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造影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
2011-02-09任向阳马聪敏
刘 超 任向阳 马聪敏
河南洛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0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因其图像清晰,超选择性强,可同时观察脑组织代偿灌注情况等优点,且可为进一步血管内治疗提供依据,至今仍是诊断颅内外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但DSA是一种有创检查,有一定的风险,常合并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如何预防和降低其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决定DSA成败的关键。总结我院2006-05~2010-05实施DSA检查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05~2010-05在我院神经内科实施DSA检查的427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并发症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62~74岁。
1.2 DSA常见并发症 DSA检查并发症一般分为局部(主要为与穿刺点相关的并发症)、神经系统和其他并发症。本组16例并发症中局部7例(46%),包括穿刺点血肿2例;髂动脉血管夹层1例;假性动脉瘤4例,其中有1例为糖尿病患者,1例为肥胖患者,2例为服用双抗药物预备手术患者;假性动脉瘤发生时间2例为术后5d出现,2例术后24h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4例(24%):脑梗死2例,其中腔隙性梗死1例,基底动脉血栓1例;脑出血(动脉瘤破裂)1例;皮质盲1例。其他并发症5例(30%):其中拔鞘时迷走反射1例,呃逆2例,全身无力1例,术后低血压1例。
1.3 处理 (1)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采用床边彩超指引下,瘤腔内注射凝血酶粉针500IU后,压迫瘘口处及瘤颈部,促使瘘口闭塞及瘤腔内形成血栓,压迫前需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5~10mL镇痛,仍无效者,可采用外科手术缝合血管壁。(2)髂动脉血管夹层者,因血流受影响不明显,未引起血管狭窄者,可临床观察;如狭窄明显,则应放置支架治疗。(3)DSA术中及术后脑梗死者,立即进行尿激酶动脉内溶栓,罂粟碱解除痉挛,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术后按脑梗死给予常规对症处理。(4)脑出血者,若出血量大,可行外科手术清除血肿;若出血量小,可给予止血、降颅压、清除自由基等内科对症处理。(5)其他全身性并发症予以内科对症处理。
2 结果
1例动脉瘤破裂致脑出血患者因出血量大,虽经外科手术抢救无效死亡;1例基底动脉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溶栓、解痉及后续内科治疗,遗留严重并发症;1例假性动脉瘤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经彩超引导下凝血酶瘤腔内注射,瘘口未闭,采取血管缝合技术,术后7d拆线,愈合良好。髂动脉血管夹层患者,术后观察,无不良反应。余患者经对症处理,均恢复良好。
3 讨论
由于影像技术的进步及造影材料的改进,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已大为减少,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常见的有穿刺点局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全身重要脏器并发症等[2]。因此需要严格的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同时提高技术水平及处理并发症的技术技巧,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进一步提高其疗效及安全性以发挥脑血管造影的优势。
常见穿刺点并发症有穿刺部位的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腹膜后出血和下肢动脉血栓等。原因主要有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损伤;朮毕压迫止血不彻底;术后服用双抗药物或抗凝药物。预防的方法除需提高穿刺技术,掌握穿刺要点进行穿刺外,对于穿刺部位组织结构不清、肥胖或合并糖尿病患者,我们不主张多次穿刺,采用彩超引导下穿刺,成功率100%,这样可明显降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失为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对于有糖尿病或凝血功能不佳或服用双抗药物的病人,建议压迫时间及制动时间相对延长,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以防下肢血栓形成。迟路湘等[3]报道Angioseal血管缝合器的使用能够明显降低压迫法术后各类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迷走反射、皮肤破溃等发生率。但因受经济条件制约,在基层医院开展尚有困难。另外正确的压迫方法对于局部并发症的预防也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有血栓形成和斑块脱落,导致脑梗死以致死亡。原因有导管导丝操作技术不熟练,反复更换导管导丝,导管损伤血管内膜,致动脉粥样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推注造影剂压力过大,附壁斑块脱落,栓子进入血管远端形成梗死;长时间血管痉挛等。熟练掌握导管导丝技术,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尽量减少对血管内膜的刺激;进入超选血管时,牢记导丝引导下操作导管,可防附壁斑块脱落及夹层形成;对于难以进入的血管不要强行插管,以免粥样斑块脱落;通过其他影像预知血管狭窄的,应适当降低推注造影剂的压力,防止附壁斑块脱落及血管痉挛;若发现血管痉挛,及时撤出导管或给予罂粟碱推注等均是有效的预防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高龄病人应特别慎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检查前备好溶栓导管及溶栓药物以防意外发生,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全身重要脏器的并发症主要有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多见于拔除血管鞘时及拔鞘后加压包扎时,主要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休克表现,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阿托品类药物是治疗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类并发症的最佳选择,术前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术后适应能力,有效及时的镇痛;围手术期良好的休息及正确的围手术期的饮食指导,防止血容量相对不足等均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有效方法。
总之,脑血管造影虽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但目前仍是诊断颅内外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提高技术操作能力、强化围手术期患者管理等是减少和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1]Hill MD,Demchuk AM,Frayne R.Noninvasive imaging is improving bu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remains the gold standard[J].Neurology,2007,68(24):2057-2058.
[2]刘新峰 .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5-326.
[3]迟路湘,史树贵,陈康宁,等 .脑血管造影和成形术后Angioseal血管缝合器的临床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