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和提振桃叶橙产业迫在眉睫——秭归县屈原镇桃叶橙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1-02-09颜冬彦

中国果业信息 2011年6期
关键词:桃叶柑桔屈原

颜冬彦

桃叶橙原产于湖北省秭归县屈原镇龙马溪村(原龙江公社龙江大队),从实生甜橙中选育而成,因叶片呈披针形,狭长似桃叶,1960年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茶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昭明首次提议将其定名为“桃叶橙”;1965年在秭归县柑桔优良品种鉴评会上,华中农业大学章文才教授予以确认,并正式将其命名为“桃叶橙”。桃叶橙是秭归县柑桔开发利用的地方良种,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位居全国甜橙三大地方良种之一,被誉为 “峡橙三秀”之一。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秭归县选送的桃叶橙在全国、全省果品鉴评中多次获得第一名和部优省优农产品称号,以及中国农业博览金奖、湖北名牌产品。在秭归县柑桔产业发展历程中,桃叶橙以其优良品质一度占有重要地位,在全国都享有盛名。追寻桃叶橙产业发展轨迹,可以发现,桃叶橙种植区域种植规模几十年来几乎没有大的突破,效益始终也没有得到较大提升。为什么专家眼中的 “橙类精品”(陈昭明语),一度集万千专家“宠爱”于一身的桃叶橙,并不能成为市场的“宠儿”?是桃叶橙这一“地方良种”名不副实?是土壤气候因素限制难以大规模发展?还是与其他柑桔良种相比相形见绌?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屈原镇桃叶橙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和探究,期望能引起各级决策部门和研究机构的高度重视,保护好桃叶橙这一地方良种资源,支持桃叶橙产业发展壮大,让桃叶橙生产走上复兴之路。

一、发展现状

桃叶橙种植历史较长,最早应上溯到1956年初选出的24株品质优良的甜橙单株 (即桃叶橙前身)。从发展轨迹看,在秭归县特产志和统计年报中,屈原镇发展桃叶橙基本数据的记载始于1983年,当年全镇桃叶橙种植面积48.53 hm2,产量 10万 kg。 此后历经12年时间发展,到1995年,全镇桃叶橙种植面积基本实现翻番,达到94 hm2,产量则大幅提高,达到68万kg。受三峡工程蓄水产区被淹等影响,2000年全镇桃叶橙种植面积一度跌落到58.07 hm2。后经屈原镇历届党委、政府不懈努力,桃叶橙生产得到快速发展,2004年全镇桃叶橙种植面积恢复到 125.47 hm2,2005 年首次突 破133.33 hm2(2000亩),2009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92.27 hm2,年产量达1000 t。从分布区域看,屈原镇桃叶橙种植主要分布在该镇龙马溪村和长江村,占全镇桃叶橙总面积的98.7%,其中,仅龙马溪村就达到147.73 hm2。从树龄看,龙马溪村绝大部分桃叶橙已进入成年期,而长江村大部分桃叶橙是借助土地整理项目建设梯田后新建果园,还处于幼年期。从生产效益看,2010年桃叶橙收购价为历年最好的一年,合作社收购价达到2.40元/kg,个别农户甚至卖到3元/kg。桃叶橙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的重要收入来源,有力支撑了果农生产生活发展。

屈原镇立地条件差,土地较为瘠薄,且水源十分缺乏,应对自然灾害特别是抗御旱灾的能力十分脆弱。多年来,屈原镇在加强桃叶橙基地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多方争取,积极建设,桃叶橙生产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据初步统计,目前全镇桃叶橙园共建有田间抗旱水池38口,可蓄水7000 m3。长江村新建桃叶橙园还铺设了部分抗旱管道,提高了抗旱能力。桃叶橙产区全部修通了水泥路,基本能满足桃叶橙生产销售需求。为建设无公害食品基地,全镇加大了桃叶橙病虫害生物技术防治力度,目前共挂黄板6000张,受益面积23.33 hm2。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力保障了桃叶橙产业建设和发展。

2007年7月1日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之日,由龙马溪村和长江村共同组建的青滩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为桃叶橙发展提供技术培训、生产指导和果品销售等服务,标志着屈原镇桃叶橙产业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几年来,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着力探索 “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取得了较好成效,桃叶橙生产水平和合作社自身建设获得了同步提高。目前,全镇已有325户桃叶橙种植户自愿加入合作社,占桃叶橙种植户的62%;每年经合作社收购销售的桃叶橙达10万kg,占桃叶橙总产量的30%。为打造桃叶橙生产利益共同体,合作社坚持让利于民,自2009年起实行利润返还,将合作社经营利润的60%按社员交售数量返还给果农,当年共返还利润1.5万元,2010年返还利润1.6万元,赢得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支持。与此同时,合作社努力拓展服务功能,积极参与农业项目建设,在桃叶橙示范园项目建设中,以独立法人单位参加投标并中标,打破了以往由行政力量实施农业项目的惯例,提高了农业项目实施的社会化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和运行,打造了桃叶橙产业发展的崭新平台和载体,桃叶橙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目前,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已是秭归县示范合作社之一,是宜昌市“十佳合作社”,并正积极创建省级规范化合作社。

多年来,在各级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屈原镇致力开发桃叶橙品牌,桃叶橙生产获得了众多荣誉,尤其是在专家层面,桃叶橙品种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柑桔优良地方品种,深受关注和好评。为改良桃叶橙品质,屈原镇大力建设桃叶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引导果农转变生产观念,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新技术,健全病虫害防控体系,提升了桃叶橙产品内质,获得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认证。依托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合作,自2009年起开展桃叶橙提纯选优工作,初步选定了一批优良单株,为解决桃叶橙品种较杂等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积极支持和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工作,2008年桃叶橙被农业部核准登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志,申请的“青滩牌”桃叶橙商标于2010年10月获准注册,中央电视台七频道《农广天地》栏目拍摄了《中国柑桔优良品种——桃叶橙》专题片;积极参加农业博览会,进一步提高了桃叶橙产品知名度,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二、主要问题

一是主体意识不强。尽管桃叶橙经历了5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尤其是从生产现状来看,桃叶橙生产在果农心中并未达到“支柱产业”的高度。调查情况表明,许多桃叶橙种植户完全是“望天收”,远远达不到柑桔生产培管要求。桃叶橙品种具有独特的抗病性、丰产性和耐寒性,即使放任不管仍能取得一定收益,因此,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果农消极培管的习惯。大多数果农对桃叶橙技术管理缺乏学习研究,过度依赖于老技术员的指导和帮助,施肥、喷药、修剪等远远达不到桃叶橙生产技术规范,致使桃叶橙品质、产量不稳定。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桃叶橙园正面临缺人培管的严峻形势,在家管理桃叶橙园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对培管桃叶橙有心无力,这在今年开春干旱时期得到充分体现。去冬今春以来,秭归县遭遇持续低温与连续干旱,屈原镇政府组织专班检查抗旱情况时发现,土地贫瘠地块的桃叶橙植株已开始卷叶,部分植株已枯死。距长江仅二三十米的柑桔树竟因干旱致死!经询问发现,这些果园大都是老年人在家,无力抗旱,只能“望水兴叹”。果农种植管理桃叶橙的积极性也较低。笔者调查的一户果农直言:“没有副业工做时才管柑子树”。果农本是柑桔产业发展的主体,但这个主体目前显然缺位。

二是生产效益不高。据向桃叶橙种植户调查了解,多年来,桃叶橙收购价格一直徘徊在1元/kg左右;即使在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后,2009年因严把质量关,合作社对社员收购价格也才提高到1.40元/kg;2010年因柑桔价格普涨,合作社收购价格才提高到2.40元/kg,而商贩收购价仍只有1.60元/kg。种植户普遍反映桃叶橙价格偏低,生产效益低下,“养不活人”。调查的几户果农中,生产效益最好的一户当属桃叶橙老技术员王功厚,480 m2果园生产桃叶橙2000kg,售价 3 元/kg,毛收入 6000元,纯收入5000元,但这放到其他产柑大村应只能算中下等水平;收益最低的一户1333 m2果园2010年只采收桃叶橙2000 kg,每公斤售价1.60元,收入3200元,投入1000元,纯收入只有2200元,每667m2纯收入不足1100元。同时,桃叶橙产区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人平拥有桃叶橙园只有333m2左右,劳动力短缺现象较为突出,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正是因为桃叶橙生产比较效益较低,加之人均占有面积少,种植柑桔不如打工收入来得快,致使大量农民外出务工,桃叶橙果园疏于管理,进而导致生产效益难以提高,形成恶性循环。

三是设施配套不够。近年来尽管进行了桃叶橙示范园建设,但对照柑桔标准化、设施化生产要求,显然差距甚远。目前除长江村新建桃叶橙园修建了一个容量3000 m3的大水池并配套建设了分散小水池外,龙马溪村桃叶橙园只建了部分容量10 m3左右的小水池,果农反映只能供施药时用水,根本满足不了抗旱需求。抗旱水池都满足不了,配套的管网设施更无从谈起。今春桃叶橙因干旱受灾惨重,充分反映了抗旱设施建设的严重滞后。在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太阳能杀虫灯”的应用在当地还没有实现零的突破,园中可见的只有少量的“黄板”。

四是市场营销不足。多年来,桃叶橙产品销售未完全实现市场化。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是:规模较小,总产量较低,历来地方政府成了消化产品的主力,进入市场的量有限;桃叶橙未纳入全县柑桔营销体系之中,市场知名度较低;桃叶橙外观不如优质脐橙,曾进入武汉超市,但因无人问津全部撤回。市场化水平较低,致使桃叶橙产品定价机制不合理,长期在低价位徘徊,不符合价格规律,严重影响了桃叶橙种植户的积极性。2010年应是桃叶橙销售行情较好的一年,产品早早地销售一空,一些县直单位在销售后期电话订购已无法满足量的需求,可见,桃叶橙品质得到认可,销路应不成问题。即使在2010年旺销的背景下,桃叶橙最高收购价也才达到3元/kg,且户主称是多年来的老客户(某县直单位)定点收购,并非市场价。如不尽快建立起完善的市场定价机制,优质优价不能得以体现,果农收益不能提高,桃叶橙产业发展将难以挣脱束缚而实现新的突破。

五是龙头带动不力。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至今已运行近4年时间,为当地桃叶橙产业发展作出了较大努力,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作为当地桃叶橙产业发展的“龙头”,显然还难以担当重任,或者说带动乏力。从合作社运行情况来看,桃叶橙种植户入社率不高,表明合作社当前能提供的服务、能发挥的作用还不能更大地吸引果农;合作社收购的桃叶橙仍然主要由政府系统消化,只是在质量把关上前进了一步,市场化水平仍没有明显提高。桃叶橙产业要实现发展上的突破,迫切需要强有力的“龙头”来带动。

三、几点建议

柑桔基因库里不能缺少桃叶橙。桃叶橙作为一个地方优良柑桔品种,其发展承载了太多人的梦想和希望,饱含了太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桃叶橙生产已具备一定基础,发展大有潜力,但面临的危机不容忽视。尽管桃叶橙生产主要在屈原镇区域,但其作为一个地方优良品种,保护和发展的责任应大大超出屈原镇区域,支持桃叶橙生产走上复兴之路应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

一是规范建园,提高标准化水平。要切实执行《秭归桃叶橙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围绕外观特征、内在品质、安全要求等3个方面,加强生产管理,建设精品果园。加强对农药、肥料市场的监管,从源头抓起,促进无公害、环保型生产。要以长江村桃叶橙新建园为主体,建立桃叶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创建并申报认定绿色食品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全镇桃叶橙标准化生产再上新台阶。要大力引导果农转变生产观念,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新技术,提高果品质量。要继续推进桃叶橙果品鉴评工作,选出优良单株,建设好桃叶橙母本园,为适度扩大桃叶橙种植规模奠定基础。要加快对品种不纯桃叶橙果园的改造,切实改变品种混杂、质量参差不齐等状况,提高桃叶橙纯度。

二是加大投入,提高设施化水平。完善配套设施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对立地条件差、土地贫瘠的桃叶橙产区来说尤其如此。当前迫切需要在全面调查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村组干部和群众意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充分论证,拟订柑桔产区水利设施建设规划,为项目争取提供依据,为建设实施提供指导。要坚持“以项目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的思路,在加强项目争取的同时,调动农民参与桃叶橙园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农民投资投劳建设桃叶橙园抗旱水利设施,增强桔园抗御旱灾的能力。要进一步探索水利工程建成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民主化管水、市场化用水,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使用效益。针对柑桔产区及其附近区域水源少的实际,抗旱水利建设应以田间分户建池集蓄雨水为主,实行民建公助,完善水池网络,配套管网设施,提高抗旱能力。为便于桃叶橙园管理和物资、果品运输,要规划建设果园机耕道,提高果园通行能力。要完善病虫害生物防治设施,加强项目争取,全面推行果园挂“黄板”,重点区域布局“太阳能杀虫灯”。针对土地坡度过大不利于保土、保肥、保水的实际,对桃叶橙产区土地进行改造,将坡地建成梯田,提高土地质量,提高产出效益。为切实改善桃叶橙产区设施建设水平,县政府应将桃叶橙生产园纳入三峡后续规划首批实施项目予以支持。

三是培育龙头,提高组织化水平。要进一步培育扶持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增强合作社示范带动桃叶橙产业发展的能力。2011年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要通过规范化建设,创建省级规范化合作社。要围绕桃叶橙产业发展需求,以合作社为载体和平台,进一步探索完善 “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切实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吸引更多的桃叶橙种植户加入合作社,提高桃叶橙生产发展的组织化水平。围绕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和经营职能,县直相关部门要研究出台具体措施,将一些可由合作社直接组织群众实施的农业项目交由合作社实施,减少招投标等环节,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桃叶橙产销专业合作社此前已中标实施过相应项目,应作为试点社进行探索。

四是流转土地,提高集约化水平。针对劳动力大量外出、桃叶橙园无人培管或无力培管的实际,要切实加强桃叶橙产区土地流转的调查研究,制订切合实际的果园流转办法。当前要从3个方面开展流转模式的探索,一要以合作社为主体,将无人管理或无力管理的桃叶橙园通过协商的办法统一租赁经营;二要鼓励和支持桃叶橙种植大户租赁经营无人管理或无力管理的桃叶橙园;三要探索桃叶橙种植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将桃叶橙园交给合作社经营,农户获取劳务工资和经营分红。从目前的情况看,如不解决桃叶橙种植过度分散、经营规模过小问题,生产效益将难有大的提升,农户积极性难有大的提高,桃叶橙生产很难获得大的发展。

五是适应消费需求,提高市场化水平。要加强“青滩”牌桃叶橙品牌的策划和宣传,“借梯上楼”,争取将桃叶橙产品营销纳入全县柑桔营销体系,扩大品牌效应,以品牌扩大规模,以品牌开拓市场。要大力挖掘桃叶橙文化内涵,整合桃叶橙本土品种和本土文化(屈原),丰富桃叶橙品牌内涵。鉴于桃叶橙种植规模偏小、总量不大、市场知名度不高的实际,桃叶橙生产要发挥其原创性、独特性、文化性优势,努力创建绿色食品,走中高端路线、精品路线,切实抛弃“大路货”营销思维。要进一步推行分级采摘、分级包装,提高果品包装档次,实行简易包装与精品包装并行;同时,优化定价机制,提高桃叶橙身价,进而促进桃叶橙产业发展。要严把果品收购质量关,吸取历史教训,严防普通甜橙冒充桃叶橙进入市场,保护好桃叶橙品牌声誉。

猜你喜欢

桃叶柑桔屈原
转亲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桃叶研汁止痒方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柑桔树青苔病的发生与防治
柑桔园冬季管理技术
柑桔砂皮病研究进展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