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在京郊都市生态循环农业中的应用

2011-02-10张国庆王贺祥

中国食用菌 2011年3期
关键词:京郊菌渣工厂化

张国庆,王贺祥

(1.北京农学院生物技术学院,农业部都市农业 (北方)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2.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

我国每年农林业的秸秆、枝杈以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总量估计达7亿吨,北京市农林业副产品每年也有300多万吨。其中的75%~80%被用于畜禽饲料、秸秆还田和农村燃料等,剩余的20%~25%如果被焚烧,将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1]。同时,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化肥的问题,造成具有致癌作用的N-亚硝胺的前体硝酸离子 (NO3-)和亚硝酸离子 (NO2-)的含量在农产品中超标[2]。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农林业副产品,如何利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肥料,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食用菌产业以秸秆、枝杈、畜禽粪便以及酿造业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生产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食用菌产品,既为农民带来经济收入,又减少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食用菌采收后的菌渣还能生产出大量的有机肥,有利地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所以,食用菌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这一观点由我们首次提出,并得到同行们的广泛支持,更在最近几年的京郊食用菌推广中,得到了鲜活的验证。

1 食用菌产业在生态循环农业中的作用

1.1 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以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为例,利用农业生产的稻草、麦秸、玉米秸以及家畜粪等为原料,每亩大棚的纯效益平均在6 000元以上。近年来在京郊密云、通州、延庆、房山以及河北、山西得到推广,深受广大农户朋友的欢迎。

1.2 适宜性强

食用菌产业可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农业的废弃物进行栽培,根据农业副产品的种类选择适宜栽培的食用菌种类。例如,利用棉籽皮栽培金针菇、平菇等;利用棉秆和玉米芯栽培平菇、香菇、鸡腿菇;利用稻草、麦秸、玉米秸栽培双孢蘑菇、草菇;利用木屑、枝杈栽培香菇、灵芝;利用栗树枝杈、栗子壳栽培灰树花等。

1.3 生态循环产业

食用菌产业利用其他产业的废弃物进行再生产,获得较高的利润,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副产物菌渣,是优质的生物有机肥料,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 (经发酵处理)的方式,作为生物有机肥重新回到农业生产循环的出发点。与此同时,菌渣肥料还避免了化学肥料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副作用。食用菌菌渣也是生产沼气的原料,沼渣继续作为生物肥料使用[3]。另外,食用菌产业是节水产业,可大大节约宝贵水资源。生产1 kg食用菌干品平均需水量相当于生产1 kg粮食用水量的5%,比生产粮食节水95%[4]。2007年我国食用菌鲜品产量达1.682×107t,折合成干品约1.68×106t,比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节水16亿立方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年向北京市的设计输水量的1.6倍[5]。

1.4 发展潜力巨大

据统计,2005年我国栽培食用菌所利用的工农业副产品约为2.4×107t,只占全国总产量的3.4%,而每年剩余的工农业副产品占总量的20%~25%[1]。还有将近20%的工农业副产品等待着去处理和利用,因此说,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京郊食用菌产业基本情况

北京市 2008年生产各类食用菌 1.38×105t,产值7.3193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长10.5%和14.4%。2008年生产香菇38 917 t,占总产量的28.19%;平菇33 579 t,占24.32%;木耳类 (包括黑木耳和毛木耳)22 177 t,占16.06%;双孢蘑菇11 262 t,占8.16%;金针菇10 007 t,占7.25%;白灵菇8 871 t,占6.42%;杏鲍菇5 058 t,占3.66%;鸡腿菇 2 241 t,占 1.62%;茶树菇 747 t,占0.54;草菇 707 t,占0.51%;灰树花72 t,占0.05%,灵芝7 t,占0.01%;其他食用菌3 394.5 t,占2.46%。通州区和房山区是北京市食用菌的主产区,分别是食用菌产量和产值的第一名,其中通州区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市的47.7%和38.9%,而房山区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占30.7%和41.2%。

“十一五”期间,京郊食用菌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为当地带来巨额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都市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食用菌生产在原有散户栽培的基础上,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工厂化栽培模式发展迅猛,工厂化生产比例大幅提高。同时,根据当地区域和气候特点,建立起了一批反季节栽培、林下仿生栽培等新型栽培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了大力发展工厂化和规模化食用菌栽培外,北京市近年来还大力利用食用菌菌渣,打造生态循环农业。以房山区为例,利用菌渣生产沼气,已建沼气池600多座,每年可产沼气4.02×106m3,可节约标准煤约5.3×104t。以菌渣为基质,在青龙湖庙耳岗建设佛甲草生产基地,用于城市屋顶绿化,生产规模50多亩。利用菌渣生产有机肥,在城关镇建成有机肥料场,年产优质有机肥1.5×104t,菌渣已占到生产原料的40%以上。

3 京郊食用菌产业栽培模式

3.1 工厂化栽培模式

工厂化栽培是欧美国家双孢蘑菇栽培的最主要的生产方式。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引进美国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模式,但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使得工厂化栽培与散户栽培相比,生产成本高,因而一直以来发展较慢。近年来,随着白灵菇、杏鲍菇、金针菇等一批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工艺的研究与推广,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模式的优势逐渐得以显现,工厂化生产比例逐年升高。

以通州区金信食用菌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成立于1997年,注册资金380万,资产总额2 440万元,占地2.2×105m2,现有管理、技术人员160人。其主导品种为白灵菇及其罐头加工产品,季节性产品包括杏鲍菇、茶树菇、鸡腿菇、猴头菇、金针菇等。该公司有2条菌棒生产线、2座高压灭菌锅、5座中央空调发菌车间、3座相同容量的普通发菌车间,出菇车间3 000 m2,温室出菇大棚40栋,带动农户300余户,年生产量1 200 t,其中白灵菇产量为800 t。其主导产品白灵菇除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日本、美国等地,出口量约占总产量的7%。该公司已通过ISO9000、HACCP等国际体系食品安全认证,是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年销售收入1 000万元左右。另外,台资企业在通州区建立的日产10 t金针菇的工厂已于2009年投产,专门生产杏鲍菇的工厂正在试生产中。通州区的情况代表了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全市近2年已投产和正在兴建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有6家。

3.2 反季节栽培模式

京郊山区海拔高、气温低,适于食用菌的反季节栽培。近年来,四海镇、长哨营镇、蒲洼乡等山区乡镇大力发展香菇、鸡腿菇、双孢蘑菇等食用菌的反季节栽培,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平原地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针对夏季北京食用菌市场上产品短缺的问题,主打春夏季出菇品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通州区漷县镇草厂村为例,其农业人口1 300人,全村650户约有蔬菜大棚2 100亩。从1999年开始发展食用菌种植,以双孢蘑菇为主,借助原有温室大棚,减少前期投资;栽培原料主要来自于周边农田和养殖场,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他们采取反季节层架式栽培,以春夏季出菇为主,通过精心管理,解决了夏天高温高湿气候下双孢蘑菇杂菌污染问题,同时菇蚊、菇蝇等夏季高发虫害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弥补了夏季食用菌市场产品短缺的问题。

3.3 林下仿生栽培模式

传统的食用菌生产主要集中在秋末和冬春季节,夏季的高温和较小的温差不仅给子实体发生带来障碍,甚至造成菌丝体的自溶和死亡,故一般的食用菌在夏季很难正常栽培,往往需要投入高昂的降温成本。林下仿生栽培又被称为林菌间作,是一种在林下种植食用菌的栽培模式。林木的树冠对林下的食用菌起到了良好的遮阴效果,只需搭建用于保湿和适度遮阴的简易拱棚,从而减少了用于建设食用菌大棚的投入成本。林下仿生栽培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减少设施投入,节约土地资源。与此同时,林下仿生栽培主要是在夏季生产食用菌,可弥补高温季节食用菌产品的短缺、发展前景良好。

通州区永乐店镇是北京的东南门户,面积125 km2,农业人口3.6万,全镇拥有速生丰产林6万多亩,林木覆盖率50%以上,80%的农户都种植了速生林,绿色生态成为了永乐店镇发展的一大特色。2004年开始利用林间空地栽培食用菌,目前发展林下菌类种植10 000亩,其中木耳2 600亩、香菇2 400亩、双孢蘑菇1 600亩,还有茶树菇、金针菇、鸡腿菇等食用菌种类。从林菌间作情况看,林地食用菌的生产设施投入每亩不足4 000元,每亩的纯收入平均为8 000元,最高的达到了26 000元。而且当年投资当年见效。林下仿生栽培种植模式实现了对林地的保护和土地的高效利用,带动了农民致富。

昌平区十三陵、长陵、兴寿镇等地的经济树木以板栗为主,从2009年起利用板栗树枝桠、板栗壳,开展灰树花 (板栗蘑)林下仿生栽培。2009年种植40万袋,总产量1.5×105kg,平均生物学效率75%,产值300万元,直接经济效益196万元,平均每袋的利润达4.9元。如果以每亩林地实际栽培面积100 m2、每平方米摆放75袋菌棒,每亩林地种菇净利润为36 750元,再加上政府补贴 (1.8元/袋)达到50 250元。2010年昌平区林下仿生栽培灰树花达60万袋,种植区域拓展到7个乡、镇 (流村、十三陵、长陵、南口、崔村、兴寿和阳坊),林下栽培方式也由板栗林下栽培,拓展到樱桃、杏、苹果等林下栽培,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束语

食用菌产业具有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循环”的产业特点,对促进京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 “环境友好型”都市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友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通过食用菌对农林业副产品的利用,有效地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是发展京郊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 “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王贺祥.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Zheng SY,Liu QH.Can Edible Mushrooms Promote Sustainability in Beijing[J].Mycobiology Research,2002(106):754-756.

[3]李亚冰,张丽萍.利用菌糠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初步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 2009(1): 306-308.

[4]冯昆,何永珍.发展食用菌生产打造新型节水产业[J].食用菌,2005(27): 5-6.

[5]张金霞.中国食用菌产业科学与发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京郊菌渣工厂化
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技术
不同菌渣施用比例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现状分析
工厂化养虾到底难不难?做好肠胃管理就成功了一半
提高环境效益的食用菌菌渣循环再利用方式*
抗生素菌渣热解及气态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京郊独栋别墅
工厂化生产的钢结构桥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菌渣猪粪还田下麦稻重金属富集特征及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