中的任何有形成分发生病理变化,都会影响全身的组织器官;反之,组织或器官的病变可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而血液学分析及其结果对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很大的帮助。血常规是临床医学检验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检验常规之一,血常规检测主要包括白细胞(WBC)及其分类,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HGB)及血小板(PLT)等。它不但是诊断各类疾病的基本依据(血液系统疾病及某些传染病如肾综合症出血热等)。还是对许多疾病(尤其感染性疾病及肿瘤放化疗后)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我们如何获取准确、可靠的数据,就必须熟练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并充分考虑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多种影响因素,并严格加以预防、控制。
1 标本的制备
血液细胞检验标本的制备分为采集和抗凝与稀释2个大步骤。标本采集是首要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正确标准的采集方法可保持血细胞的完整形态不受破坏。
1.1 血常规标本采集
最常用的途径是静脉采血和末梢毛细血管采血。据有关文献报道,静脉血血样准确率较高,末梢毛细血管血样稳定性相对差一些,尤其是血小板计数末梢血普遍偏低,所以我们在采取末梢血时,在选择好操作部位后,操作一定要轻柔,避免过度挤压导致破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采取静脉血时,抽血时避免产生大量泡沫,否则可能导致溶血,造成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细胞比容降低,样品采集后要立即送检,应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尽快处理、尽快检测。
1.2 标本的抗凝与稀释
用于血常规检验的血样必须经抗凝剂抗凝处理,抗凝剂过量及不足均对血细胞有不同的影响,血液检查的标本量与抗凝剂比例要合适,血液比例过高时,血浆中容易出现微凝血块,可能阻塞血细胞分析仪,同时影响一些检验结果。血液经EDTA抗凝后,白细胞的形态会发生改变;所以,为防止血样中小凝块的形成,保证仪器进样时标本能充分混匀,尽量采用静脉血样。而且毛细血管血与静脉血之间,不论细胞成分或化学成分,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比较及判断结果时应给以考虑。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两部分组成的红色粘稠混悬液。在进行血细胞检验计数时,直接用血液计数是困难的,无论是镜检还是用血细胞分析仪,血液均需合适准确的稀释后才能进行血细胞的检验计数。基于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在血细胞分析仪的设计应用中,稀释倍数和计数容量是最重要的设计指标之一。稀释倍数过低,会形成细胞排队通过传感器的重合缺损;稀释倍数过大,则会造成一定测量容量内血细胞的数量过少,这都会严重影响血液细胞检验的测量精度。
1.3 检验结果有异常或与临床明显不符时应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
检验科人员对送检标本的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要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与临床相互沟通,如发现检验结果与临床明显不符的,应及时寻找原因,必要时给予复查。
2 讨论
总之,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要想取得准确的检验数据,就要在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中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血常规检测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这就要求检验工作者要不断学习,强化培训,严格要求自己,不但要有熟练的检验技术,
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注重与临床的相互沟通,加强相互合作等。
[1]苗永智.静脉穿刺的几点体会[J].青岛医药卫生,2009,41(6):449.
[2]熊异平.不同采血方法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6,3(2):77~78.
[3]刘颖.血液标本的采集步骤与注意事项[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3):177.
[4]洪宗之.抗凝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J].西医结合杂志,2005,14(2):23.
[5]刘翠香.血常规测定中预稀释血液放置时间过短对结果的影响[J].上海医学,2004,27(3):175.
[6]孙道芳,周连凤,吴艳华.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齐鲁医学检验,2003,14(1):56.
[7]王绍琴,秦冰如,潘桂英.尿干化学检测与传统手工检测的差异[J].大理学院学报,2004,3(3):23~24.
[8]杨志,陈兰英,周铭.尿干化学分析与尿沉渣镜检的比较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1):61~62.
[9]郝青华.如何提高粪便检验定量[J].中华名医论坛,2004,6.
[10]朱秋红,任艳萍.应重视粪便虫卵的检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5,16(4):195.
[11]王继贵.美国yale纽海芬医院检验科考察记[J].临床检验杂志,1990,8(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