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
2011-02-10王义法
王义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浅表性膀胱癌占70%~80%,处理的目的是局部治疗及预防复发,大多可采用手术切除或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但术后1年内复发率可达50% ~70%[1]。膀胱内灌注是预防术后复发的最常用的手段,西平县人民医院肿瘤科于2006年6月至2009年8月对7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应用吡柔比星(THP)短期和长期行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32~76岁,平均53.5岁。初发68例,复发10例。其中:A组单发肿瘤26例,多发肿瘤13例;B组单发肿瘤29例,多发肿瘤10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及泌尿系统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膀胱镜检查等,根据肿瘤大小、数目及部位分别施于TUR-Bt(22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8例)及膀胱部分切除加输尿管移植术(8例)。
1.2 方法 对78例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39例,两组患者肿瘤特征与手术方式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术后1~2周开始灌注,THP 30 mg溶于40 ml蒸馏水,排净尿液后灌药,膀胱内保留30 min,每5 min变换体位,然后排出药液,每周1次,共8次。B组前8次灌注同A组,以后改为每月1次,连用10个月,总疗程12个月。术后定期做血尿常规及膀胱镜检查,所有患者1年内每3个月一次膀胱镜检查,以后半年1次膀胱镜复查;观察每次用药后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膀胱镜检查发现可疑病变,取活检病理证实是否为膀胱癌术后复发。随访2年,随访率为100%。根据随访结果计算肿瘤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A组4例(10.3%),B组2例(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肿瘤复发率:A组7例(17.9%),B组5例(12.8%),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4例(10.3%),B组12例(30.8%),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9例(11.5%)患者有局部不良反应,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和膀胱区疼痛不适,2~3 d后症状缓解,不需中断治疗;8例复查膀胱镜时发现局部膀胱黏膜充血水肿,且伴不同程度之滤泡样增生,局部活检证实为膀胱黏膜炎性改变,考虑为THP所致之化学性膀胱炎,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继续用药未见不良反应。
3 讨论
膀胱癌初次发病时多为浅表性乳头状瘤,但是单纯肿瘤切除后复发率极高,且有相当一部分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高或浸润能力增强,最终发展成浸润性癌[2]。因而,防治膀胱癌术后复发是提高膀胱癌治疗水平的关键。术后膀胱内灌注药物治疗,可消除残余病变及原位癌,降低和延缓肿瘤复发,防止肿瘤浸润,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3]。膀胱灌注治疗是浅表性膀胱癌术后预防复发的一种首选局部治疗方法,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应是化疗药物能迅速在膀胱组织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全身吸收量少,毒副作用小。吡柔比星是一种新型半合成蒽环类抗恶性肿瘤抗生素,作用机制是通过直接嵌入DNA双螺旋链,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DNA复制与转录,导致肿瘤细胞死亡。许多研究表明,THP在肿瘤组织内弥散速度快,抗癌效果好,可有效迅速杀伤肿瘤细胞,仅少量吸收入血,毒性反应低,作为膀胱灌注药物预防复发是理想的选择[4]。本组临床结果表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短期应用吡柔比星腔内灌注与长期应用相比,术后肿瘤的近期复发率相似,而短期应用局部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1]陈晓,李贤羿,韩志文,等.TUR-Bt术后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复发的临床观察.中国肿瘤临床,2001,28(6):447-448.
[2]叶敏,舒畅,马邦一,等.吡柔比星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及预防膀胱癌术后的复发的效果.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1):16-18.
[3]瞿连喜,金建军,王继功.米托蒽醌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2,23(3):167-168.
[4]孙宏斌,刘军,苏江浩,等.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6):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