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十二五”期间萍乡市种业发展规划的几点建议

2011-02-09陈武萍习春萍胡树萍

种子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十二五制种种业

陈武萍,习春萍,胡树萍

(萍乡市种子管理局,江西萍乡 337000)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特殊商品,具有再生性,在农业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十二五”是做强做大我市种业、为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由此,现针对我市种业发展在“十二五”时期的发展规划提出个人的几点建议。

1 发展目标

至“十二五”末,全市杂交水稻制种达35万亩,其中本地制种20万亩,海南制种15万亩;巩固和提高良种综合生产能力,年产农作物良种7000万公斤;加大优质新品种推广力度,主要农作物良种应用升级换代两次,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良种对农业增长的科技贡献率达60%,满足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利用现代育种手段和技术,提高育种水平,建立健全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品种研发体系,选育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品种;通过整合、联合等手段,形成五六家种子生产经营企业,扶持种子龙头企业发展,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提高我市种业在全国的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2 发展重点

2.1 切实发挥制种产业优势

大力发展制种产业,做大做强南繁制种产业,强化本地制种基地建设,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种植、法制化管理的原则,形成“本地制种+南繁制种”的种子生产模式和“制种+油菜”的土地利用生产模式,力争全市制种产业有较大起色。

一是扩大建立杂交水稻制种制种基地。南繁杂交水稻制种是我市农业的特色产业,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南繁面积由“十五”期间的5万亩发展到现在10万亩。今后,通过积极引导、扶持,走产业化道路,做强做大南繁制种产业;本地制种以湘东区、莲花县为主,逐步扩大芦溪县、上栗县的制种规模,使本地制种由 “十五”期间的2000亩发展到现在3.5万亩,重点打造湘东区百里杂交水稻制种示范区。

二是建设与基地规模相适应的保障配套设施。建成种子仓储设施1万平方米,种子晒场3万平方米,加工车间6000平方米,工作用房1000平方米,购置各类加工、烘干、包衣机械20套,种子收获机械50台。

2.2 培育壮大种子企业

充分利用“十二五”期间国家对种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现代市场企业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功能。对安源春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江西天涯种业有限公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完善制度、设备更新、实施品牌战略等措施,至“十二五”末,力争使企业资产、效益和生产经营能力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并拥有自主产权品种和健全完善的服务网络。至“十二五”末,通过积极引导、扶持,将我市在海南制种户联合起来成立制种公司,新办种子生产经营企业3~5家,使我市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达到五六家,争取一二个种子企业成为全国种业骨干企业,提升我市种业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

2.3 完善质量检测体系

为促进种子产业可持续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力争把我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站建设成为江西省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站赣西检测中心,购置仪器设备,增加品种真实性及品种纯度的室内测定和转基因种子特定特性测定两项种子检测项目。另外,在海南三亚设立萍乡市农作物种子质量检测站三亚检测中心,加强对我市南繁种子的田间花检及种子质量室内检测,提升我市南繁种子质量和声誉。

2.4 强化良种推广体系

在全市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实用技术,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强化主导品种发布推广力度,培育良种示范户和种粮大户。加强品种区域试验站建设。市级种子管理部门在院士基地设有田块固定、设施完备的区域试验、示范基地100亩以上,每年承担200个以上品种的区试能力,为我省粮食生产提供苗头品种及后备良种。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在各县(区)、乡(镇)都设立现代农业新品种展示点,展示面积在20亩以上,使农民朋友能亲眼目睹优良品种的表现,更好地选择生产用良种。通过展示项目,筛选适宜我市种植的优良品种作为主推品种,加快我市良种更新步伐,确保我市良种覆盖率达100%,主推品种种植面积达60%以上。

2.5 健全种子管理体系

建立长期有效的种子管理体系,经常开展对种子质量和种子市场的检查。加强市、县(区)种子管理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提高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种子管理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种子档案制度,严把种子生产关、收购关。加强种子市场管理,规范种子经营秩序。在种子销售季节,对种子经营者进行清查整顿,重点清查种子质量、包装、标签、进货渠道等,打击假冒伪劣种子经营行为。种子案件查结率达100%,确保农民用上合格种子。

2.6 加强种子项目管理

认真实施建设好农作物区域试验站项目,加快项目的实施进度,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以农业部启动第二期种子工程建设为契机,围绕杂交水稻制种、良种繁育、质检分中心、新品种展示示范、新品种科研基地等项目,超前谋划和争取一批管长远、强基础的重大种子项目。

3 保障措施

3.1 加大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积极落实和争取国家发展种子产业的政策,加大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为做强做大我市种业营造良好环境。要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的同时,千方百计开辟资金筹集渠道,加强种子科研、基地、加工、仓储和检验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工程项目全程监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我市种业健康发展。

3.2 实施龙头企业带动,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对现有的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整合,打造种业大龙头,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加强与国内外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科研院校、研发中心的联合与协作,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管理模式,研发、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品种,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制种产业的效益。同时,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加工、包装、营销设施和信息网络,加快种子产业现代化进程。

3.3 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打牢产业发展基础

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基地条件;积极引导种子生产企业向种子生产优势区域集中,建立稳固的种子生产基地。积极建立生产企业与制种农户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土地入股租赁、建立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形成种子公司与制种农户长期稳定的经济联合体。积极探索建立制种保险制度,最大限度减少制种风险,打牢种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3.4 加大种子执法力度,为种子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严格种子生产经营管理,加大年度检查监督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打击非法经营种子和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的行为,建立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为种子产业化发展创造一个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促进种子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十二五制种种业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种业名企展示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六运湖农场豇豆制种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