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促进措施初探
2011-02-10撰文曹菊
撰文/曹菊
花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国民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目前花生已成为第二大秋作物。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花生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严重的制约着花生产业的发展。通过对花生产业的调研,特提出花生产业制约因素和改进措施如下。
1、制约因素
1.1 种植观念守旧
受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在花生种植过程中田间管理粗放,部分新品种新技术还不被群众所接受,普及率低,从而制约了花生产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
1.2 品种退化
在品种利用上,良种普及率不高,优质、高产品种面积所占比例为25%-30%,农民自留种和串种现象普遍,导致部分品种退化严重,增产潜力不大。
1.3 田间管理不到位
新技术应用不到位,如施肥水平低且不合理,密度不合理等,难以达到高产优质,以茎腐病、青枯病为主的病害和以蛴螬为主的虫害危害严重,多数农民防治不当,导致减产严重。
1.4 机械化程度低
花生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生产环节不科学,农业机械不能被推广普及,劳动力投入量和劳动强度比较大,机械化程度低,这与农业现代化快速的今天发展不相适应,严重制约着花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5 产品安全意识不强
部分农民认识不足,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操作,致使部分商品花生农残超标,降低花生品种,制约了部分花生产品销售。
1.6 投入高、补贴较低
花生种植相对于其它粮食作物投入比较大,每667m2要300-400元,而政府每667m2仅补贴10元,补贴比例较小,不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1.7 重茬多、倒茬难
受传统种植习惯的影响和土地面积的限制,花生种植倒茬困难,重茬现象比较严重,致使病虫害发生率比较大,从而导致花生减产较大。
1.8 农业技术推广不到位
部分地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有的农技推广部门受经费限制,不能很好地发挥职能,致使花生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不能及时有效的传递到农民手中,大大降低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率。
1.9 劳动力不足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越来越显得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花生产业的发展。
2、促进措施
2.1 积极引导、改变种植观念
加强花生新品种和新技术宣传力度,积极推行花生高产示范点建设,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好处,使其自觉转变种植观念,促进花生产业良性快速发展。
2.2 引进选育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
科研部门加大新品种的选育力度和步伐,建立花生育种、栽培研发中心,以新品种引进、选育为核心,结合气候特点,开展多途径育种,加快花生品种更新换代步伐。
2.3 采取科学有效的种植措施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推广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抗重茬技术、化学除草技术、种衣剂拌种技术、微肥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科学使用技术等。生产中正确用肥用药用水,合理密植,精细管理,及时播种收获,并做好收获、贮藏的后期保管工作,提高产品质量,真正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达到效益最大化。
2.4 农机与农技相结合,优化生产能力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技部门在推广新技术同时,要积极推广新型农业机械,加快花生机种、机收等机械化进程,提高花生机械化生产程度,着力解决花生生产中用工贵、劳动强度大、难以规模化等问题,提高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花生产业的上档升级。
2.5 提高安全意识,保障食品安全
积极宣传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推行花生无公害种植技术,提高花生品质,保证花生初级产品及深加工产品的食用安全,提升市场竞争力。
2.6 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
进一步加大花生生产的补贴力度,将花生生产的重点地区所有种植户全部纳入补贴范围,另外政府还应在农业投入、农业贷款、地膜覆盖、化肥供应等方面给予照顾,提高农民花生生产的积极性。
2.7 积极推广间作和轮作种植技术
各农技推广部门要积极研究花生间作和轮作种植模式,促进花生种植换茬、倒茬,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率,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2.8 加大农技推广投入
一是建立健全乡镇等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对各花生生产重点村的技术推广工作分片包村,责任到人,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力度;二是加大农技推广经费的投入,使农技推广部门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为花生及其它产业的发展多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