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价饲料料型与蛋白水平对肉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1-02-09单达聪潘裕华肖良吕文博王四新

饲料工业 2011年13期
关键词:种鸽乳鸽全价

单达聪 潘裕华 肖良 吕文博 王四新

传统肉鸽饲养的饲料模式是原粮颗粒料加保健砂。随规模肉鸽饲养方式的应用推广和种鸽生产性能的提升,对全价颗粒饲料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刘国强等(2004)的研究认为,全价颗粒饲料替代原粮颗粒饲料饲喂种鸽是可行的,但应加强营养研究并优化饲料配方才能取得更好效果;王修启等(2007)研究结果认为全价颗粒饲料能够提高饲料利用率,减轻公鸽哺育期体重损失;徐又新等(1992)研究认为球形颗粒比柱形颗粒饲喂种鸽效果好。赵洁等(2000)研究结果认为,非育雏期肉种鸽饲料蛋白质水平为14%、育雏期为20%的日粮可获得较好的生产性能。肉种鸽全价颗粒饲料的饲养效果受到饲料配方、颗粒加工方法、蛋白质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尚无标准可循,相关研究也鲜见报道。开展本试验,研究肉用种鸽全价颗粒饲料的加工方法(颗粒料型)与蛋白质水平对肉种鸽生产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全价颗粒饲料在规模肉鸽饲养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日粮与加工方法

饲料原料均购自饲料市场,按表1配制成备用饲料。其中配方0#为原粮颗粒配制全价料,配方①、②、③、④为粉碎后混合配制成全价粉状饲料。采用9KP22平模颗粒机和4 mm孔径平模,将配方①、②、③、④备用全价粉状饲料压制成柱状颗粒饲料①、②、③、④;采用TSE65双螺杆干法膨化机和4 mm模孔,将配方①、②、③的备用全价粉状饲料膨化制成球形颗粒饲料①、②、③。作为试验日粮的备用颗粒饲料。

将备用颗粒饲料中柱状颗粒饲料①、②、③和球形颗粒饲料①、②、③,依次作为试验日粮颗粒饲料1、2、3、4、5、6;将0#原粮颗粒饲料分别与柱状颗粒饲料①、③、④按照1∶1比例配制成试验日粮混合颗粒饲料7、8、9。

1.2 试验设计方法

采用2因素3水平交叉分组有重复的试验设计方法,设置9个试验组,每组36个重复。试验因素A为颗粒饲料料型,A1为平模颗粒机制备的柱状颗粒饲料,即试验日粮1、2、3;A2为膨化制粒机制备的球形颗粒饲料,即试验日粮4、5、6;A3为原粮颗粒饲料与柱状颗粒饲料按照1∶1比例配合的混合颗粒饲料,即试验日粮7、8、9。试验因素B为颗粒饲料蛋白质水平,B1为低蛋白质(CP=12.8%),即日粮1、4、7;B2为中蛋白质(CP=14.8%),即日粮2、5、8;B3为高蛋白质(CP=16.8%),即日粮3、6、9。试验期90 d。

表1 试验备用饲料配方

1.3 试验动物分组与管理

试验采用北京博业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肉鸽饲养场成年繁育期白羽王鸽种鸽。选取白羽王鸽成年亲鸽324对随机分成9组,每组36对;按组对应,分别饲喂9种不同日粮,保留保健砂可自由采食;每对亲鸽单笼饲养,为1个重复。试验采用新型阶梯式两层笼,每架12笼,3架为一个试验组。每单笼1个自动喂料食槽,1只禽用自动饮水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对亲鸽称重,试验期间对乳鸽每周称重一次直到3周龄,每天添加饲料一次记录添加量,每天照蛋检查受精蛋(照蛋在产蛋后5 d进行),检查产蛋、出雏、称重,并及时做好记录。

1.4 测定指标

种鸽增重(g/只)=试验结束时种鸽体重-试验开始时种鸽体重。

1.5 数据处理

用SPSS13.0统计软件General linear model中univariate分析程序,按2因子3水平(2×3)有重复统计方法,对试验因素主效应及其之间互作效应进行F检验和Duncan's多重比较,其中种蛋受精率数据经反正玄转换后进行分析。结果表示为X±SD,加肩标字母表示差异显著性,大写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小写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N表示样本数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21日龄乳鸽体重

试验测定的乳鸽21日龄体重见表2。

分析表2中试验因素A的主效应,乳鸽21日龄平均体重排序为:A2>A3>A1,分别为458.6、447.4和440.0 g/只。统计检验表明:A2比A1提高18.6 g(4.23%,P<0.01),比A3提高11.2 g(2.50%,P<0.05);A3比A1提高7.4 g(1.68%,P>0.05)。分析试验因素B的主效应,乳鸽21日龄平均体重排序为:B3>B2>B1,分别为454.3、451.1、440.6 g/只,B3比B1提高13.7 g(3.11%,P<0.05);B3比B2提高3.2 g(P>0.05),B2比B1提高10.5 g(P>0.05)。统计分析两个试验因素的关系表明:A和B之间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随颗粒饲料蛋白质水平的上升,提高了21日龄乳鸽体重;饲料加工方法中以膨化球形颗粒为优。该结果显示,为提高21日龄乳鸽体重,繁殖期肉用亲鸽饲料的加工方法和蛋白质水平以A2B3组合为最优。

表2 乳鸽21日龄体重(g/只)

2.2 带种鸽乳鸽饲料利用率

试验测定的乳鸽21日龄耗料增重比见表3。

分析表3中试验因素A的主效应,乳鸽21日龄料重比排序为:A2<A1<A3,分别为2.90、3.10和3.73。A2比A1节省饲料6.45%(P<0.01),比A3节省饲料22.25%(P<0.01);A1比A3节省饲料16.89%(P<0.01)。分析试验因素B的主效应,乳鸽21日龄料重比排序为:B3<B2<B1,分别为3.11、3.30、3.32,B3比B1节省饲料6.33%(P<0.01),比B2节省饲料5.76%(P<0.05),B2比B1节省饲料0.6%(P>0.05)。统计分析表明:A和B两试验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降低了21日龄乳鸽耗料增重比,即提高了饲料利用效率;在不同颗粒饲料料型中,膨化制粒加工方法(球形颗粒)优于平模颗粒机的制粒方法(柱形颗粒),混合颗粒料型的饲喂效果最差。该结果显示:为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对繁殖期肉用亲鸽饲料以A2B3为最优,此优化结果与21日龄乳鸽体重的优化结果一致。

表3 乳鸽21日龄耗量增重比(料重比)

2.3 种鸽产蛋间隔

产蛋间隔是产蛋率的一种表达形式,由于种鸽产蛋率较低且每窝产蛋2枚,因此以产蛋间隔表示其产蛋数量的多少更为适合,试验检测的产蛋间隔列于表4。效应(P>0.05)。由此可见,不同饲料加工方法制成的颗粒饲料料型对种鸽产蛋间隔没有显著影响,但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有缩短亲鸽产蛋间隔的趋势。按照产蛋间隔平均值的大小优化A和B各水平的组合,则以A1B3为优。

表4 种鸽产蛋间隔(d/对)

2.4 种蛋受精率

经照蛋测定的种蛋受精率见表5。

分析表5中试验因素A的主效应,种蛋受精率排序为:A1>A3>A2,分别为86.1%、85.4%和81.2%。A1比A2提高4.9个百分点,比A3高0.7个百分点;A3比A2提高4.2个百分点。分析试验因素B的主效应,种蛋受精率排序为:B1>B2>B3,分别为86.8%、84.2%、81.7%,B1比B3提高5.1个百分点(P<0.05),比B2提高2.6个百分点,B2比B3提高2.5个百分点。两试验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分析结果表明:膨化球形颗粒使受精率降低,但平模柱形颗粒没有受到影响;随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受精率下降的趋势。优化结果为A1B1为最好组合。

表5 种蛋受精率(%)

2.5 种鸽体重变化

试验检测的种鸽体重变化平均值见表6。

分析表6中公鸽试验因素A的主效应,试验期增重排序为:A2>A1>A3,分别为:33.9、28.5和14.5 g/只。

分析表4中试验因素A的主效应,种鸽产蛋间隔排序为:A1<A2<A3,分别为29.6、30.9和32.7 d/窝,但各组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分析试验因素B的主效应,种鸽产蛋间隔排序为:B3<B2<B1,分别为29.1、31.6、32.6 d/窝,B3比B1缩短产蛋间隔3.5 d(10.74%,P<0.05),比B2缩短2.5 d(7.91%,P>0.05),B2比B1缩短1 d(3.07%,P>0.05)。对亲鸽产蛋间隔的统计分析表明:A和B两试验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的互作A2比A1提高5.4 g(P>0.05),比A3提高19.4 g(P<0.01);A1比A3提高14 g(P<0.05)。分析试验因素B的主效应,公鸽试验期增重排序为:B3>B1>B2,分别为:30.2、24.0、22.7 g/只,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分析A和B两个试验因素的关系,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表6 试验期种鸽增重(g/只)

分析母鸽试验因素A的主效应,试验期增重排序为:A2>A1>A3,分别为:29.8、20.8和10.6 g/只。A2比A1提高9.0 g(P>0.05),比A3提高19.2 g(P<0.01);A1比A3提高10.2 g(P>0.05)。试验因素B的主效应,试验期增重排序为:B2>B3>B1,分别为:24.6、21.2、15.4 g/只,但三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分析两个试验因素的关系表明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比较试验期公鸽和母鸽增重(25.6 g对20.4 g),公鸽较母鸽多增重5.2 g,统计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对公鸽和母鸽试验期增重而言,三种颗粒饲料料型的效应相同,即A2>A1>A3,且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三种蛋白水平效应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分析结果:以哺育期种鸽减少体重损失为条件,应选择A2B3的组合;以非哺育期防止种鸽过多增重为条件,应选择A1B1的组合。

3 小结与讨论

以全价颗粒饲料替代原粮颗粒饲料是规模肉鸽生产中种鸽饲料发展的方向。本试验就全价颗粒饲料加工方法(颗粒料型)和蛋白质含量两个因素探讨了对种鸽及其哺育乳鸽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试验结果及其分析中可以得到以下基本结论供参考。

3.1 三种颗粒饲料料型的比较

球形颗粒饲料与柱形颗粒饲料和混合颗粒饲料比较,提高了21日龄乳鸽体重(4.23%,P<0.01;2.50%,P<0.05),但柱形颗粒与混合颗粒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球形颗粒饲料比柱形颗粒和混合颗粒节省饲料(6.45%,P<0.01;22.25%,P<0.01),柱形颗粒饲料比混合颗粒节省饲料16.89%(P<0.01);对种鸽增重而言,球形颗粒饲料较柱形颗粒和混合颗粒饲料为高(P<0.05);三种料型对产蛋间隔没有显著影响,但球形颗粒饲料存在使种蛋受精率下降的趋势(P>0.05),其原因应进一步研究。

3.2 三种饲料蛋白质水平比较

随蛋白质水平提高,21日龄乳鸽体重呈现增加趋势,其中高蛋白全价日粮比低蛋白提高3.11%(P<0.05);对饲料利用效率而言,随日粮蛋白质水平提高呈现提高饲料利用率的趋势,其中高蛋白组比低蛋白组节省饲料6.33%(P<0.01),比中蛋白组节省饲料5.76%(P<0.05);随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产蛋间隔呈现缩短(提高产蛋率)的趋势(P>0.05),但种蛋受精率呈现下降的趋势(P>0.05),其原因尚不清楚。颗粒饲料的三种蛋白质水平对于种鸽增重没有显著影响。

3.3 试验因素的互作效应

对各指标的统计检验表明:全价颗粒饲料不同加工方法形成的三种料型与饲料蛋白质水平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

综合试验结果认为:对于提高乳鸽体重、节省饲料、降低哺育期种鸽体重损失而言,肉鸽种鸽哺育期饲料以膨化制粒方法生产球形、高蛋白质水平的颗粒饲料(A2B3组合)为优;考虑到种鸽增重、种蛋受精率以及饲料成本,非哺育期种鸽饲料应以低蛋白水平的柱形全价颗粒饲料(A1B1)为优化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高蛋白水平膨化球形颗粒饲料具有提高乳鸽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的重大优势,但存在降低种蛋受精率的趋势(P>0.05)。其原因可能是高温膨化工艺使得维生素等活性物质损失过多、非哺育期公鸽不适合高的蛋白质日粮导致精液质量降低所致。应继续针对高蛋白质水平膨化球形颗粒饲料制备方法与饲料热敏营养物损失率的关系,及其对公鸽精液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完善饲料配方和制备工艺,为膨化球形颗粒饲料在规模肉鸽饲养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猜你喜欢

种鸽乳鸽全价
48亩白鲢增产10000多斤!这款全价生物渔肥成为渔民创收的秘密武器
不同带仔数对种鸽哺乳期采食偏好的影响
种鸽疫苗的免疫方法和注意事项
超10亿!从大水面到精养池,市场容量巨大,全价生物渔肥为何能成为“核武器”?
铁路儿童票划分将告别“单一标准”
全价饲料喂猪六注意
养好乳鸽五注意
提高肉鸽繁殖率的有效措施
养好乳鸽有技巧
一撕一吮的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