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教材建设新思辨
2011-02-09侯治富侯睿智彭云香安治国孙荣武
侯治富,侯睿智,彭云香,安治国,孙荣武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吉林长春 130033)
狭义的教材多指教科书。从教育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出发,教材更应包括教科书在内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技能的教育资源的总和。
教育内容、教育环境和手段是构成教育两大基本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讲,教材既是教育内容的载体,也是教育环境和手段发展的结果。同时,在构成教学、课程等教育活动要素中,占据重要的指导地位。因此,从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和时代的角度,运用发展的观点释义现代教材,其内涵更加丰富。
纵观教育手段的发展历史,“原始的口耳相传”时期,其教育资源仅仅是“口语”传授对自然或生活的直接经历和体验;文字的出现,使直接体验可以记载,并供后人阅读、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突破仅限于直接经验的教育模式,是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对教育资源的传播起到了巨大作用,对扩大教育规模、共享人类发展成果具有推动作用。随着教具的应用,承载教育资源的载体得以丰富,尤其是电化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育资源的内容、形式、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开放化。体现了教育要素中,教育手段发展的重要成果[1]。
教学,通常指教学活动。是学校或教育机构,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按照既定的教育目标,提供、整合必要的教学支撑环境和条件,组织教师和学生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是体现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程序、评价教学效果的蓝本,占有重要的指导地位。
课程是目标、是学科或教材、是计划。教材是课程的组成部分,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形成、完善和发展,当然也包括教材。
当今已经进入信息时代,教材建设一定要从教育学、课程与教学论的角度,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思维、新方法。
在实验诊断学教材建设中,我们首先注重的是教学理念问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中,教材作为传授知识载体。现代教学理念是以构建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材是承载知识、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培养道德素质的学习资源。由此,我们在教材整体规划、内容设计、呈现形式、资源整合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引入全面质量管理(TQM)机制,使教材建设进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依据TQM模式的内涵,检验教材的唯一标准就是让学生和教师满意,质量控制要素包括关注学生和教师意见、授权全体编委权限、编委会负责系统设计、主编主审负责过程管理、巡回审阅集体决策、追踪反馈改善质量,关注细节注重质量文化[2,3]。
在规划层面,把握准确定位、界定构成要素、制定质量标准、规范质控流程是抓好教材建设的重要前提。在技术层面,准确定位是因材施教根本要求,在医学教育中,教材的使用者与本门课程的学科定位紧密相连,实验诊断学作为医学课程体系的桥梁课,承担着联系基础与临床、启蒙临床思维方法的重任,是医学教育的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因此,实用对象比较广泛,涉及临床医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预防与学专业、护理医学专业等。其编写原则是把握好本门课程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基础课、临床课的联系和贯通,更加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等基本技能的培养。紧紧围绕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指导性、通俗性等构成要素,制定教材编写的标准,如内容选定、呈现次序和形式、字数要求、图表附录及其格式和进度标准。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调研学生和教师对现使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由教材规划机构和主编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编委,召开编委会议,集体讨论制订编写方案,明确编写任务,巡回审查编写稿件,出版机构与编委会审核稿件,追踪反馈意见,持续改进编写质量等质控流程。
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统一。实验诊断学学科的经典内容,必须作为教材的主题与核心,适当增加实验诊断临床思维策略和典型病例分析。既保证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兼顾了基础医学知识的归纳与梳理,兼顾了后续临床专业知识、技能的拓展与延伸。
在内容编排和设计上,注重适用性与前瞻性的协调。实验室检查项目的临床适应症、禁忌症,是指导临床决策的主要依据,注重实验室检查项目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的有机联系,是拓展临床思维的重要途径。如:将常用凝血功能检查的项目原理,与凝血机制联系起来,推导出相关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使课程内容更具适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对部分知识模块,采用了“器官系统”模块,逐步与国外的医学课程体系接轨,以体现教材建设的前瞻性。同时还适度引入了循证实验医学的理念、方法,如评价心肌损伤的实验诊断学循证医学指标和标准,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批判性思维、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学习模式。
在呈现形式上,注重直观性与趣味性的融合。采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法,把动态的临床思维过程,固化为可认知的静态图像直观的表现出来。如归纳了代表三种血细胞疾病的血液学十五项指标的变化规律,注重了知识模块排序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构建规律,注重了知识的梳理、归纳,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发展能力。
在资源整合上,注重坚持优质、开放、共享的原则。我们借助我校的实验诊断学开放课程平台,开放了与教材同步的网络课程、电子图谱、精品课程、开放课程、项目教学等网上资源,开放了在线讨论与交流、在线提交作业、在线修改论文、在线题库和PBL库等助学模块。实现了内容开放可拓展、资源开放可共享、形式开放可助学的新型数字课程模式。有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1]段相林,于 鹏,樊玉梅,等.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主要内涵[J].解剖科学进展,2010,16(4):382.
[2]侯治富,金祥雷,吴运涛,等.精品课程建设目标有误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CSSCI),2006,(1):21.
[3]侯治富,金祥雷,吴运涛,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入实验诊断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8):1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