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郁煤炭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

2011-02-09刘静丽

关键词:中国矿业煤炭煤矿

刘静丽,于 娜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新中国煤炭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49年10月-1957年9月期间他先

陈郁煤炭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

刘静丽,于 娜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

新中国煤炭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1949年10月-1957年9月期间他先

陈郁是后担任新中国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煤炭工业部部长、中国矿业学院院长等职。在此期间他积极探索中国煤炭教育事业的发展道路,推进煤炭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有见地的教育思想,初步创建了新中国煤炭工业职工教育、干部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体系,为建国初期恢复和发展煤炭工业提供了人才保障,为新中国的煤炭教育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陈郁;煤炭教育;教育思想;教育实践

陈郁是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之一,新中国煤炭教育事业,特别是煤炭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成立后,他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在着力抓好煤炭工业恢复和安全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煤炭教育工作,创建了新中国煤炭工业职工教育、干部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体系,促进了煤炭高等教育,为新中国煤炭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生平简述

陈郁(1901—1974),广东省宝安县人。早年他家境贫寒,生活艰辛,小时候断断续续读了两年半书。1922年,他参加组织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6月下旬,为声援“五卅惨案”,他领导太平洋航线分会举行罢工,打响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的第一炮。192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陈郁被任命为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党团书记。同年12月11日,他和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人发动了广州起义。1928年春,陈郁被任命为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兼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7月被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兼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1930年7月,在党的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中共中央委员,9月调到上海,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党团成员兼全国海员总工会党团书记。1931年1月,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当年6月,被送往苏联列宁学院学习,兼任列宁学院中共党支部书记。

1940年2月25日,陈郁随周恩来、任弼时离开莫斯科回延安,被派到中央党校一部参加“七大”预备班的学习,他结合自己近20年的革命实践,写了25000多字的自传性的思想总结。1943年初调到西北财经办事处工作。这一时期他在陈云同志领导下,抓边区的工业生产,负责建设小煤矿、炼铁厂,取得了较大的成绩。1945年4月,陈郁参加党的“七大”,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9月,陈郁任中共辽西省委副书记。1945年10月任东北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主任,领导东北地区和沈阳市的工人运动。1946年4月18日,陈郁奉命到长春开辟工作,兼任中共长春市委副书记,在长春举办了“东北工人政治大学”。1946年调任合江省第一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兼三五九旅政委。1947年2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东北局生产委员会副主任,进驻北满,恢复和发展鸡西、鹤岗等大型煤炭基地的生产,在鸡西还开办了“东北工人政治学校”,培养工人干部。1948年初夏,陈郁回到东北局,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副部长、部长,领导东北地区的工业生产和接管各大城市的工矿企业,对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9年5月,陈郁任华北人民政府重工业部部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郁出任新中国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1951年8月,政务院任命陈郁为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55年,陈郁主持了将燃料工业部分为煤炭、电力、石油3个部的工作,随后担任煤炭工业部部长。1956年9月,陈郁出席党的“八大”,并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1957年8月,任广东省委书记、省长。1961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兼广东省省长。1972年在广东省党代会上当选省委书记。1974年3月21日,陈郁因病在广东逝世。

二、重视煤炭职工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早在延安时期,陈郁就与煤炭工业结缘,他负责抓边区工业,重点抓小煤矿和炼铁厂的建设和生产。抗日战争胜利后,陈郁开始兴办和发展煤炭教育。在解放区的东北工矿处,他一边抓煤矿恢复生产,一边抓工人教育,使东北的煤炭工业得到了很快的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大幅度上升,对支援解放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1947年,陈郁在主持恢复发展鸡西、鹤岗等大型煤炭基地生产的同时,在鸡西筹划创办了“东北工人政治学校”(《黑龙江矿业学院志》中称“东北矿区工人干部学校”)。1948年4月,东北工人政治学校易名为东北工业部第二矿区职工政治学校(亦称鸡西矿区职工学校),此校后来改称鸡西煤矿工业学校。在此期间,陈郁亲自指导参与学校的创建、校址的选择、领导班子的确定、师资的选拔、学员的招收等,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方法,为后来开展燃料工业部的干部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提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政策,明确了教育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工作的重视,也为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成为新生的共和国一项牵动全局的中心任务。而在建国之初,我国煤炭生产很多环节仍是手工作业,骡马运输,回采率极低,全国煤炭年生产量在1949年仅为3243万吨。特别是煤矿工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占80%以上,是全国各条战线中最低的,这给开展生产改革和提高机械化水平带来了最大的障碍。而当时在我们国家,煤炭在国家能源结构中占90%以上,煤炭是工业的粮食,煤业必须走在其它工业之先。作为新中国第一任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深感责任重大。

1949年11月,陈郁部长刚上任不久,主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全国煤矿工作会议。陈郁在会上提出要注意加强经济核算,开展节约运动,降低成本,培养大批技术人员。燃料工业部要建立矿业学院,各煤炭工业管理局要建立矿业专科学校,要建立工人速成中学,培养红色专家。他希望出席会议的每一位同志都带头成为红色专家。1950年除夕,陈郁请部党组的几位同志共商大计。他提出:工作要真正打开局面,必须抓好四件大事:第一,要在厂矿开展民主改革;第二,要改革落后的生产方法;第三,要狠抓安全生产;第四,训练干部,提高全体职工的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1]196。由此可以看出在陈郁绘制的工作蓝图中,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

1950年,陈郁在关于提高职工文化技术水平的报告中指出:“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壮大技术力量,是社会主义带有战略意义的一项基本建设任务。”[2]139为了提高煤矿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陈郁在领导编制年度生产指令的时候反复强调:“各局厂制订全年计划时,必须包括在职职工的培训计划,如果没有培训计划,则这个局、厂的生产计划就不能认为是全面的。各级领导应该明确培训干部是应尽的责任。”[2]139在陈郁的具体指导下,全国煤矿各局厂制定了培训职工的长远计划,建立了一整套业余和专职的培训机构和体制。到1952年,仅煤炭工业系统就办起285所业余学校,有54%的职工参加了文化和技术学习。各局厂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截止1954年,已经扫除文盲6万多人,其中一部分达到了初中文化程度[2]139-140。在我国各大煤炭产地附近建立了煤炭工人速成班,从“扫盲班”一直读到高中毕业,约有1万多工人从这些学校毕业,许多人还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技术骨干。在陈郁直接领导及关心下,先后办起了秦皇岛、本溪、泰安等煤矿工人速成中学。

1951年4月中国矿业学院成立,陈郁指出:要把我们的建设事业搞好,煤是国家工业化不可缺少的动力,我国煤的蕴藏量非常丰富,矿业学院担负着培养高级煤矿干部,以供国家建设需要的重任[3]。中国要实现工业化,需要大量人才,中国矿业学院的成立不过是一个初步,我们要像苏联老大哥一样,成立数十个矿业学院,我们要从中国工业化的前途来看中国矿业学院成立的意义,我们的任务是很重大的[3]。同时要求各个生产部门给予支持。他说:“搞好中国矿业学院,这是我们的责任。”1951年10月18日,陈郁在中国矿业学院全院教师和干部的会议上再一次提出:“矿院发展很快,这是符合国家需要的。同志们看问题不仅要看到矿院的困难,而更应要看到国家的要求。今天还只是第一个矿院,将来应该有更多的矿院诞生,故国家给同志们的任务不仅是要办好矿院,而是要办得更大一些,同时还要发展第二所、第三所矿院。”1954年元旦,北京矿业学院迎来了第一个新年。陈郁为学院题词:“要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不断地提高我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水平,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任务而奋斗。”[4]85

三、提出兴办教育事业即生产投资的思想

陈郁重视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认为教育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他在不同场合不只一次提到:兴办教育事业,不能仅看成是职工的福利事业,而应当成为生产投资不可缺少的内容。有文化技术的工人和没有文化的工人,创造的价值是大不相同的。

早在延安时期,陈郁在陈云同志领导下,主抓边区的工业生产,为了找到炼铁的煤,他带领有关人员跋山涉水,经过艰苦勘探,在密林深处发现了煤,并以煤为燃料炼出了军需的铁。抗战胜利后他到东北根据地,主要抓煤炭建设工作。他亲眼目睹了落后的采煤技术,恶劣的生产条件,低下的矿工素质、地位和待遇,深知办教育对煤矿职工和煤炭建设的重要作用。1949年10月他主持中央燃料工业部工作后,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各行业工人里,以煤矿工人的平均文化程度最低。他认为,这种状况必须尽快通过发展教育工作来改变。他说:“我们煤矿工人和干部的文化水平,比别的行业更低,在文化教育工作上,眼光要放得远大些,要舍得花血本。”[2]161在建国初期,国家恢复生产需要大量的投资,后来又加上抗美援朝,整个国家财政非常紧张,中央燃料工业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这种情形下,陈郁提出要在教育上舍得花“血本”,提高煤矿工人和干部的整体素质,改变他们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提高整个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这既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他在发展煤炭工业方面的远见卓识和高度自觉。

1951年中国矿业学院建院初期,教学设备非常缺乏,陈郁一方面拨款,让学校添置一些新的设备,另一方面也想办法,与矿务局协调给予支持。1950年在充实教学设备上,仅采购一项就用了600万斤小米,此外接受了张家口、峰峰矿务局的一部分机器和上海一批器材。陈郁在1951年全国煤矿展览会结束后,把80%的模型都捐给了矿院办学。还从东德等国家采购了一些设备,大大充实了教学设备。在这个基础上学校建立和完善了实验室,其中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机械实习工厂、矿石陈列室、测量仪器室、采煤实验室、采煤模型陈列室、电械实验室等共有仪器大约19000件。图书馆也在扩大,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1957年,在一次讨论年度投资计划的部务会议上,有的同志主张削减教育经费,说是中等专业学校太多了,开支太大。陈郁批评那位同志缺乏远大目光,明确提出教育投资即是生产投资的思想。他说“搞教育要舍得花本钱,我们的中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果我们的基层矿长、厂长、科长、采掘队长都具有中专技术水平,我们的生产就会大为改观,从增产和节约两方面带来的经济效益,不知要比教育投资多多少倍。教育经费要同生产经费一样得到保证。”在他的坚持下,那一年的教育经费略有增加[5]124。

陈郁在煤炭工业战线担任领导工作的8年中,兴办了30多所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举办了干部学校、工人速成中学,还开办了许多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到1957年陈郁调离北京时,煤炭工业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由1949年的400多人发展到了45000多人,增加了100多倍。从煤炭生产来看,1949年全国煤炭产量为3243万吨,他任燃料工业部长后仅用两年时间就医治了战争的创伤,1952年全国煤炭产量为6649万吨,1957年总产量提高到13000多万吨,这是任何国家的煤炭工业都没有过的发展速度,其中各类学校对各种人才的培养与输送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四、强调“办工业不尊重科学不行,搞燃料没有专家不行”

陈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技术和专家对于工业发展有着极端重要性。他有一句口头禅:“办工业不尊重科学不行,搞燃料没有专家不行”[1]200。在那个时候能有这样的理念,实在是难能可贵。

还在解放战争时期,陈郁为生产出更多的煤炭支援前线,十分注重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当时鸡西煤矿的正副工程师王之明和刘仲,一个留学德国,一个留学日本,都获得过博士学位。旧社会,他们曾做过一些对不起工人的事,通过陈郁耐心细致的工作,得到了工人的谅解,保护了王、刘二人,继续担任正副总工程师,使他们为鸡西煤矿的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陈郁主持燃料工业部时,负责全国能源生产,更加认识到知识分子在发展能源工业中的作用,所以千方百计地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采煤、机电、石油等各类著名专家请来,委以重任。他先后任命鲍国宝、王德滋、王竹众、王子泉等党外技术权威担任煤炭管理总局等的领导职务,并一再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尊重党外专家,维护专家的威信,在技术上要拜专家为师。陈郁是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典范,民主人士李范一担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他亲自为这位副部长安排住房,布置办公室,准备资料,为他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派来大批技术专家帮助我国经济建设,这也是当时煤炭生产和煤炭教育需要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了能够吸取苏联的经验,使自己的工作少走弯路,在陈郁的提议下,1950年部里聘请了苏联的国家监察员为顾问,这是部里请来的第一位苏联专家。1952年又聘请苏联国家监察总局局长斯图格洛夫为首席顾问。对于苏联专家的建议,陈郁非常重视,他既尊重外国专家的意见,又不是一味地盲从,而是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分析,认为可行的便指示有关部门加以研究。陈郁有长期在苏联学习、工作的经历,本人又精通俄语,所以他和部里的苏联专家相处很和谐。

在高校的知识分子队伍建设中,陈郁部长也做了很多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焦作工学院的师资能力不能适应国家急需培养大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学校鉴于当时师资严重紧缺的状况,采取了一系列广揽人才的措施。同时,陈郁也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国人才普遍紧缺的情况下帮助从煤炭企业和教育部调配一些高水平的技术专家。一批归国学者和专家在他的吸引下,积极投身于煤炭工业教育和科研工作。中国矿业学院在燃料工业部的支持下,在50年代初期还选拔了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提前进入教师工作岗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师资紧张的状况。在1952年7月,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中国矿业学院汇集了我国当时采煤教育与科研的精英,学科实力和师资队伍大为增强,为煤矿设备技术的改造和煤矿科技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提出“要培养红色的技术干部”

陈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深知培养干部和提高他们素质的重要性。在战火纷飞的东北,他到勃利县办了一个“青年干部学校”;到哈尔滨又办了“工业干部学校”[1]211。陈郁很注意培养干部,不论调到哪里工作,他都要办一个干部学校。担任部长后,他在1949年冬办了一个燃料工业部干部学校,这是中央各部的第一所干部学校。燃料干校主要负责训练提高局、矿长的管理水平,培训出了不少干部充实到各个机构。另外,陈郁在中国矿业学院第一批学生中招收了部分从各省和大矿区抽来的领导干部,这些学员都是陈郁亲自选定的,并命名为“老干部专修班”。从1956年开始,又举办了矿、处长一级的老干部特别班,为煤矿培养了大批的干部和技术骨干。

陈郁在推进干部教育工作中首先是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他说:“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就像我们打仗要身先士卒一样。”[1]190他说到做到,学习非常认真,每周至少用二、三个晚上听专家讲课,拜工程师为师,努力使自己懂得燃料工业的基本内容和规律。经过几年的刻苦学习,他已经能看懂复杂的煤矿生产图纸,熟悉煤炭工业的全部生产过程。这样,他在领导工作中就能够抓住生产关键,指挥自如,成为本行业的专家。在上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给司、处级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讲课,往往由陈郁当翻译,这在当时部级领导中是很少有的[5]105-106。

其次,在煤炭系统内大兴学习之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懂得工业生产的干部很少,旧中国的煤炭工业又十分落后。面对这种状况,陈郁召集那些刚刚从硝烟弥漫的战场来到煤炭工业战线的同志们说:“我们既然能够推翻三座大山,就一定能建成一个富强康乐的新中国。党和人民托付给我们的担子很重,我们领导工业生产的经验和知识又很少,办法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1]1901949年8月,他在党组会议上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学习任务:第一,学会管理燃料工业的本领;第二,学会同党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工作,并充分发挥他们积极性的本领;第三,学会所管部门的专业知识。他还强调各级工会要承担起教育培训之责,他说:“要培养红色的工人工程师。没有自己的红色技术干部,要办好社会主义企业是很困难的,我们工会要下大力抓这件事。”[2]46当时,有个别搞政治、人事工作的干部对学习专业知识不感兴趣,陈郁就找他们谈话:“你们是搞人的工作的,你们现在的工作对象许多是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如果你们对他们的所长一无所知,怎能发挥他们的作用呢?……政治干部学技术,本身就是政治工作!”他的话使从来不同技术沾边的同志也开始学习煤炭专业知识。除此之外,陈郁还经常邀请技术人员为部里领导上专业课,提高整个领导班子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

六、初步建立煤炭中高等教育体系

陈郁在他的煤炭教育蓝图规划中,发展煤炭高等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50年元旦,燃料工业部派员接管了焦作工学院,并于6月决定以该校为基础,在天津筹建中国矿业学院。6月中旬,淮南工业专门学校划归燃料工业部煤炭管理总局领导,9月改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后来,全国各大矿务局,如大同、京西、井陉等,各自举办了煤矿职业学校,相当于后来的中等专业学校。据统计,到1953年,煤炭管理总局管理的大专院校2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专)4所,卫生学校2所,管理学校1所,技工学校4所。到1957年,在党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关心下,在燃料工业部以及后来的煤炭部和陈郁的支持指导下,我国的煤炭教育学校已分布在东北地区(鸡西煤矿工业学校、阜新煤矿工业学校、抚顺煤矿工业学校等),华北地区(峰峰煤校等),华东地区(济南煤矿学校、淮南煤矿学校、合肥矿业学院),中南地区(焦作煤炭工业学校)、山西(大同煤矿工业学校、太原煤矿学校、太原采煤学校)各大矿区和中心城市形成了本科院校、专科院校、函授、夜大、职工业余学校、工人速成中学、工人速成班等多种形式的办学类型,初步形成了层次多样、布局合理的教育格局,为我国煤炭工业的恢复、发展和后来的腾飞做好专门人才的准备。

高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陈郁在担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期间有许多重要的指示。陈郁在1951年4月16日中国矿业学院开学典礼和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有这样的矿业学院,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矿业学院的成立,反映了中国矿业发展的光明前途。”“中国矿业学院是发展科学的,应该把研究科学,推动生产,培养有政治觉悟、有科学技术的为人民服务的工程师作为我们的教育方针,为中国的工业化培养大量的人才,做出出色的贡献。”他还要求学院的教学工作要同煤矿生产相结合,生产单位要对学院的办学提供帮助。在陈郁院长的亲自指导下,中国矿业学院确立了新的办学定位和新的培养目标。作为一所新型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为了配合国家建设的需要,学院以采煤系为主,培养高级煤炭工业干部,并要负担起电业、石油干部的培养工作。新中国的第一所矿业高等学校将发展成为包括煤炭、电力、石油在内的矿业学院。后来,经过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国矿业学院汇集了我国当时采煤教育与科技的精英,成为培养我国煤炭工程师的基地。学院确立的培养目标是作为新型的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的历史使命就是为新中国煤炭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建设者。为此,学院积极贯彻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教学方针,与生产部门相结合,挖掘现场生产的知识和经验以充实教学内容。重视实物教学,大力扩充实验设备。同时加强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6]。

陈郁在担任中国矿业学院院长期间,多次通过来校讲演和题词等方式,阐述自己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观。1954年元旦,是中国矿业学院易名为北京矿业学院后迎来的第一个新年,陈郁为学院题词:“要努力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不断地提高我国煤矿工业科学技术水平,为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任务而奋斗。”1954年5月,陈郁出席了北京矿院举行的校庆纪念大会。陈郁在讲话中说:建校以来,学校发展速度很快。3年来,北京矿业学院已为新中国的煤矿事业培养出约450名工程技术干部和一部分翻译干部,并正在培养着大批研究生,工作上取得了不少成绩。并对进一步做好学院工作提出了如下意见:(1)防止骄傲自满,加强团结,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抵御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2)继续加强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工作。只有思想政治觉悟提高了,具有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心,我们的学习才能进步得快,将来才能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做更多的工作。(3)要坚决遵照毛主席的指示,以诚实的态度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工作。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而且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苏联专家是我们具体学习苏联经验的老师。陈郁在谈及学校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工作时经常说:“学技术,不知政治是不行的,苏联专家不仅是科学家,而且他们都是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科学如果没有政治扶持,不但不能给人民造福,反而有害。”对于学院如何培养学生,陈郁强调:学院领导和师生要下矿,与煤矿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要以诚实的态度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改进教学工作。要继续加强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工作,坚定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心,将来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多的工作。煤矿生产单位要对学校的办学提供帮助,使同学离开学校,就能胜任矿山工作。同时他强调,社会主义科学技术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学习应明确是为人民服务,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是不可能把学习学好的,我们要努力成为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懂得国家政策的高级技术干部,将来在国家工业生产中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一个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基础,是先驱。如果没有教育做后盾,一个国家是无法真正强大起来的。陈郁关心煤炭教育、热爱煤炭教育,深深懂得教育救国、教育强国的道理。他走到哪里教育就办到哪里,他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了无数的建设人才,特别是对煤炭行业人才的培养,更是推动了我国煤炭事业的发展,为今天我国煤炭开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 周焱,等.陈郁传[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

[2] 《回忆陈郁同志》编写组.回忆陈郁同志[M].北京.工人出版社,1982.

[3] 陈郁部长讲话.1951-04-26[B].中国矿业大学档案馆(文案号2-7):4.

[4] 邹放鸣,等.中国矿大九十年[M].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85.

[5] 袁溥之自述,周炎执笔.路漫漫[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24.

[6] 邹放鸣,等.中国矿业大学史[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138.

Chen Yu’s Thoughts and Practice on Coal Education

LIU Jingli,YU Na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Chen Yu is one of the pioneers and founders of new China’s high education on coal industry.From October 1949to August 1957,he took the official post of the first Minister of Fuel Industry and Coal Industry and the president of China College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In his lifetime,Chen tri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igh education of coal industry and has made a great improvements.His valuable thoughts on educ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educational system for worker’s training,cadr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ical education in coal industry have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new China’s economic recovery.

Chen Yu;coal education;educational thought;educational pratice

G529=71

A

1009-105X(2011)04-0066-06

2011-03-20

2011-09-08

刘静丽(1968-),女,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国矿业煤炭煤矿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2019年中国矿业十大事件
煤炭
新时代中国矿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中国矿业投资指南(2017)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英国深井煤矿关闭
煤炭的“未来”
上半年确定关闭煤矿名单513处