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祁连、天峻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现状调查

2011-02-10李桂兰赵启明

中国动物检疫 2011年6期
关键词:布病牦牛牛羊

李桂兰,赵启明

(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青海 西宁 810001)

青海省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治工作,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开展群防群治,广泛进行了病原学、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实施布病检测、连续免疫、检疫淘汰等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06年底全省8个州(地、市所属)3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布病稳定控制区标准。但近年来,我省部分县反映牛羊流产类疾病频繁发生。为此我们于2008年至2009年在祁连、天峻两县组织开展了牛羊布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牲畜构成以白藏羊、牦牛为主。中部小块农区有部分草地放牧牛、羊、绵羊育肥和黄牛改良。截止2008年,各类牲畜存栏138万头(只),其中藏羊120万只,占86.97%,可繁殖母羊69万只,母畜比例57.5%;牦牛18万头,占13.04%,可繁殖母牛6.37万头,母畜比例35.41%。

天峻县有可利用草场面积2199万亩,是一个纯畜牧业县,以羊、牛为主。各类牲畜存栏68.86万头(只),其中藏羊58.75万只,占85.32%,可繁殖母羊36.86万只,母畜比例56.5%;牦牛9.12万头,占13.24%,可繁殖母牛4.19万头,母畜比例37.2%。

2 布病防治历史回顾

两县牛羊布氏杆菌病防检工作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1960年至1991年采用试管凝集、琥红平板凝集、全乳环状反应等方法,对全县牛羊进行了9次不同规模的调查。上世纪六十年牛羊感染比较严重,牛阳性率达16%,羊阳性率达9.58%;七十年代感染有所下降,羊阳性率为6.17%;到八十年代初又有明显回升,个别牛群阳性率达40%;九十年代初明显下降,1992—1995年通过控制区标准验收;1995—1997年通过稳定控制区标准验收[1]。近年来,这两个县的部分乡镇牛、羊布病流产现象增多。

3 布病的血清学检测

3.1 血清样品收集

血清样品分别采集海北州祁连县的默勒、峨堡、阿柔、野牛沟和央隆五个乡镇和海西州天峻县的织合玛、快尔玛、舟群和新源四个乡镇牧户的牦牛、藏羊群中。采血时均空腹采集后,置4℃冷藏柜中冷藏4~6 h后,在室温条件下待血清析出后,收集血清,置-20℃冰箱待检。

3.2 检测方法

按照GB/T18646-2002《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操作[2]。

3.3 监测结果

祁连县监测结果:在1028份牦牛血清中,检出布病阳性血清77份,检出率为7.49%;2044份藏羊血清中,检出布病阳性血清26只,阳性率为1.27%。天峻县监测结果:在1028份牦牛血清中,检出布病阳性血清135份,检出率为13.13%;2042份藏羊血清中,检出布病阳性血清62只,阳性率为3.04%。详见表1。

4 流行病学调查

在祁连县5个乡镇10个行政村开展调查,走访牧户157户,经了解近5年牛羊流产普遍有所回升,流产率在4%左右。流产最为严重的地区是默勒镇的老日根村、才仕土、瓦日尕3个村和峨堡镇的黄草沟、峨堡2个村,而上述5个村,母牛流产在5%~7%之间,主要为4岁以上的成年牛,而羊的流产率一般在3%~4%。

天峻县这次流行病学调查中,结合检测采样工作,分别在织合玛、快尔玛、舟群、新源、苏里五个乡镇进行了牛、羊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走访了11个行政村的172个牧户,共调查牛、羊10.9万头只,其中牛1.9万头、羊9.2万只。个别地区牛的流产率在2%,羊的流产率在2%~4%。

5 结果分析

祁连县牦牛阳性率为7.49%,藏羊阳性率为1.27%,母牛流产在5%~7%之间,羊的流产率一般在3%~4%;天峻县牦牛阳性率为13.13%,藏羊阳性率为3.04%,牛的流产率在2%,羊的流产率一般在3%~4%。天峻、祁连地区的布病阳性率高于控制区标准,且具有较高的流产率,属于疫区标准。分析原因,主要是前几年放松了布病的防治工作,虽然这些地区曾达到稳控区标准,但停止免疫已经有十几年,祁连县从1992年达到稳控区以后,停止免疫已16年,天峻县1994年达到稳控区后,停止免疫已14年。而且在此期间,全国许多地区存在布病感染回升情况,动物及动物产品流动频繁,特别是种畜串换等情况,使病原在一定区域传播,导致布病感染情况严重回升。加之检测的阳性畜不能及时检疫淘汰,造成了自然感染和繁殖感染。

6 建议

6.1 加强布病监测。目前,造成流产的因素很多,真正原因还不够清楚。按照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2015年布病、结核两病防治规划大纲》要求,扩大检测面,采取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摸清情况。

6.2 加强检疫,淘汰阳性畜。要求各级政府将布病纳入当地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对全省牛、羊种公畜及奶牛全面进行布病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畜全部淘汰处理。

6.3 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对海北、海西、海南和东部农区,重点地区有代表性进行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我省牛、羊布病感染情况,提供决策依据。

6.4 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天峻、祁连两县,在2009年恢复免疫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免疫密度,保证免疫质量,力争通过3—5年的免疫,使该地区布病得到控制。在免疫期间,对这些地区的种公畜、生产母畜禁止调运和串换。

[1]王虎.青海省地方病预防与控制读本[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129-154.

[2]GB/T18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布病牦牛牛羊
赛牦牛(布面油画)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旅月”归来出苗 牛羊有望吃上“太空草”
跟着牦牛去巡山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牛羊各几头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